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書法乃是我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瑰寶之一,練習書法,不僅是培養(yǎng)一項技能,而且可以陶冶情操,修身養(yǎng)性。我校藝術學院張其鳳教授便是在書法藝術頗有造詣的大家。請欣賞他的部分作品。
張其鳳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博士,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省九屆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外審專家,光明日報國學版評委,多次擔任江蘇省社科基金立項、江蘇省紫金文藝評論獎評委,曾應邀擔任浙江省社科獎評委,湖南省社科立項評委。現(xiàn)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美術學中國書畫專業(yè)負責人,民盟中央美術院理事,江蘇省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理事,齊魯美術館學術顧問。
書法作品曾入展中國文聯(lián)、中國書協(xié)主辦的第二、四屆蘭亭獎,中國書協(xié)主辦的第六、九屆國展,第八屆中青展、首屆行草書展、第二屆草書展和第二屆隸書展等十余次展覽。
出版有 《劉墉研究叢稿》(1996年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國書法全集-劉墉卷》(2001年榮寶齋出版社)、《宋徽宗與文人畫》(2008年榮寶齋出版社)、《劉墉家族與日照》(2013年山東人民出版社)、《清代諸城劉氏家族文化研究》(2013年中華書局)、《諸城劉氏家風》(2015年人民出版社)等十一部著作。
另在《中國書法》《藝術百家》《美術觀察》《中國書畫》《孔子研究》《社會科學輯刊》《造型藝術研究》《文史研究》《美術與設計》《書法》等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一百三十八篇。論文曾多次入選國際、國內書學大會并作大會發(fā)言。
學術著作獲省社科重大成果獎,另獲省、市、廳、校級優(yōu)秀社科成果一、二、三等獎項多次。
名家評論
書法與人生與哲學與社會與大自然緊密相連,一個書法家如同其它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的人一樣,如果沒有靈魂上的深度,沒有意志上超人的品質,沒有深刻、敏銳的藝術感悟力,沒有博大的心胸、沒有強烈的使命感,不追求完美,就難以取得傲人的成就。其鳳人很踏實、很刻苦,文史哲的修養(yǎng)日漸深厚,對書法創(chuàng)作有一種近乎于本能的敏銳,從他的書法中,我感悟到了其書法線條背后的深度,也感受到了其書法的高貴與尊嚴。對于這樣一位書法家,我們有理由對他擁有更多的期待。莫言/中國作協(xié)副主席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他用虔誠、膜拜之心面對傳統(tǒng),“用最大的力氣打進去”,臨帖不輟、讀帖不止,從帖到碑,從精致淵雅的晉唐小楷到天馬行空的大草狂草,無不涉獵、無不用功;然后又“用最大的力氣打出來”,從古典到現(xiàn)代,從現(xiàn)代面向未來,并吸取其他學科、其他藝術的精神與方法,充分展示出當代書法的嶄新形象和無窮魅力。章劍華/江蘇省文聯(lián)主席、黨組書記
他的書法藝術展示著兩重性,一是內在傳統(tǒng)文化的厚積,這出于他長期對書學畫史的研究,出于他對古代碑帖站在傳統(tǒng)文化立場上的解讀,而不是單純地追求“形式至上”;二是其筆墨的表現(xiàn)性,這是當下書法創(chuàng)作時代的共性特征,同時也是傳統(tǒng)文人“游于藝”的自然表現(xiàn)。在錯落生姿的楷書、隸書中,在閑庭信步的行書中,在急風驟雨般的狂草中,充分展示出作者的藝術想象力和形式表現(xiàn)力,表現(xiàn)出作者的才情與激情,此“二情”正是作為一個學者型書家必須具有的品質。他的作品內在淵雅與外在形式表現(xiàn)的雙重性,正是當代書法發(fā)展三十年后書家們經過反思后的審美選擇。其鳳的書風屬于時代的主流并指向未來。李剛田/西泠印社副社長 原《中國書法》主編
張其鳳是當代難得的創(chuàng)作、理論雙擅的青年書家。他在理論上,既精擅考據(jù),以研究劉墉著稱;又能從容瀟灑地在其理論文字中顯示其闡釋功夫,實屬一種難得的理論上的綜合。在創(chuàng)作上,他涉足諸體,可謂書法實踐上的綜合。他在所學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外又旁涉哲學、歷史、書畫鑒定,并在詩歌、散文上時有新作發(fā)表,可謂書外功上的一種綜合。由此言之,他在書法上以其綜合實力在同齡人中占有比較突出的位置,當不為過。周俊杰/中國書協(xié)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河南書協(xié)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