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粥一蒜一祭灶
照北方的規(guī)矩,年在臘月初就開了頭,雖有老話講:“臘七臘八,凍死寒鴉?!钡渲粫鲞M(jìn)人們對過年的期盼。在我對過年瑣碎雜亂的記憶里,年前最重要的莫過于一粥一蒜一祭灶。
在山東,真正開始準(zhǔn)備過年,就是從臘八開始的。每到這天,屋里總是彌漫著臘八粥甜糯的氣息。兒時的我跟隨姥姥住在鄉(xiāng)下,每到臘月初就穿梭在各個村子里趕集,年前要準(zhǔn)備的東西雖然繁瑣,但姥姥總忘不了臘八粥。彼時尚年幼的我只認(rèn)得臘八粥的幾份主料,姥姥便會細(xì)細(xì)叮囑我去相熟的攤販處買下各種豆,再順手捎一袋半干的紅棗。她自己則穿過大半個集市,回來時手里便多了好幾種米,以及百合和蓮子等佐料。臘八一大早,就著略微有些昏暗的燈光,姥姥把米和豆細(xì)細(xì)洗過,紅棗擇干凈,百合蓮子挑好,放在小簸箕里粗略摻在一起,一股腦就兜在了鍋里。文火咕嘟咕嘟煮一會兒,香氣便飄開了。等到早飯的時候,臘八粥已經(jīng)煮得粘稠,我和弟弟妹妹一人手里捧一個藍(lán)花瓷碗,在灶臺邊排隊等自己的粥。姥姥卻總要遣我捧一大盅去給隔壁的婆婆,姥姥和婆婆做鄰居十幾年,臘八這天總是一家做臘八粥一家做臘八蒜,十幾年間竟已然成了默契。
婆婆家這天總是彌漫著濃郁的香醋味。從臘月初開始,只要是天氣和暖太陽正好的日子里,我都能在屋前看到婆婆搬出一小筐的蒜,剝好了放在身旁盛了清水的瓷缸里。臘八前一天,婆婆把家里大大小小的罐子搬出來,放了蒜,再倒上滿滿當(dāng)當(dāng)一罐子香醋,細(xì)細(xì)封了口,用小背簍裝在一起,再喊我一起幫她搬到地窖里。那時過年最愛臘八蒜,可姥姥雜事繁多,不得空做,只好當(dāng)了苦力下了地窖,出來時和婆婆討價還價,除夕前才會得到一小罐臘八蒜。婆婆用香醋泡起來的蒜瓣色如翡翠,有的還拖著嫩黃色的蒜芽。除夕吃餃子時,手旁便是一小碟臘八蒜,蒜瓣少了嗆人的辣味,多了酸甜的口感,香醋里也帶了蒜香,讓人大快朵頤。
“臘八粥,熬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鍋粘……”過了臘八,轉(zhuǎn)眼便是小年。民諺說:“二十三,祭灶官?!毙∧曜罹o要的就是祭灶。記憶中十幾年前的村子里,不少人家的灶房里還會有灶王龕,設(shè)在灶房北面或東面,龕中請一尊灶王像,像前擺著桌案和香爐。那時姥姥家早已沒了灶王龕,便把神像貼在墻上,左右貼著一副對聯(lián),上書“上天言好事,下屆保平安”。傳說里,灶王爺是管各家灶火的,他會在小年這天面見玉帝,稟報一家人的善惡作為。黃昏入夜時分,一家人到灶房去,姥姥在神像前擺上桌案,像灶王爺敬香,再把趕集時買來的祭灶果供上,讓灶王爺在玉帝處多美言。上供完畢,就把貼了一年的“九天東廚司命灶君”神像和紙扎的馬一起燒掉。灶房里從小年這天開始就不貼灶王像,因?yàn)樵钔鯛斎ハ蛴竦蹍R報了。但除夕夜時諸神會到人間來過年,那時還要再把灶王爺接回家———貼一張新的灶君神像。
十幾年后的今天說起臘月年前,最要緊的仍然是一粥一蒜一臘八,一灶一神一小年,以及滿滿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