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駐守山村的我校扶貧工作隊編者按: 今年年初, 我校10名教師接到任務, 離開昔日的講臺和同事, 組成曲靖師院駐村扶貧工作隊, 開始進駐會澤縣者海鎮(zhèn)拖木村, 開展幫扶工作。半年多來, 他們兢兢業(yè)業(yè)為基層民眾辦好事、 辦實事, 帶領拖木">
電子報
電子報

一個特殊的教師節(jié)

—— —記駐守山村的我校扶貧工作隊編者按: 今年年初, 我校10名教師接到任務, 離開昔日的講臺和同事, 組成曲靖師院駐村扶貧工作隊, 開始進駐會澤縣者海鎮(zhèn)拖木村, 開展幫扶工作。半年多來, 他們兢兢業(yè)業(yè)為基層民眾辦好事、 辦實事, 帶領拖木


  9月的會澤,氣溫已大幅下降,在者海鎮(zhèn)拖木村,有一群年輕人,正干勁十足,因為有滿腔的熱情,所以天氣仿佛也就不那么冷了。他們有一個響亮的名字—— —“曲靖師院駐村扶貧工作隊”。
  提起這支隊伍,村里的鄉(xiāng)親們都飽含深情,隊員都是大學老師,大多是80后,帶著國家的扶貧政策和淵博知識來到這里,小小的村莊正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高滿良、李貴文、熊澤軍、岳慶林、王自坤、龔懷、秦永云、方南雄、陳傳禮、邱宇德,村民們早已熟悉了他們的面孔和名字。
  9月10日是第32個教師節(jié),對于工作隊的10位老師來說,這個教師節(jié),雖然身邊沒有昔日的學生、同事陪伴,但依然值得期待。工作隊隊長高滿良說:“教師節(jié)這天,我們還要加班工作,這一天將會成為我們教師生涯中一個特殊而有意義的教師節(jié)。”
  工作就像“打仗”工作隊隊長高滿良是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他當隊長有一年半時間了。去年3月,他受組織選派到會澤縣五星鄉(xiāng)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黑土村第一書記,今年3月,他又被調(diào)整至會澤縣者海鎮(zhèn)拖木村擔任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這幾天,他正帶領工作隊的9名隊員加班加點“奮戰(zhàn)”,完善拖木村貧困戶檔案。拖木村有320戶貧困戶,每戶檔案有30多頁紙,老師們都開玩笑說,一份份沉甸甸的檔案,都好像在學校里做的一篇篇科研論文。
  做檔案只是工作隊任務的一小部分,還有入戶調(diào)查走訪、研究討論、信息傳達和反饋、各種銜接和聯(lián)系工作等等具體事
務,都需要嚴謹細致地一點點落實。每天清早醒來,隊員們就帶著滿腦子的任務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沒有節(jié)假日,加班是常事。這里沒有硝煙,卻是工作隊的戰(zhàn)場,他們帶著使命而來,要在這里“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
  找準脫貧“著力點”每次調(diào)查走訪回來,特困戶家里的一幕幕,都成為工作隊老師們的“心結(jié)”。這些貧困家庭的出路究竟在哪里?針對每一個家庭的情況,隊員們認真分析討論。國家提出精準扶貧政策,精準扶貧貴在精準,找準窮根,精準分析致貧原因,才能更有效地對癥下藥,改變困境。激發(fā)貧困戶、貧困個體的內(nèi)生動力,轉(zhuǎn)變思想,變“你要我脫貧”為“我自己要脫貧”,才是根本出路。
  高校下派的工作隊在教育和人才資源方面有優(yōu)勢,工作隊立足這一優(yōu)勢,積極向?qū)W校匯報和反映拖木村的實際困難,提出教育扶持優(yōu)先的扶貧思路。今年3月獲得學校支持,配備40臺電腦,為拖木小學建立了網(wǎng)絡電教室。5月,學校向拖木小學捐贈了44張餐桌、180把橡木椅,解決了該校學生就餐無桌椅的實際困難。7月,學校以“送教到鎮(zhèn)”的形式,啟動為期4年的“會澤縣者海鎮(zhèn)脫貧攻堅教師培訓工程”,組建專家團隊,分批次對者海鎮(zhèn)670名中小學教師進行能力素質(zhì)提升培訓。9月新學期剛開始,隊員們就代表學校為拖木小學的孩子們送去學校配發(fā)的書包和學習用具,鼓勵孩子們努力學習,增長才干。
  目前,學校正積極探索“學校+專業(yè)合作社+貧困戶”的“校村合作”模式,在
種植業(yè)、養(yǎng)殖業(yè)上做好文章,通過產(chǎn)業(yè)開發(fā)助力一批貧困人口脫貧。
  與時間“賽跑”對于拖木村的情況,從隊長高滿良,到每一名隊員,都能像昔日在講臺上一樣,侃侃而談。駐守這里雖然只有半年,但他們太熟悉這里了。從5月到7月,工作隊肩挑重任,“苦戰(zhàn)100天”,現(xiàn)在,他們在繼續(xù)苦戰(zhàn)第二個100天。盡管在第一個100天里有暑假,在第二個100天里有教師節(jié)、中秋節(jié)、國慶節(jié),但“休假”似乎成為一種奢望,大家都卯足了勁,用高滿良的話說,工作隊要“與時間賽跑”。
  會澤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云南省第一貧困大縣,到2019年,會澤要實現(xiàn)脫貧摘帽目標,時間緊,任務重。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也是脫貧攻堅首戰(zhàn)之年,在拖木村,高滿良帶領著他的扶貧工作隊“摸爬滾打”,在學校的支持下,不僅采取短平快的措施幫助拖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按時實現(xiàn)精準脫貧,還不斷探索新模式,確保百姓長期增收致富。農(nóng)村生活艱苦,肩上擔子重,但隊員們都沒有怨言,大家工作之余“苦中作樂”,打打籃球談談心,互相打氣,工作起來更有勁了。
  人們都把教師比喻為“蠟燭”,拖木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的這10位老師,是“蠟燭”,更是一縷“春風”、一抹“陽光”。這縷“春風”漸漸吹出了拖木村的新面貌,讓村莊生機勃勃;這抹“陽光”溫暖地照進了鄉(xiāng)親們的心田,讓遮蔽的雙眼重新看到希望。他們帶著使命駐守山村,終將勝利歸來,而拖木村的老百姓、這里的一草一木,將成為他們心底最深的回憶與惦念。(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