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寫詩可以退賊韓成武


  寫下這個題目便有些擔心,擔心讀者說我撒謊:詩這玩藝兒也能退賊?你要說刀槍能夠擊退賊人倒還靠譜,詩算個啥呀?搶匪來奪你的財物,你說“別,我給你寫首詩吧。”那搶匪能聽你的?恐怕你詩沒寫完,東西早就被席卷而去了。
  諸君別急,我說的這是唐朝的事。
  唐朝長慶年間,詩人李涉去南方游歷,入夜時分,來到九江邊上的一個荒村,當時天下著雨,正準備投宿,卻被一伙強盜圍住了。強盜們喝令他交出財物免除一死。李涉的隨從對強盜說,他是詩人李涉,你們不能劫他。強盜首領(lǐng)說,李涉這名字我知道,我還讀過他的詩。要真的是李涉,就放你們走。不過,我要的是證據(jù),李涉不是能寫詩嗎?他能立成一首好詩,就證明是李涉。那李涉稍稍鎮(zhèn)定心情,便口吟一絕:“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不用藏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睆姳I首領(lǐng)聽罷,露出一張笑臉來,連聲說,好好,果然是李涉。于是,命令手下把財物奉還。一聲呼哨,群盜消失在夜幕中。(事見《唐才子傳》)在唐朝,詩人有著很高的社會聲望,是被人崇拜的群體。詩寫得好,可以考中進士,得到官職。早從高宗時代起,進士科舉就間或以寫詩作為考試的內(nèi)容了。這個做法,一下子就把所有的知識分子統(tǒng)統(tǒng)變成了詩人。詩歌在唐代,實際上就是讀書人走上仕途的上馬石。
  那些不想進入仕途或無法進入仕途的人,諸如和尚、尼姑、道士、女冠、隱士、娼妓,他們也都在寫詩。為什么?因為寫詩可以獲得好的聲譽,增加社會知名度。寫詩怎么就能獲得好的聲譽呢?原因是皇上喜歡寫詩。唐代的皇上人人能詩?!度圃姟肥珍浟藶閿?shù)不少的帝王詩作,處于前三位的是:太宗的詩作90多首,玄宗的詩作60多首,武則天也不甘示弱,40多首。帝王們帶頭寫詩,這就把詩歌的創(chuàng)作活動推到至高無上的地步。尤其是太宗李世民,這位給唐朝政治、經(jīng)濟、文化諸方面政策奠定基礎(chǔ)的人物,《全唐詩》的編者甚至說“有唐三百年詩歌之盛,帝實有以啟之焉。”說李世民的詩歌創(chuàng)作開創(chuàng)了整個唐代的詩歌繁榮局面。這話說得有一定道理。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有甚。李世民的意義就在于他充當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帶頭羊。誠如杜甫對太宗所作的評價:“風塵三尺劍,社稷一戎衣。翼亮貞文德,丕承戢武威。”(《重經(jīng)昭陵》)前兩句說的是太宗以武功奪得天下,后兩句說太宗在取得天下之后,以文德治理國家,竭力息止武力。這個評價是中肯的。
  如此說來,無論想進入仕途的或不想進入仕途的,都在寫詩。這就形成了一支空前龐大的詩歌創(chuàng)作隊伍。正如明朝胡應(yīng)麟所說:“唐詩人上自天子,下逮庶人,百司庶府,三教九流,靡所不備?!保ā对娝挕罚┰谔拼?,那真的是朝野上下、城鎮(zhèn)鄉(xiāng)村、為官為民、犄角旮旯,到處都是寫詩的人,人人都是詩歌的崇拜者。
  即便是不會寫詩、只會背誦詩歌的人也因此而身價倍增。史料記載,節(jié)度使高霞寓看中了一名歌妓,想要納她為妾。雙方商討迎娶的規(guī)格,這名歌妓認為規(guī)格過低,她說,我能背誦白居易的《長恨歌》,豈能與一般歌妓相提并論?就是因為這個,高霞寓不得不提高迎娶的規(guī)格。試想,要是處在不重視詩歌的社會環(huán)境里,你莫說會背誦《長恨歌》,就是把《全唐詩》都背誦下來,又能怎樣?
  唐朝人愛詩愛到癡迷的程度,有些做法令人難以置信。舉個典型的事例,據(jù)《酉陽雜俎》記載,荊州人葛清,由于酷愛白居易的詩,竟然往身上刺字,從腦門到腳趾,從前胸到后背,胳膊大腿屁股上,刺滿了白居易的詩,竟至于“體無完膚”。如今在鬧市中,時或見到紋身的人,卻再也見不到詩句在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