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塘村紀事》是詩人徐俊國2008年出版的一本詩集,書冊很薄,我是一口氣讀完的,同時也是一下子被震撼到的。書中為我們描寫了一個小小的鵝塘村,在這個村子里,生活是清苦的,有時甚至是痛的,但這并不妨礙詩人展現(xiàn)村莊的純樸和美麗,展現(xiàn)那里生活的人心中滿滿的善良和愛。
讀那些詩歌,我們能全方位地感受一個村莊,感受那里的莊稼、牲畜、河流和人群,感受那里的生活的酸甜苦辣和生離死別,感受那里深藏的美好和孕育的未來。讀那些詩歌,帶給我們的是由衷的感動。在閱讀過程中,我們也就成為了這個村莊歷史的尋訪者、故事的傾聽者以及命題的叩問者。
在這本詩集中,我最喜歡的是那首《小學生守則》,詩人這樣寫:
從熱愛大地一直熱愛到一只不起眼的小蝌蚪見了耕牛要敬禮 不鄙視下崗蜜蜂要給捕食的螞蟻讓路 兔子休息時別喧囂要勤快 及時給小草喝水 理發(fā)用雪和月光洗凈雙眼才能看丹頂鶴跳舞天亮前給公雞醫(yī)好嗓子厚葬益蟲 多領(lǐng)養(yǎng)動物孤兒通知蝴蝶把“樸素即美”抄寫一百遍勸說梅花鹿把頭上的骨骼移回體內(nèi)鼓勵螢火蟲 燈油不多更要挺住樂善好施 關(guān)心卑微生靈擦掉風雨雷電 珍惜花蕾和來之不易的幸福讓眼淚砸痛麻木 讓祈禱穿透噩夢讓貓和老鼠結(jié)親 和平共處讓啄木鳥懲治腐敗的力量和信心更加銳利玫瑰要去刺 罌粟花要標上骷髏頭烏鴉的喉嚨 大灰狼的牙齒和蛇的毒芯都要上鎖提防狐貍私刻公章 發(fā)現(xiàn)黃鼠狼及時報告形式太多 刮掉地衣 陰影太悶 點筆陽光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 尤其要學會不殘忍 不無知這首詩被看作徐俊國的代表作,受到各種詩歌選本的青睞。詩名雖然叫《小學生守則》,但根本不是在寫一般意義上小學生的道德和行為規(guī)范,表面上看似是一首寫給“少年兒童”的詩,而且確實也能從詩句中讀出童真和童趣,但詩中要表達的顯然是更嚴肅的生活命題?!皬臒釔鄞蟮匾恢睙釔鄣揭恢徊黄鹧鄣男◎蝌?”,詩人的愛心要從弱小的生命開始給予;“見了耕牛要敬禮?不鄙視下崗蜜蜂”,這是在表達對勞動者由衷的敬意;“用雪和月光洗凈雙眼才能看丹頂鶴跳舞”,詩人心里對美好的事物從來都是倍加尊重的……讀著讀著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小學生守則》是小學生應(yīng)該做到的,同時也是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做到的,有時可能小學生們會做得更好。詩人希望用這首詩喚醒的,是我們在過分追求物質(zhì)的時代里,不慎丟失的那份善良、真誠和熱愛,是想幫我們找回早已麻木冰冷的心?!缎W生守則》無疑是我們每個人的守則,是讓我們從細微之處著眼,從最不起眼的善行做起,從對內(nèi)心小小的規(guī)范開始,從而真正有所敬畏,對生活和世界無限熱愛。
而另一首《故鄉(xiāng)》,詩人卻帶給我不同的感受。
一個人可以選擇在黎明前的黑暗啜泣也可以選擇麻木 在世事中飄零可以選擇離家出走愛或者恨 甚至死亡但就是無法選擇出生一個女人嫁到鵝塘村是命我被生在遍布牛糞的苦菜地也是命把辣椒水涂在乳頭上的那個人用鞋底打我又把我緊緊抱在懷里的那個人我淚汪汪地喊她“娘”
