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電影《狼圖騰》有感
一望無際的蒼茫草原,大風夾雜著些許風沙與藍天擦肩而過,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了驍勇善戰(zhàn)的游牧民族,記載著中華民族曾經(jīng)最雄壯的版圖。
在影片開端,一片壯麗的草原風景引起觀眾無盡的遐想與向往。就這樣,慢慢走進了知青陳陣、楊克與狼的故事,神圣的圖騰,勇敢的牧民,還有那群無法形容的草原狼。
這部由姜戎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從開拍之時就引起了原讀者的關注,而它也不負眾望,在上映之后,引起了一時的轟動,關于人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思考,對于狼這個神秘種族的探究,都足夠成為話題。然而它所吸引我的,不限于此。
陳陣在動蕩的社會背景下懷著對大城市的疲倦來到草原,被它廣闊的自由深深吸引甚至想要扎根于這片土地。他愛狼如命,看著小狼死在自己面前,他的眼睛里充斥著幾近瘋狂的猩紅,所以,當他看到幸存的小狼時,不顧所有人的勸戒,留下它并撫養(yǎng)它長大。
他敢愛,勇敢地表達著自己對于愛人的歡喜。我喜歡他的個性,那種豁出去的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在無法改變的現(xiàn)實面前也努力的抗爭,追求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文革對于廣大的知識青年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是陳陣把他畢生的瘋狂和激情都投入了這場心靈的旅行。都說人們所羨慕的都是自己所缺乏的,好像的確如此,現(xiàn)代生活帶給了人們巨大的壓力,在自由與生存面前,大多數(shù)人選擇向現(xiàn)實低頭,過著千篇一律的生活。但是總會有一些人不肯低頭,那為什么這些人里面不能包括我們。我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是起碼不要讓這個世界改變我們。勇敢的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為自己的生活做出一些改變,起碼讓它可以有些許色彩,讓我們的心靈在草原上馳騁。
還有一個人物也讓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巴圖,一個單純的蒙古漢子。所有的草原人民都信仰騰格里,按照騰格里千年不變的旨意生存就好,可是巴圖抵不過收音機的誘惑,將黃羊的下落出賣,甚至可以說,草原的所有禍患都從那刻開始,而最終,巴圖也為此將生命獻給了草原,獻給了騰格里。
所以說,人無論什么時候都不可以出賣信仰。信仰是我們前進的方向,我們曾經(jīng)為了它走過那么遠的路,自然不能放棄。沒了信仰,人會變得貪婪,沒有節(jié)制,罪惡的人性太過于兇殘,讓人承受不起。
我們對于信仰的尊重與保護也必將得到好的結果。草原人民靠騰格里生存,而死后也將自己留給騰格里,也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然規(guī)律,人不可與自然對抗,我們對于自然的信仰就是和諧。
“狼需要自己捕食的尊嚴,他們不希望被喂養(yǎng),他們希望冒著死的危險去捕獵,他們是戰(zhàn)士,如果你把他們的驕傲奪走,不讓他捕殺,讓他學會怕死,那他還算什么戰(zhàn)士?!边@段臺詞讓人難以忘記,幾千年前,狼教會了蒙古人民戰(zhàn)斗技巧,讓這個強悍的民族建成了遼闊的帝國。幾千年后,狼的血性依舊值得我們學習。作為自然界中的高級物種,人類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食物,卻缺失了越來越多的血性。狼需要自己捕食的尊嚴,人也應該是,我們需要自己生存的尊嚴。但是現(xiàn)實卻是越來越多的人期待著不勞而獲。被別人喂養(yǎng)的生活怎么可能好過。自力更生該是做人最起碼的要求。自己學著在這個復雜的世界里生存,自己學會去識別陷阱,去尋找食物,去打敗敵人,不要一味依靠別人,總有一天要學著自己飛,高貴的血性會讓你越飛越遠。
在影片的最后,小狼被放生,陳陣與楊克回到北京,開始了新的生活,這段故事沒有被掩埋,作者用筆記下了這段傳奇并拍成影片,無論外界褒貶與否,他的生活被留在了歷史之中,那我們的生活呢,我們的生活沒有那么傳奇,卻也只有一次,也許我們也可以用筆,記錄下我們的生活,平淡卻又獨特的生活。這是最后一點小小的感觸。
走過的每一段路都有該走的理由,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有必不可缺的作用,何必計較,不如昂起頭顱放肆追求屬于自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