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西游記》的誕生與謎團(下)


  猴行者的出現(xiàn)與“搶戲”
  咱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了一部書叫做 《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南宋時杭州中瓦子張家刊印,這是現(xiàn)存最早的以取經(jīng)為題材的民間藝人傳本。
  宋代的說話藝術(shù)有兩種類型,一種叫做詩贊體,還有一種是唱曲的曲牌體或稱歌詠體?!洞筇迫厝〗?jīng)詩話》就是詩贊體的代表之作。說話藝術(shù)的主要表演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光說不唱,還有一種是連說帶唱,當(dāng)然還可以有一種是光唱不說的,但現(xiàn)在基本上沒有看到,主要是前兩種。詩贊體就是光說不唱的一種體裁,雖然不唱,但是有念誦。大家看看京劇里面一些丑角或者凈角上場的時候會念誦一段押韻的東西,不帶曲調(diào),但是要拖腔拿調(diào),《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就類似于這種體裁。一般人認為,它是“說經(jīng)”的底本。
  這部書問世的時間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種認為是晚唐五代,一種認為是北宋,甚至更晚,到南宋了,這個爭論到現(xiàn)在還沒有結(jié)果。但至少可以看出來,在宋代說話藝術(shù)中的“說經(jīng)”這一家里,就有唐僧取經(jīng)的故事,而且是一個主要內(nèi)容。
  《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和以往的故事有什么不同呢?在《詩話》中出現(xiàn)了一個重要的人物,就叫猴行者。在《大唐西域記》里,沒有一個人物叫猴行者,而到了《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就有了猴行者,這是怎么來的呢?這有很多猜測。
  有人認為這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里演變來的,有人說不是,是從西方引進的。大概外國人的研究,包括日本人、歐洲人、美國人研究《西游記》,他們比較傾向于猴行者是外國文化輸入的,而中國人的研究比較傾向于是中國本土產(chǎn)生的。
  現(xiàn)在有種折中的說法,認為中國本土原本就有類似的東西,外來文化也有,兩者揉在一起,就出現(xiàn)了猴行者。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有石猴形象,跟治水有關(guān),外國文化傳說里也有類似的記載,所以兩者的融合也有可能。
  不管怎么說,這里一個奇怪的特點,就是為什么猴行者加入了取經(jīng)隊伍?從這里可以看出民間傳說演變的特點。老百姓覺得,唐僧作為一個白面書生,要跋涉千山萬水,歷盡千辛萬苦,到西天去取經(jīng),這一路上沒有人保護行嗎?肯定不行。于是像猴行者這種保護者的形象、護法的形象就產(chǎn)生了,而且越說越神。
  《大唐三藏取經(jīng)詩話》還有一個特點。原本唐僧西行的主要目的是取經(jīng),歷盡艱辛,體現(xiàn)出宗教徒吃苦耐勞的精神,“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但《詩話》的重點卻不是宣傳西天取經(jīng)、普度眾生這個宗教目的,津津樂道的卻是取經(jīng)路上的艱難挫折,降魔斗怪的過程,這才有了后來的“九九八十一難”,它是滾雪球滾出來的。大家可以看一看《西游記研究資料》,中間引了不少文獻資料,從史書、文集、筆記里面摘錄出來的,可以看出“九九八十一難”中一些故事的來源。
  正因為取經(jīng)的歷程成為重點,所以主角已經(jīng)不是唐僧了,而是猴行者,因為路上降妖伏怪的工作主要由猴行者來完成,而不是由唐僧來完成的。這就是為什么《西游記》里面的主角,最核心的人物不是唐僧,而是孫悟空。小說《西游記》的問世到了明代嘉靖、隆慶或者萬歷初年,出現(xiàn)了100回本的《西游記》小說。這部小說最后成書的時間不好判斷,因為缺乏準確的文獻資料。最早在嘉靖后期的文獻資料中就著錄了《西游記》的刊刻本,嘉靖、萬歷間人周弘祖的《古今書刻》曾著錄有“魯府”和“登州府”刊刻的《西游記》,可惜均已失佚。但這兩個本子是否就是現(xiàn)在看到的《西游記》小說,沒有明確的記載。
