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南京·民國





  編者按:回顧歷史的時候,總有一個時期是我們無論如何都無法跨越的———民國。那個時候,家國動蕩;那個時候,才子輩出。即使是硝煙四起,動蕩無常,卻怎么也掩蓋不了那個時期,那些人留下的傳奇與光芒。回顧那段時期,既是對過去歷史的緬懷,更多的還是對當時的那些先輩們無法言說的一種致敬。
民國,一個很多文人懷念和向往的時期,似乎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但是,從南京遺留下來的一些建筑,譬如中山陵,我們還能從中一窺往日的燦爛與繁榮。從孫中山當上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tǒng)開始,南京就拉開了民國的帷幕。從動蕩不安到十年穩(wěn)定,又經(jīng)歷衰退和覆滅,民國以它獨有的方式在南京和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繼春秋戰(zhàn)國以來,民國堪稱中國文化發(fā)展史上的第二個輝煌期。在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雅士。除了像魯迅、蔡元培這樣的民族先驅(qū),陳寅恪、王國維這樣的國學大師,也誕生了張大千、于右任這樣的書法大家。當然,這一時期的京劇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也是響當當?shù)娜宋铩B犅勥@些大師的名號,我們就能想象的出當時的文藝盛況。
  而在南京,梧桐樹無疑成為當時的一種象征,或者說一種懷念。在街道上,馬路邊,一棵棵碩大的梧桐樹伸展著枝干,斑駁的陽光透過濃密的葉子灑在過往行人的身上和臉上。作為當年蔣介石和宋美齡美好愛情和承諾的象征,梧桐幾十年來屹立在南京這座城市,見證這座城市的衰敗和興盛,儼然成為南京的地標性“景致”。
  其實,作為民國的首都,南京成為許多人記憶中的民國,很大一部分原因來源于南京保留下來的一種民國情懷。在學校,很多學生表演時都會穿上民國時期典型的學生裝,以他們自己的方式解讀當時的時尚潮流;在社會上,有許多人會去拜訪中山陵和民國政府舊址,去追念那段歷史;在生活中,人們會相聚在一起,或吟詩寫作,或惜古懷今。在這座都城,總有人在重演過去,重溫過去的民國。
  當然,南京并不是唯一一個在緬懷民國的地方,中國許許多多的地方都在懷念這些不可磨滅的過去和歷史。這一點很好地反映在我們的電影、電視中。有數(shù)不清的電視影視作品講述的都是民國時期的那些事兒,劇中的人物穿著灰白的大衣馬褂,帶著充滿年代感和厚重感的腔調(diào)訴說著歷史,通過再現(xiàn)往日的場景,滿足人們對過去的想象和好奇,同時發(fā)人深省。這是民國文化的不可抵擋的魅力。
  對于我們而言,除了觀看一些影視作品,還有一個很好地重溫過去的方式就是讀書。挑一個陽光充足的午后,找一本民國時期的小說,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一個小小的沒有吵鬧的地方,細細品讀這些作品,那該是一件多么愜意的事!像林徽因先生的文字,溫婉可人,如涓涓細流般直達心靈的深處;魯迅先生的作品,冷峻犀利,像一把尖刀插進你的心臟,給你疼痛,然后明白些什么。無論是柔的一面,還是硬的一面,他們的作品都是一個時代的縮影。
  民國,是珍藏在心底的美好記憶。南京,是民國情懷不可替代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