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第三屆中國神話學與西王母文化研究年會暨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高層論壇在我校舉行


  本報訊(記者牛文娟 通訊員吳新鋒)6月18日至19日,第三屆中國神話學與西王母文化研究年會暨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高層論壇在我校舉辦。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青海省人民政府參事趙宗福教授,臺灣師范大學中文系主任鐘宗憲教授,臺灣政治大學學務長高莉芬教授,以及來自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43所高校、科研單位的80多名學者參加。論壇由石河子大學、中國民俗學會、新疆天池管委會聯(lián)合主辦。
  我校黨委副書記夏文斌出席論壇開幕式并致辭。他說,神話是人類精神文化的童年,是不可企及的文化高峰,也是一個國家民族、歷史、哲學的基礎。神話的精神力量,融通現(xiàn)實,面向未來,對國家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作為一種神圣敘事,神話傳承著民族精神和文化傳統(tǒng)。研究新疆各民族神話必將促進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理解與互動,促進文明間的對話,促進新疆長治久安。
  論壇共設置3個分論壇,分別圍繞 “西王母神話研究專題”“中國神話研究專題”“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專題”展開了深入專業(yè)的研討。分論壇一是西王母神話專題,全面呈現(xiàn)了海峽兩岸西王母神話研究的最新成果,我校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與天池管委會在西王母神話田野調查、保護與研究等方面保持了七年多的合作關系,2014年,西王母神話獲批進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便是雙方合作的典范;分論壇二是中國神話研究專題,研討內容豐富,涉及神話主義、少數(shù)民族神話研究等方面的最新議題;分論壇三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專題,集中探討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計劃的理論與實踐,石河子大學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了三屆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研討會,成為新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堅力量。
  海峽兩岸80多名學者還共赴阜康市參加西王母文化論壇。與會學者考察了哈薩克族民俗,參觀了由石河子大學、天池管委會舉辦的“2016年文化遺產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計劃·石河子大學首期哈薩克族氈繡布繡項目教學成果巡回展·天山天池站”的展覽,并對天山天池西王母神話文化空間進行了實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