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大學法學院學生堅持18年用法律服務社會">
電子報
電子報

“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寧波大學法學院學生堅持18年用法律服務社會













  通訊員 馬春燕 記者 游玉增 “我想見見爸爸媽媽”、“我希望能讀更多的勵志書籍”、“我想聽你們講講大學生活的樣子”……這些是一個個用稚嫩的筆跡寫下的質樸純真的微心愿,它們的主人是浙江寧波未成年人管教所的少年犯們。
  2016年剛開學,寧波大學法學院14級法學專業(yè)張蓬蕾同學拿著這些心愿單,興匆匆來到學院團委辦公室,興奮地向輔導員馬春燕匯報暑假社會實踐的情況:“馬老師,馬老師,我們的法律大篷車社會實踐小分隊,暑假里總共幫助20名少年犯完成了微心愿,我們還給他們普及法律知識,籌資送了他們每人1本圖書,還讓他們寫了家書,我們幫忙寄出去?!?br>  據(jù)說一件事情堅持做21天,這件事情會成為一種習慣。但如張蓬蕾一樣的寧波大學法學院的大學生們在“法律服務”這件事上,已經(jīng)堅持了18年。18個寒來暑往,一批又一批學子拿起接力棒,活躍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第一線,用心把正義與善良傳遞給社會。
  18年,法律大篷車讓10000余人受益18年前,寧波大學法學院實施了“法律大篷車”學生社會實踐項目。迄今,這輛“大篷車”已載著同學們行遍了寧波200多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社區(qū)。他們通過法治宣傳、蹲點調研、法律咨詢、流動診所、主題講座、法律幫扶、課題研究等方式,組織了1000余項免費的法律服務活動。將法律知識輸送到社區(qū)、學校、工地和企業(yè)里,受益群眾逾10000人。同學們積極參與民主法治建設,先后撰寫調研報告10余萬字,被寧波電視臺集結出版。撰寫的蹲點日記近150篇,成為司法系統(tǒng)一線法治建設的重要工作參考。
  “我們從學長學姐手上接過了送法進基層的接力棒,我們也要一代代傳下去,永不停歇!”寧大15級法學專業(yè)的鄭思菁同學是法學院律風服務大隊的一名成員。這支在2014年12月4日首個國家憲法宣傳日組建的普法隊伍,與寧波市多個司法機關、鄉(xiāng)鎮(zhèn)街道、律師事務所合作,開展了一系列普法活動。學生們從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積極開展各項科研工作,目前已獲得校級以上科研項目10余項,2016年與寧波海曙法院聯(lián)合開展了“家事調查官制度的實踐探索”項目。律風普法大隊還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眾平臺“蒲公英法學堂”,設有法訊速遞、案例評析、法言法語、律風行動等欄目,向社會公眾推送法治信息,形成了消費者權益日、憲法宣傳日、蒲公英企業(yè)法務講堂、關愛未成年人等品牌活動。
  其中,令鄭思菁感受最深的就是為期一年的社會觀護團制度的大調查了。他們用課余時間走訪了寧波市北侖、鎮(zhèn)海、江北、江東、鄞州、海曙等地的檢察院和法院,了解社會觀護制度的實際情況以及現(xiàn)實問題,并將調研報告提交給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調研報告得到了高度認可,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庭長吳偉民專門來信寫道:“該社會實踐小組很好地總結歸納了每個不同法院的社會觀護制度運行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頗具針對性的意見。最終的調研報告結論對寧波兩級法院今后關愛、觀護失足青少年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強的實踐指導價值!”
  1000人次,無償幫扶弱勢群體這群大學生在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參與基層法治建設的同時,還以法律診所形式無償幫扶弱勢群體。2001年,寧大法學院在辦公空間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專門騰出一個12平米大的辦公室,組建了“寧波大學法律診所暨弱勢群體權益保護中心”。診所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弱勢群體合法權益”為宗旨,由專業(yè)老師指導法科學生開展法律志愿服務。每個工作日均有學生值班,接待群眾來電來訪,為工傷賠償、拆遷補償、事故認定、家庭婚姻等案件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
  走進診所會發(fā)現(xiàn)一面墻上掛著一排鮮艷的錦旗,其中一幅上書“幫扶弱勢群體、體現(xiàn)法律尊嚴”。這面錦旗是2016年初,一位耄耋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診所專程送上的。原來,他在簽署拆遷協(xié)議時并不能完全理解其內(nèi)容,拆遷辦某些工作人員便利用他的文化水平低等劣勢,在合同簽訂和之后的拆遷補償過程中屢次違規(guī)操作致其利益受損,他察覺后向相關部門多次反映未果。之后,他通過朋友的介紹找到了法律診所。法律診所志愿者們克服了重重困難,經(jīng)過長達一個學期的博弈,發(fā)現(xiàn)拆遷辦某些工作人員遺漏了當事人房屋8.37平方米,也找到了拆遷辦工作人員可能偷換概念的證據(jù),最終打贏了這場官司。如今錦旗上這12個大字成為了法學院“小律師”們互相激勵的話語。
  還有一面錦旗上書“情系民工、伸張正義”,這是診所志愿者為一江西籍在寧波江東區(qū)某建筑公司打工農(nóng)民工免費代理的一起工傷醫(yī)療糾紛案件,通過多次與寧波勞動局、江北區(qū)人民法院接洽,最終為該農(nóng)民工總共討回醫(yī)療費四萬余元,該農(nóng)民工出于感激之情特意送來。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迄今為止診所已接待當事人超過1000人次,提供法律服務近1000件。今年該診所被評為了2016年度“最美寧大人”。對此,從大一開始就接觸法律診所,已經(jīng)幫助當事人起草過刑事上訴書、民事起訴狀和行政上訴狀等各類文書,同時也曾擔任學院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負責人之一的14法學英語特色專業(yè)的應一瑜同學說:“努力學習,發(fā)揮專業(yè)特長,更多和更好地服務社會大眾,是我們法科大學生的責任和使命!”
  寧大法學院院長張炳生對學生們積極開展法律服務表示肯定和鼓勵,他認為:“法律大篷車、法律診所、律風服務大隊等眾多平臺,為我們的大學生們提供了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的渠道,激發(fā)了青年學子融入社會、服務社會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了他們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在服務過程中,同學們弘揚了法治精神,幫助了眾多群眾,使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使法治宣傳教育更具影響力、吸引力和感染力?!?br>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北京大學對青年學生說:“有信念,有夢想,有奮斗,有奉獻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人生?!狈▽W院的法律服務行動也將一如既往,繼續(xù)引領學生勇于實踐,將青春與正義聯(lián)結,用公益編織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