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穆藕初與上海商科大學





  在上海財經大學建校99周年之際,拂去時間的塵埃,我們不能忘記學校之前身上海商科大學的一位重要創(chuàng)始人———穆藕初先生。從另一個角度說,在穆藕初先生踐行“教育救國”理念的歷程中,參與創(chuàng)建上海商科大學也的確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穆藕初與上海商科大學的創(chuàng)辦上海財經大學的前身源于1917年的南京高等師范??茖W校的商科,郭秉文先生是該校創(chuàng)校校長。民國初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曾有在南京創(chuàng)設一所國立大學的規(guī)劃。1919年的《全國教育計劃書》中再次提出“在南京、武昌、廣州等處添設分科完備之大學”。1920年4月,郭秉文先生在南京高師校務會議上提出了籌備國立大學的議案,獲得一致贊同,隨即組織起大學籌備委員會,草擬計劃大要。9月初,郭秉文到上海與各界接洽,均表示贊同。9月25日,蔡元培、黃炎培、蔣夢麟、郭秉文與穆藕初先生等共同起草《請草就南京建設國立大學理由書計劃及預算書》。經過多方努力,12月7日的國務會議通過了教育部關于南京高師籌建大學的議案,并定名為國立東南大學。1921年6月初,國立東南大學校董會正式成立,由17人組成,穆藕初先生是其中之一。同年9月,教育部批準南京高師校長郭秉文兼任國立東南大學校長,國立東南大學正式成立。
  1920年冬,在規(guī)劃籌建國立東南大學時,籌委會即提出:“決定將高師商科擴充改組為商科大學,以人才與環(huán)境關系,分設上海。”當時的上海,是我國通商大埠、遠東金融中心、國際貿易和商業(yè)繁盛,商學專家學者云集,便于學生的實習和教員的延聘。1921年9月28日上午,上海商科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教務主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馬寅初報告教學宗旨,黃炎培等發(fā)表演說。“國內有商科大學,自本校始”,AACSB在其《管理教育全球化報告》(2011年)中也提出,“有證據表明,在中國第一所按照西方現代商學院建立起來的大學就是1921年成立的上海商科大學”。這是上海財經大學作為國內最早的商科高等學府的明證。而穆藕初先生,正是上海商科大學委員會15位創(chuàng)始委員之一,他在學校初創(chuàng)階段的重要貢獻,值得我們銘記。
  二、穆藕初作為上海商科大學代表出席太平洋商務會議上海商科大學創(chuàng)辦伊始,即在全球范圍內引進人才,致力于在中國推廣與國際接軌的現代商學教育。1923-1924學年期間,上海商科大學16名中國教員中,有11人畢業(yè)于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伊利諾伊斯大學、愛丁堡大學等。1920年7月12日到8月20日,在創(chuàng)校校長郭秉文先生的倡導下,中國第一個國際暑期學校正式開辦。暑期學校廣邀美國教育家約翰·杜威、德國哲學家漢森·杜里舒以及梁啟超、張君勱、胡適等國內外名家前來講學,吸引學生和旁聽生不下2000余人。
  1922年,剛剛成立不久的上海商科大學即以其高水準的教育理念和師資力量,獲得廣泛的國際關注。當時,美國政府牽頭籌辦太平洋商務會議,旨在討論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亞太地區(qū)的貿易規(guī)則和秩序重建問題。上海商科大學也收到了會議主辦方的特別邀請。而上海商科大學委員會15位創(chuàng)始委員之一、大實業(yè)家穆藕初則一人作為中國政府、上??偵虝⑸虾I炭拼髮W三家機構的代表,率中國代表團出席這次14國共112人參與的重要國際會議。
  穆藕初先生在會議上專門介紹了中國的商業(yè)教育。他認為,對于百孔千瘡的時局,有識之士都已漸漸覺悟到,必須設立一個專門的教育機關,不僅傳授商業(yè)知識和學藝,而且要培養(yǎng)管理才能和領導能力?!吧虾I炭拼髮W之設,即所以應此需要也?!?br>  在回國后,他又專程來上海商科大學暢談此次參會的感想,殷殷囑托學生:“須刻苦、須精細、須敏捷”。大聲疾呼:“商業(yè)愈形發(fā)達,則商人之世界眼光愈為重要”,“造就商業(yè)人才在今日之中國非常切要”,必須“多派有學識之青年出外歷練”。
  可以說,今日的上海財經大學引以為驕傲的國際化道路,追本溯源,其歷史傳統(tǒng)與文化基因就形成于上海商科大學時期。穆藕初以他參與太平洋商務會議的親身實踐和主張中國商業(yè)融入世界潮流的思想傳播,在這個國際化的歷史傳統(tǒng)與文化基因的塑造過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三、紀念穆藕初先生的現實意義近代中國,賢人輩出,群星燦爛。穆藕初先生一生極富有傳奇色彩,是其中極為耀眼的一顆。他被稱為中國企業(yè)管理第一人、民族實業(yè)家、杰出的愛國者、中國職業(yè)教育拓荒者、民間外交家、戲曲活動家、慈善活動家等。他資助過毛澤東創(chuàng)辦的《湘江評論》,冒著炮火與日本飛機轟炸的危險赴前線慰問十九路軍抗戰(zhàn)將士,在“皖南事變”后陜甘寧邊區(qū)財政經濟最為困難的階段、也是他生命的最后階段多次捐資支持邊區(qū)農業(yè)生產。
  他畢生致力于振興中華,發(fā)展民族實業(yè)的同時,倡導國民外交,呼吁政治改良,以極大的熱情幾乎傾其家產用于社會公益和文化教育。穆先生作古后的大半個世紀中,一批又一批的專家學者,著書研究穆先生的經濟思想,褒揚穆先生的愛國精神。他的人品之高尚,學識之豐厚,貢獻之巨偉,讓我們至今高山仰止。正如熊月之先生所評論的,穆藕初先生用其一生,為我們樹立了一種財為公用、造福社會的榜樣,一種用高遠的人文精神和家國情懷駕馭巨額財富而不是被財富所壓垮的光輝榜樣。也正如董必武同志為穆先生所撰挽聯中所作的精到概括:“才是萬人英,在抗戰(zhàn)困難中,多所發(fā)明,自出機杼;功宜百代祀,于舉世混濁中,獨留清白,堪作楷模?!?br>  從雞鳴山巔到黃浦江畔,在上海財經大學建校臨近百年之際,我們以學術研討會的方式紀念穆藕初先生,回望那段烽火硝煙同時也英才輩出的歲月。一方面緬懷紀念先生對振興中華、發(fā)展實業(yè)、興辦教育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另一方面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體認到上海財經大學“厚德博學、經濟匡時”校訓所寓示的時代使命。這正是我們在今天紀念穆藕初先生的重要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