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寫滿歷史滄桑的浦市古驛道


  湘西昔日四大名鎮(zhèn)的 “老大”、享有美譽“小南京”的浦市,近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湖南省歷史文化名鎮(zhèn)”。
  據率先發(fā)現(xiàn)秦城里耶的大名鼎鼎的考古專家龍京沙說,其最為使人感到驕傲與自豪的是,那條逶迤連綿兩百余華里、通達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的青石板古驛道。
  這條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驛道,是這座歷史文化名鎮(zhèn)穿越漫漫歷史長河時撒下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也是這座歷史文化名鎮(zhèn)見證其寫滿歷史滄桑的不朽長卷。
  據考古權威專家龍京沙介紹,1980年9月,廈門大學在該鎮(zhèn)下灣發(fā)掘出一大批新石器時期打制和磨制的石器。這就表明,遠在七千多年前這里就有了這些人類活動而留下的極為珍貴的“寶物”。
  考古已充分證明,居于沅水中游的浦市,開發(fā)早,歷史悠久,因此無疑,這條古驛道也是伴隨著這古鎮(zhèn)的興趣與繁盛而出現(xiàn)的。
  古鎮(zhèn)上那座建于東漢的伏波宮遺址以及其周邊苗瑤古墓可證實,東漢伏波將軍馬援征“五溪蠻”時,曾踏上這條通道進行征剿,鎮(zhèn)上成千上萬不愿屈從朝廷的苗人從這里逃往鎮(zhèn)竿(鳳凰),乃至隱居于湘黔渝邊界的茫茫苗嶺大山。那時,這是一條征苗之道!
  盛唐時期,沅水上游的清水江與其支流沅水尚未開航,這里便成了通往貴州銅仁、鎮(zhèn)遠、都勻以及云南昆明的大通道,云南、貴州的物資源源運往浦市,再從浦市上船運往常德、岳陽、漢口。而漢口、岳陽、常德的食鹽、魚蝦、布匹等物資裝上船,溯沅水而上運至浦市,然后又從這里運往云貴,于是,這里成了大商道。
  南宋初浦市設“千戶所”,紹興年間,岳飛麾下悍將譚子興在洞庭湖、常德一帶征剿農民起義軍首領楊幺獲賞,后雄鎮(zhèn)浦市,官至千戶。年邁在大朝山下閑居,但年年都進京朝拜,皇上見他年邁,路途遙遠,跋涉艱難,恩準他以大朝山替代。于是,他就將這條通往高山坪大朝山的路段約十五華里全鋪上青石板,以便于他上大朝山朝拜。譚子興死后,其子永圣、永賢等倡修真武殿于山頂,從此,踏著這段青石板路上山云真武殿朝拜的香客絡繹不絕,常年香煙裊裊。這段路便成了拜佛之道。
  清乾隆二十九年朝廷將這條通往云貴的大商道設立驛站,從浦市至高山坪村為一站,再從高山坪接連向前鋪上青石板,至永興場鄉(xiāng)三層坡村約十五華里又為一站,其村旁有一道小溪,便筑一小石拱橋,立塊石碑,刻上“乾隆二十九年立”,就這樣,不斷地往前設立驛站,直至鎮(zhèn)竿(鳳凰)。
  因此,這條通往云貴的大商道變成了“商、軍、官”三者融為一體的極為獨特的驛道。
  據《辰州府志》載:清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吳八月率領苗民起義軍從這條驛道上開來,攻打浦市,縱火焚燒了清朝設立的衙門;又據《太平軍路經瀘溪史料》載:清咸豐年(一八六一年)十二月,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率領太平軍從辰溪來到浦市,在下灣水星閣住了七天,然后揮師踏上這條驛道開往貴州、四川。
  民國九年(一九二0年)冬,賀龍率部隊來到浦市,駐扎在吉家祠堂年余,他創(chuàng)辦饑兒所,興建女子學校,擔任女校名譽校長,常登上講臺向女生們講解反封建禮教,尋求自由解放等道理,播下了革命的種子……他后來得知高山坪村有賀姓人家,便常登上這條青石板路云認“家門”。年余后,賀龍又率領部隊踏上這條古驛道去了貴州、四川。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初,年僅十五歲的苗族小青年沈從文從鎮(zhèn)竿出發(fā)行伍,踏上了這條古驛道,去浦市、瀘溪、沅陵、常德,在沅水上飄泊了五年,后來從文常在這古驛道上來來去去,寫下諸如《瀘溪·浦市·箱子巖》等膾灸人口的名篇。這時,這里又成了一條文學之路,走出了一個世界級的文學大師,使世人皆仰慕。
  湘西剿匪時,中國人民解放軍47軍某團根據賀龍將軍的指點,從這條古驛道上挺進鎮(zhèn)竿 (鳳凰),展開了湘西剿匪的烽火大戰(zhàn)場。此時,這條古驛道就成了湘西剿匪之路,湘西解放之路!
  光陰荏苒,世道變遷!如今,這條寫滿歷史滄桑的古驛道,正像一位歷史老人在訴說這座歷史文化名鎮(zhèn)已遠去的古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