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信息時代與中國文藝學建設——《文學理論:思辨與對話》自序(節(jié)選)

  編者按:李衍柱教授所著《文學理論:思辨與對話》,2016年6月由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年出版。此書為朱立元、曾繁仁主編的“當代中國文藝學研究文庫”的一種。文庫收錄了全國文藝學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地位的12位專家的自選集,是半個世紀以來中國文藝學研究水平的集中展示。本報以《信息時代與中國文藝學建設》為題,節(jié)選了作者的《自序》。

  “認識你自己!”這是古希臘德爾菲神廟碑上銘刻的一句箴言。這句箴言是生存在地球家園中每一個人都不能回避的一個根本問題,也是每一個人在生命旅途中需要不斷回答的問題。從自己已有的成果中選編一本“自選集”,實際上就是一個如何“認識你自己”的問題?!白赃x集”選得好,讀者可以從中領略到你的學術理念、學術道路、學術追求、研究方法與提出的問題等。
  關于學術理念,我敬仰宗白華先生的那種“生命藝術化,藝術生命化”的人生境界。一個致力于學術研究的人,就應樹立:學術生命化,生命學術化的理念。學術研究的目的是追求真理,維護真理,為真理而獻身。從事學術研究最主要的內(nèi)容是學習、學習、再學習。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學習是自己生命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向誰學?從孩童時起就知道應向老師學習。誰是老師?我牢記三句話:“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鬃樱?;“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吾愛吾師吾猶愛真理”(亞里士多德)。誰發(fā)現(xiàn)真理、掌握真理,我就向誰學習。既要向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文本即有字的書學習,要在書的海洋中,學會游泳,向著勝利的彼岸奮進;又要向社會這本無字的大書學習,在實踐中辨別真善美與假惡丑。怎樣學的問題,我牢記先賢的教誨:“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辯,辯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學、問、思、辯、行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循環(huán)互動、不可分割的生命活動過程。這是一個學與問、情與理、思與辯、知與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執(zhí)著探求真理打開未知世界大門的過程。在這個生命之流的全過程中,不管處于何種情況下,我們的頭腦中都應有問題意識和懷疑精神。禪學中的所謂“小疑則小悟,大疑則大悟,不疑則不悟”,是人生體悟之真言。啟蒙運動的美學家狄德羅說過:“邁向科學的第一步就是懷疑?!痹谶x擇治學道路的過程中,我非常贊賞蔣孔陽先生的那種孜孜不倦的在浩瀚的生活海洋和書的海洋中去探索追求真善美、“讓真理占有我”的精神;他的那種海納百川、博采眾長、兼收并蓄、綜合創(chuàng)新的治學品格;他的那種虛懷若谷、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提攜中青年學者的忠厚長者風范。蔣先生的學術理念、治學品格和大家風范,我們后繼者應努力學習,加以弘揚光大。
  從1960年9月-2014年9月,我踏入文藝學、美學的門檻,從事教學與研究,已半個多世紀。在我的學術生涯中,若從研究對象的內(nèi)容來看,可分為兩個階段:前30年學術的著眼點和主要精力用在“典型——理想——范疇”六個字上面。1996年由我主編的《文藝學范疇論》正式出版后的20年,急劇變化的時代大潮和對新的千禧之年的期待,驅使我、吸引我將學術目光聚焦在“信息時代的中國文藝學”這一時代提出的重大課題上面。世紀之交文學、文學理論的時代是真的“終結”了嗎?中國文藝學、美學將向何處去?路在何方?問題出在哪里?如何認識當今時代文藝學美學所面對的現(xiàn)實?我深感有必要對文藝學建設的這些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做些系統(tǒng)的梳理、反思和研究。于是我便遵循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文學和時代”為中心命題,開始了一系列理論問題的探索。2000年出版的《時代的回聲——走向新世紀的中國文藝學》便是我在吸收已有成果的基礎上,追蹤文藝學研究前沿性的社會轉型與文藝學發(fā)展態(tài)勢、思想解放與文藝學建設、文藝學研究方法的變革、科學的發(fā)展與文藝學現(xiàn)代性研究、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歷史命運、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人論與文論、對話與獨語等8個問題,盡力發(fā)出的聲音,談了些不同于別人的新見解。
  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中,我又結合急劇變革時代出現(xiàn)的社會革命、科技革命、媒介革命、綠色革命給文藝學、美學研究提出的新問題和出現(xiàn)的新特點,從“馬、西、中”三個不同而又相互聯(lián)系的學術領域,綜合比較,探討中國文藝學、美學的發(fā)展態(tài)勢和走向,盡力對我們應面對的問題作出自己的回答。圍繞“信息時代與中國文藝學建設”這個總題目,我先后撰寫了《文藝學方法論的革命——讀馬克思<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序言和導言》、《主導多元  綜合創(chuàng)新:中國文化發(fā)展的基本態(tài)勢》、《多元共生  和而不同——新世紀文藝理論的走向》、《范式革命與文藝學轉型》、《網(wǎng)絡文學:通向自由理想境界的藝術形式》、《媒介革命與文學生產(chǎn)鏈的建構》、《生態(tài)美:世界美學家族中的新成員》等論文,力圖站在時代的高度,具體闡釋信息時代引起的文藝學、美學的范式革命;從理論上批評和回答某些西方學者鼓吹的“歷史終結論”、“文學終結論”;總結中國現(xiàn)代文藝學建設的歷史經(jīng)驗,概括地提出中國文藝學基本態(tài)勢和走向是:“多元共生,和而不同”與“主導多元,綜合創(chuàng)新”;認為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轉換已形成三條不同路徑:朱光潛的“移花接木論”;宗白華的“東西古今”、“融會貫通論”;錢鐘書的“打通論”和“闡釋之循環(huán)”。這些見解,引起不少學人的共鳴。
  2002年9月我的第一本自選集《經(jīng)典文本與文藝學范疇研究》,作為錢中文、童慶炳先生主編的“新時期文藝學建設叢書”之一出版,選了1978-2002年間公開發(fā)表的13篇論文;2003年3月,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路與燈——文藝學建設問題研究》,收入2002年以前發(fā)表的29篇論文。在這兩本自選集基礎上編選一本新的自選集,理應選擇一個新的視角,有點新的內(nèi)容。新選編的自選集《文學理論:思辨與對話》,內(nèi)容包括三部分:信息時代與文藝學建設,選入《文學理論:面對信息時代的幽靈——兼與J·希里斯·米勒先生商榷》、《主導多元 綜合創(chuàng)新——論當代中國文藝學發(fā)展的基本態(tài)勢》等8篇論文;回歸經(jīng)典文本圣地,選入《重讀黑格爾——黑格爾<美學>與中國文藝學建設》《思孟學派與中國美學》等5篇論文;美的探索與文藝批評,選入《第十個文藝女神的再生——關于文藝批評的主體性的思考》、《生命藝術化  藝術生命化—宗白華生命美學新體系》、《綜合創(chuàng)新:美學的中國道路——蔣孔陽先生對中國美學建設的貢獻》《<蛙>:生命文學的奇葩》、《弘揚中華文明的悲壯史詩——評孫皓暉的<大秦帝國>》、《真善美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10篇論文。其中,新世紀以來撰寫的有19篇,凸顯了時代特色和新世紀以來我的學術研究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