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世界博物館日在ECNU看什么?



  收藏在我校生物博物館內的鴨嘴獸標本是全國僅存的三件之一


河西荷花池中的夜鷺 時明惠/ 攝


  每年的5 月18 日是世界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博物 館與文化景觀”。我校博物館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以 喚起大家共同建設校園文化景觀、助力社會和諧發(fā)展的責任。
  紀錄片《生物博物館:標本背后的故事》你知道我校生物博物館傳說中的“鎮(zhèn)館之寶”是哪件嗎? 答案是全國僅存三件的一座動物標本,產自澳大利亞的鴨嘴 獸標本。據我校生命科學學院老教授賴偉先生回憶:這座鴨嘴 獸標本原屬于圣約翰大學,動亂時期失竊并流向了雜貨市場, 幸而被生物系教授薛德焴 老先生所見,立即辨別了出處并果 斷買回,收藏于學校。華東師大生物博物館便繼承了這座來自 前身之一的圣約翰大學的珍貴鴨嘴獸標本。這段“標本背后的 故事”收錄在最新制作發(fā)布的我校生物博物館宣傳片中。
  鴨嘴獸標本彌足珍貴,在全國也僅有三件。它身體的每一 個細節(jié),都為研究者了解鴨嘴獸,乃至推動動物學學科發(fā)展帶 來了巨大價值。
  我校生物博物館的前身,是生物系的動物標本室和植物 標本室,建于1952 年,距今已有60 余載的歷史。2007 年,在閔 行新校區(qū)啟用的契機下,對大量庫存進行重新的整理編排與 數字化處理,并在生命科學學院新址建立。在這里,鳥類、昆蟲 類、哺乳類等動物標本,種子、蕨類、苔蘚、藻類等植物 標本,以及數十種“模式標本”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 科研網絡。
  如今,數字博物館生物館可支持快捷的在線查閱 標本功能,含有動物標本1743 條記錄,植物標本 44672 條記錄。數萬件珍貴的動植物標本,凝結了華東 師大生物人幾代人的努力。歲月緩緩流淌,生物博物 館的價值逐漸凸顯,豐富的館藏讓它的文化遺產保 護、展示、教育、研究等功能持續(xù)閃光。
  踏實、自然,是華東師大的博物館精神,也是治學 研學的一貫風格。傳承細而無聲,生物博物館也像是 一個標本,記錄著師大人的薪火相傳,更等待新一代 學人書寫新的故事。帶著博物館去觀鳥對于鳥這種我們無限羨慕卻又難以接近的物種,我們總 是有太多的疑問。由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市林業(yè)局和上海野鳥 會聯合推出的“上海野鳥” APP 日前正式上線,為市民朋友解 答這些問題。作為華東地區(qū)首個觀鳥 APP,“上海野鳥”目前共 收錄了上海地區(qū)180 種常見鳥類的照片、描述、分布 等信息,通過這款軟件,市民可以隨時隨地查閱鳥種 信息,學習觀鳥知識。
  觀鳥,是興起于西方國家的一項戶外休閑活動, 主要在野外通過望遠鏡觀賞自由的飛鳥。觀鳥適合各 個年齡層的人群,通過觀鳥,寓教于樂,人們可以更深 刻地認識到保護鳥類和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的重要 性。近年來,我國的觀鳥活動方興未艾,上海已成為中 外觀鳥者喜愛的觀鳥目的地之一。明星鳥種震旦鴉 雀、白頭鶴、斑背大葦鶯每次被愛好者記錄到,都會引 來一片“點贊”。相關專家表示,隨著觀鳥活動的興起, 觀鳥軟件在國外比較普遍,但在我國還并不多見。“上 海野鳥” APP 旨在更好地向上海本地觀鳥者和外地、 外國鳥友提供指引服務,向更多的市民普及公益、科 普野鳥知識。
  隨身帶一座鳥類博物館去觀鳥是不是很酷?在世 界博物館日,學校還為師生們準備了“春風尋鳥影,妙 筆繪鳳翔”———校園鳥類攝影繪畫作品展。
  鳥類標本是學校生物博物館的重要館藏,而各種鳥類的 生活與棲息也是我校校園中的一景。為鼓勵全校師生注重文 脈傳承、共建校園文化景觀,培養(yǎng)生態(tài)保護意識,關注人與自 然和諧發(fā)展,生物博物館聯合生命科學院團委共同舉辦 ECNU 校園鳥類攝影繪畫作品征集活動,全校師生投稿踴躍, 共收到來自各個院系的師生作品117 件,其中攝影作品104 件,繪畫作品13 件。優(yōu)秀作品于5 月18 日當天在生物博物館 展出。
  為配合此次展覽,學校還邀請上海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 站工作人員薄順奇開展“草長鶯飛話鳥事”講座;同時,展覽現 場也邀請了海派剪紙傳承人進行“鳥類”剪紙現場教學互動 (workshop)。隨后,優(yōu)秀師生作品還將在學校圖書館、教學樓、 學生自習空間等處展示。這場以“每個人都是博物館”為理念 構建的展覽,還將實現“校園處處是博物館”,“博物館融合于 校園文化景觀”的理念。
  作為實體博物館的線上延伸,博物館在虛擬平臺上將繼 續(xù)傳播校園文化景觀。打開“華東師范大學”企業(yè)公眾號,會發(fā) 現下拉菜單里多了一條“數字博物館”,打開后可進行“館藏查 詢”、“館藏精品”瀏覽,以及“館藏漫游”。如此,在手機上便能 游覽我校博物館并聆聽講解。 (呂安琪胡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