  現(xiàn)在所看到的《西游記》小說最早的版本是萬歷二十年(1592)的刻本,即金陵唐氏世德堂刻本,這個版本中有時也題為“金陵榮壽堂”刻本,全名《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記》。這個版本問世以后,后面出版的其他版本基本跟它出入不大,而在它前后出現(xiàn)的一些簡本(十幾回或二十幾回的)跟它相比差別又很大,出現(xiàn)了比較復(fù)雜的版本狀況。但這不在研究《西游記》小說本身、解讀文本的范圍之內(nèi),因為跟《水滸傳》不一樣,雖然是簡本,但回數(shù)很多,故事很完整,而簡本《西游記》類似于節(jié)本,是一種簡編本、選編本?!段饔斡洝纷髡咧i團除了金陵唐氏世德堂本《西游記》以外,萬歷間還有閩(福建)書林楊閩齋刊本《鼎鍥京本全像西游記》和《唐僧西游記》,這三種明刊本均署“華陽洞天主人?!?,沒有題署作者。另有明刊大字本《李卓吾先生批評西游記》100回,不分卷,也不題作者。以上這幾種版本都沒有“陳光蕊赴任逢災(zāi),江流僧復(fù)仇報本”的故事。
  清初西陵殘夢道人汪象旭箋評 《西游證道書》100回,他自稱得到“大略堂《西游記》古本”,冠以偽撰的元代著名作家虞集的《序》,并題作者為丘處機(1148-1227),第一次補入唐僧出身故事。清代的《西游記》版本大都采用汪象旭100回本的內(nèi)容和回目,也沿襲汪本的作者題署。雖然有學(xué)者對《西游記》作者提出異議,但沒有引起普遍重視。
  直到1923年魯迅撰寫《中國小說史略》,根據(jù)明天啟(1621-1627)《淮安府志》,并參考清代學(xué)者吳玉搢(1698-1773)《山陽志遺》、阮葵生(1727-1789)《茶余客話》、丁晏(1794-1875)《石亭紀事續(xù)編》)等著作,明確論定吳承恩(1500-約1582)是《西游記》小說的最后加工寫定者。胡適也同意這一看法。
  但是,《淮安府志》里頭雖然記錄了吳承恩的一部著作叫做《西游記》,但清代著名文獻學(xué)家黃虞稷在《千頃堂書目》中卻把這部著作放在“地理類”里面。也就是說,我們可以肯定吳承恩有一部地理類的著作叫做《西游記》,但卻沒有任何材料足以說明這部地理類的著作就是小說,而且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西游記》小說??梢娺@是一條孤證,而且并不是詳細、可靠的證據(jù)。歷史研究是忌諱孤證的,更忌諱沒有詳細、可靠的記錄的孤證。所以直到現(xiàn)在,還有人認為《西游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吳承恩寫的《西游記》不是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這部小說。
  現(xiàn)存的三種明代萬歷年間的刻本,都題署“華陽洞天主人?!?,不是寫他著,而是寫他校。華陽洞天主人是誰?不知道。人們因為認為校者就是著者,著者既然是吳承恩,那么就認為吳承恩有一個號是“華陽洞天主人”,這種連鎖假設(shè)顯然是不科學(xué)的。
  人們又因為認為著者是吳承恩,所以就編了很詳細的《吳承恩詩文集》、《吳承恩年譜》,甚至撰寫《吳承恩評傳》,用大量的資料去論證吳承恩可能寫《西游記》。但是所有的論證充其量也僅僅足以證明吳承恩有可能撰寫 《西游記》小說,卻沒有任何一條資料,包括吳承恩的詩文集,與吳承恩交往的所有人的集子,所有的筆記材料,可以證明吳承恩寫過《西游記》小說,也沒有任何一條材料證明吳承恩寫過小說,甚至沒有任何一條材料證明吳承恩會寫小說。因此,將《西游記》的作者認定為是吳承恩,這是建立在沙灘上的一個考證結(jié)論,是靠不住的。
  我傾向于《西游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至少現(xiàn)在不能認為是吳承恩。但是有很多學(xué)者認定《西游記》的作者是吳承恩,一生做的就是這個課題,靠這個吃飯,一否認就什么也沒了,所以他們決不加以否定。
  現(xiàn)在有一些文章論證《西游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當(dāng)然也有反駁的文章,我都看了。我看的結(jié)果是,論證《西游記》作者不是吳承恩的文章,有幾條很過得硬的資料,的的確確說得過去;而論證《西游記》作者是吳承恩的,除了《淮安府志》以外,還沒有找出一條新的過硬的資料。論證《西游記》作者不是吳承恩的學(xué)者,駁斥論證《西游記》作者是吳承恩的學(xué)者,駁斥得可謂體無完膚,可是后者對前者的駁斥基本上是蒼白無力的。所以對這場爭論,我還是贊成《西游記》的作者不是吳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