娘生我的地方我終生難忘那天 蟋蟀在草墩上把鋸子拉得鉆心響鉆心響的地方叫故鄉(xiāng)這首詩我覺得詩人寫得很用力。第一段先寫人生在世的選擇,但詩句中書寫的選擇都是苦的,都是生活重壓之下的被迫選擇。最后兩句更用力,是在紙頁上發(fā)狠力———有時人們甚至沒辦法選擇,包括出嫁和出生,都只能聽天由命。第二段寫苦難歲月中的溫暖,母親和故鄉(xiāng),那是放在心里,一想起來就心疼的人和地方。每當聽到蟋蟀的叫聲,就想到母親和故鄉(xiāng),那叫聲就像一把鋸子在心上不停地拉啊拉。
在這本詩集中,還有許多讓人眼前一亮的詩句。比如在《鄉(xiāng)村詞典》詩人這樣寫:“男人是灶膛里的灰燼/女人是剛蒸出來的白饃/……為什么往井里扔石子總有回聲/因為十米之下有魂靈/最后說說腳下的蟲子/———那也是一條命啊?!弊x這樣的句子,讓我們對鄉(xiāng)村里的事物和人有了嶄新的概念,這種概念只有在徐俊國的詞典里才有真切的解釋,然而這種解釋又是如此地讓人心里一陣陣發(fā)緊。在短詩《晚了》中,詩人寫了一對戀人在落日下散步的情景:“穿過荊棘叢就是茂密的松林/他們以為松林里有綿軟的草床/我想叫住他們:那是鵝塘村的墳場!/因為愛得太深早已失去聽覺/晚了 兩人越來越親/我一陣恐慌/就像自己的生命或愛情即將遭遇死亡?!彪m然是在平靜地敘述,卻道出了生活的秘密,有時平靜中暗含著危機,而真正的愛,何嘗不是兩個人相攜相伴著面對危機與死亡呢?
有人把徐俊國歸為鄉(xiāng)土詩人,認為他在《鵝塘村紀事》書寫的全是無比濃烈的鄉(xiāng)愁。這一點我是認同的。詩人們用詩歌寫鄉(xiāng)愁,是對過去美好事物的追憶,也是在與當前的生活境況達成一種妥協(xié),似乎在說,我現(xiàn)在的一切都是暫時的,未來的我將回到那個老地方,回到那個搖籃般單純的經(jīng)驗中去。其實無論詩人還是我們,內(nèi)心有一份鄉(xiāng)愁確實是一件美好的事,因為這份鄉(xiāng)愁時刻提醒我們,世上有那么一個地方,讓你記得它的好,記得它的安寧,記得它的溫暖,最關(guān)鍵的是,無論何種境地,它都會無條件地接納你。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們的鄉(xiāng)愁再濃烈再真切,也不得不面對的是,我們心中的那個故鄉(xiāng)在發(fā)生著改變,我們的故鄉(xiāng)甚至已面目全非。比如我對故鄉(xiāng)易縣的那份鄉(xiāng)愁里,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小胡同,是十字路口的集市,是幾個賣點心的副食品商店,但這些早已銷聲匿跡了。我家的院子后面最早就是一塊地,后來變成了一大片院落,再后來變成了數(shù)不清的兩層小樓,現(xiàn)在是二三十層的大樓,我們的院子面臨著拆遷。這一切證實的是,我的故鄉(xiāng)正被摧毀,我的鄉(xiāng)愁何處安放?
有人說現(xiàn)在的人太苦了,人人都被拔了根,相當一部分人背井離鄉(xiāng),正當我們經(jīng)歷著身份認同和尋找歸屬的時候,其實故鄉(xiāng)也不再和我們相認。所以,更多的人今天所抒發(fā)的鄉(xiāng)愁,已并非指向某個確切的地方,有時只保留一個地名,這個地名代表的地方定格在了過往中的某個年代;有時連那個地名也是想象中的,我們反正注定要漂泊,就把鄉(xiāng)愁寄托在一個美好的我們創(chuàng)造出來的地名里吧。
我們通過徐俊國的詩走進了鵝塘村,但我們卻沒有必要在地圖上尋找它的準確位置,因為我們每個人心中其實都有一個“鵝塘村”,只不過那個遙遠又親切的地方只有在內(nèi)心的地圖上才能找得到、標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