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迎來華中師范大學成立113周年之際,“講好華師故事”主題教育活動也在全校進入全面啟動階段。這兩者之間不是偶合,而是存在必然聯(lián)系,或者說這也是為何學校黨委要在全校開展這一活動的初衷之一?;仡櫄v史,把握當下,對話世界,我們需要以我們的方式進一步弘揚華師精神,凝聚人心,深入推動學校各項事業(yè)蓬勃發(fā)展。
講好“華師故事”,是傳承我校百余年歷史積淀形成的文化傳統(tǒng)的需要。華中師范大學是中國大學發(fā)展歷程中,為數(shù)不多的具有百余年歷史的高校之一。一所高校,只有經(jīng)過長期的發(fā)展和歷史的沉淀,才會形成底蘊深厚而自己獨有的文化。一個多世紀的辦學里,學校既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又汲取了外來文化的養(yǎng)分,更弘揚了革命文化教育的傳統(tǒng);百余年的發(fā)展中,從“立德樹人,求實創(chuàng)新”的校訓,到“忠誠博雅、樸實剛毅”華師精神,再到以愛為魂的“博愛、博學、博雅”的“三博”校園文化,華師精神源遠流長,薪火相傳。在學校進入新的發(fā)展機遇期,我們更應(yīng)珍惜寶貴的文化底蘊和深厚的人文精神。
講好“華師故事”,是建立學校在新的發(fā)展時期中文化自信的動力。習近平書記曾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在于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在學校的發(fā)展歷史中,鄧小平同志曾給我們學校親筆題寫校名,江澤民總書記為學校九十周年校慶題詞:“發(fā)展師范教育事業(yè),提高民族文化素質(zhì)”。百余年來,人才輩出。我們擁有“中國青年熱愛的領(lǐng)袖”惲代英這樣的杰出校友、我們擁有著名歷史文獻學家張舜徽,文學家、教育家錢基博這樣的前人先賢、我們更擁有資深教授章開沅、邢福義這樣的當代大家———華中師范大學讓我們每一位華師人倍感自豪。當代的華師人更應(yīng)充滿自信,以飽滿的精神投入到學校建設(shè)新的歷史使命中。
桂子山上的故事不可計數(shù),如何講好也是一種智慧。在這個全媒體的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我們需要更好地講好自己的故事,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成功經(jīng)驗,更好地樹立自身的社會形象,向世界提供更好的敘事。至于怎么去把故事講得更有意味、趣味、品味?我認為,既要講大師的故事,也要講小人物的故事;既要講工作中的故事,也要講生活中的故事;既要講歷史,也要講現(xiàn)實;既要講學校層面的故事,也要講學院層面的故事,要把這一個個故事講活、講實,講出歷史韻味,講出時代價值。
我相信,一所有故事的大學,一所有文化的大學,才是有生命力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