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荊楚之韻

                  ■   張成頂

    對于荊門人而言,我是個外鄉(xiāng)人,但對于外鄉(xiāng)人而言,我卻是個很地道的荊門人。我不是荊門人,因為我并非故居荊門,而是在她的哺育下念完大學(xué),因而我對她懷有一種特殊的感情,至于說我是外鄉(xiāng)人中的荊門人,是因為我比外鄉(xiāng)人便懂荊門,更了解它的歷史……
    在這里有碧波萬頃的人工湖區(qū),有卷跌浩繁的古文化遺產(chǎn),從屈家?guī)X到明顯陵,從黃仙洞到大洪山……無一不彰顯著大楚的風(fēng)姿魅力。荊門歷史豐厚而卓越不凡,慕免千言,正是這里融入了我對她深深的愛……
    放眼荊門,蒼翠群山,連綿不斷,讓人流連忘返,盎然的詩意飽含我的無限情愫,那便是對她由衷的敬佩和欣賞。李白曾在《秋下荊門》中寫道:“霜落荊門江樹空,布忛無恙掛秋風(fēng),此行不為鱸魚鲙,自愛名山入剡中”。這首詩非我所寫,卻訴我的心曲,言中一個即將辭別荊門的學(xué)子對這里無限的眷戀,不為佳肴而來,卻為遠志而去,這里是多出人才俊杰的地方,有第一循史孫叔敖,有第一孝子老萊子……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當(dāng)詠起杜甫的這句詩時,我不禁拍手稱快,因為這首詩不僅融入作者對荊楚的熱愛,更是嵌進我對荊楚真實的情愫。每當(dāng)看到博物館里那張《金秋迎賓出行圖》,我是感慨萬千,驚嘆不已,一種強烈的愿望牽在心頭,我多想再游古楚一遭,哪怕僅是瞬間的一眸,也不枉我對大楚的這片熱忱??墒?,時不待我。不禁慨然談下,我想這天文合一的藝術(shù)一定是藝術(shù)家畢生追尋的夙愿。 
    莫愁湖畔聽歌聲,白龍山頂尋詩意,上泉寺邊聽流泉,掇刀石上抒胸意……踏在這片熱土上我心緒蕩漾,在這里我們依舊能夠追尋到楚辭大師們的足跡,是他們激勵著無數(shù)荊楚兒女孜孜不倦,鍥而不舍的奮斗向前。這里的一山一水我是如癡如醉,對她執(zhí)著的愛淺言難表,我歌頌荊楚,更是為出土于郭店楚墓的竹簡馳名海外而自豪。
    追溯歷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荊”“楚”是西周晚期到春秋中期才合二為一的,它的文化根基是中原文化和南蠻土著文化。據(jù)史查證,在西周初年,楚人南下與江漢流域土著居民融合在一起,隨著多年的發(fā)展,二者逐漸融為一體,客觀的說楚國的興盛得益于這片蠻夷之地,正是這種大融合局面的形成才使得大楚文化源遠流長。據(jù)《史記·齊太公世家》:“楚成王收荊蠻有之”。這是有關(guān)“荊”“楚”合二為一可追溯的最早歷史,爾后,荊楚人便因蜀地而得名。
   今天,當(dāng)我坦然漫步在荊襄的驛道上,感觸頗深,“公安派”詩人袁中道在《荊門道上》寫道:“三國荊襄道,沮漳舊往來,虎牙真是險,驛路幾時開?地瘠須刀火,年荒盡草來。”穿越時空的我和詩人同時踏在荊襄這條驛道上。隱匿的是我們共同的情懷,對這條古道的無限懷念。
    我有幸親眼目睹荊門的章華臺,它被稱為天下第一歌舞臺榭。我不敢鼓吹他如何奇特詭異,而是一種真切的感受,那是一種天當(dāng)絕頂我為峰的氣概,是一種情懷,是一種賦予志向的蓬勃朝氣,僅憑這闊然的胸襟也激發(fā)了我們無限奮斗之 力。
    踏在這片熱土上,不僅可以喝到清沌甘甜的漳河水,更可以體驗這里清幽典雅的書齋講堂,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八棱翹角的東寶塔,在這里我們可以欣賞到精湛的雕琢工藝,那巧奪天工的壁畫,別有一番情趣。也許是觸景生情吧,這些獨特的景致總是可以令我浮想聯(lián)翩,這里有令人神怡的古城風(fēng)姿,在這里可以感受到大楚文化的魅力,呼吸古都上空的空氣,沐浴古都的陽光,感受瑰麗楚學(xué)的精遂,這些點點滴滴陶治了我,我不由得變?yōu)橐粋€戀留古跡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