電子報
電子報

我與改革開放30周年


  回想起這些年來的風風雨雨,細數(shù)三十年來的點滴故事,我的心潮難以平靜。是改革開放為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是人事制度改革這亙古未有的好政策織就了我人生成長的搖籃。
  記得80年代初那會兒買東西還憑票,而且還有限制,不能買太多,如今去超市,市場一逛,東西琳瑯滿目,一應俱全,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叵敫母镩_放三十年,從我們經(jīng)歷的生活細節(jié)中,隨便“抻”出一個脈絡,就可以寫成一篇感人至深的紀念文章。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小時侯看的小人書。
  說起小人書,我想應該首先介紹一下。小人書學名叫連環(huán)畫,是中國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最早的連環(huán)畫是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故事畫。小人書是在圖書插圖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以簡潔的構圖、淺顯的文字、低廉的價格以及便于攜帶等優(yōu)點深受人們的喜愛。1970年開始,小人書的創(chuàng)作形成高潮,到80年代中期,是小人書最輝煌的時期。1982年全國出版小人書8.6億冊,幾乎人手一冊。有一階段,全國圖書市場的1/4都是連環(huán)畫。每部連環(huán)畫的平均印數(shù)達到幾十萬冊,暢銷的甚至高達幾百萬冊,如《三國演義》題材的小人書5年內印數(shù)高達200萬冊。
  80年代,小人書應該是孩子們最初的課外閱讀,我個人記憶不太好,現(xiàn)在總有親朋好友說起我小時侯搶雞蛋、偷水果糖的種種劣跡,他們會說得有聲有色,而我卻總記不清楚。但說起看過的小人書,總能叫出些名字來,像《楊家將》、《三國》、《鐵道游擊隊》、《水滸》、《興唐傳》、《董存瑞》、《紅樓夢》、《岳飛傳》、《西游記》、《雞毛信》、《小兵張嘎》、《十五貫》、《新兒女英雄傳》、《暴風驟雨》等等。那時小人書的價格也只是幾分錢到幾毛錢不等。我的第一本小人書是《水滸傳》,120回的《水滸傳》在自己的手里,惟恐一下子就讀完,我借用了評書的做法,要求自己一天最多只能看半回。然而規(guī)矩總是被打破,面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變化莫測,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特別是“拳打鎮(zhèn)關西”、“智取生辰綱”、“宋江殺惜”、“武松打虎”、“血濺鴛鴦樓”、“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家莊”等等,一個月,120回的《水滸傳》被我看了兩遍。
  現(xiàn)在的孩子比的是誰的玩具多,誰的玩具好,那時誰的小人書多才最神氣。隔壁的老三有一套《楊家將》,為了能看上書,我家的雞蛋總會莫名其妙的“失蹤”。由于各家的閑錢總不太多,每個孩子擁有的小人書有限,通常不用幾天,剛買的小人書一下子就在村子里傳遍。上學后,老師為了加大小人書的流通力度,每星期都進行交換閱讀,進行交換閱讀的時候,雖然到手的都只是揉出毛邊的小人書,那種愛不釋手的感覺,現(xiàn)在每每想起,心底都能泛起層層漣漪。看的小人書多了,同學們甚至學會用小人書里的人物給老師和同學取外號,叫老師余(佘)太君,叫大嗓門的妹妹“大炮”,愛告狀的叫“秦松(儈)”,而且個個自封是“岳飛”、“楊八郎”。
  讀著讀著,又讀到了e時代,e時代是個知識爆炸的年代,幾乎所有綜合網(wǎng)站都設有讀書欄目,更不用說文藝類的網(wǎng)站。在喧囂、煩亂、煩躁的網(wǎng)絡閱讀世界,閱讀一如吃快餐,無論是肯德雞、麥當勞的“洋式快餐”,還是青菜、蘿卜、回鍋肉的“中式快餐”,都是“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
  如今再去書店,看到的是系統(tǒng)的現(xiàn)代版小人書,印刷精美、圖案清晰,展示在聲、光、電、網(wǎng)絡等多種媒體的沖擊下產生的全新審美視角,同時也不乏精彩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比傳統(tǒng)的小人書一圖一文的簡單對應形式更具有魅力。撫摸著現(xiàn)代版的小人書,心里不再有那本本揉出毛邊,泛黃,甚至有點臟的那種熟悉的感覺。也許這一代很多人的感覺都是這樣,從前倍受孩子們喜歡的小人書,如今卻成了成年人的鐘愛,成了收藏愛好者的新寵。據(jù)說80年代初的全套《成語故事》收藏價格上萬,1957年至1963年出版的全套《三國演義》甚至達10萬。
  我驕傲,我自豪!我與祖國的改革開放一同成長,我見證了這段注定要載入史冊的光輝歲月。時光流轉,歲月更迭,春風依舊,而我們的生活每天都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個花香果碩的季節(jié),我相信所有熱愛祖國的人們,都會和我一樣祝福我們的祖國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