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戲 子 春 秋


  從此故鄉(xiāng)只有冬夏,再無春秋。———題記時間急促得仿佛還在昨天,還沒有清楚地認識到這句話的其中含義時,我早已離開它,遠去。
  自此,一江綠水東去,桃花競開,春灑滿園;瑟瑟秋風里,稻谷黃時,落木蕭蕭;故鄉(xiāng)的春秋成為回憶塵封在我的腦海深處。
  三月,這里和故鄉(xiāng)一樣雨下得纏綿,卻盡帶著他鄉(xiāng)的味道。在不是滋潤自己的那方水土上,哪怕是喜雨之人,亦只有料峭的寒意。雨下到這里才懂得,為何古來才子佳人逢陰雨連綿天總是帶著一股莫名的惆悵。原是這般由頭!我與他們,并無二般,想起故鄉(xiāng)來。
  故鄉(xiāng)的春是在牛耕上的。太爺說,老牛伏在岸邊飲水時節(jié)就是春耕了。到那時,耕牛頭角披紅掛彩,鼻掛銅色大鈴,以祈愿今年平安,田地豐收;當耕牛喘著鼻息,緩緩地哞哞叫著走下田,是其在田地里大展身手的機會。故而,二月春耕總是會見到紅布條裝扮的水牛在田間勞作,彩帶飄逸,好生招搖,尤其是農(nóng)夫哼起那極具故鄉(xiāng)氣息的耕牛民歌,如高山流水般,伴著清脆的銅鈴聲隱隱飄去……在春末,三月桃花盡開,漫山望去,粉紅紅一片,甚是好看。小時看到總以為身處仙山,而后來,陶淵明一篇《桃花源記》就以為自己是那秦時避亂而住在桃花源中的后人。每每與外人談起家鄉(xiāng)的桃花山時,必然是一副神氣十足的傲氣樣子。我想,這也是自己不知不覺中受家人影響,又傾心桃花的緣故吧。
  印象中,家里人都愛這漫山遍野的桃花。太爺愛賞花,山上桃花開得極好的時候,便移栽了數(shù)株桃花留在了院子里,天好天壞,都能觀賞上好一會兒。太婆還在的時候,桃花次第開,她就會拾掇許多桃花下來做成桃花糕,那桃花糕香香糯糯的味道飄散四周,總能把我饞來。后來,太婆故去,奶奶學著太婆開始做起了桃花糕,卻總是沒有太婆做的如意。但奶奶的桃花酒,受到父輩們的一致好評。每當酒壇從土里挖出,揭開紅布,酒氣便帶著桃花的香甜撲鼻而來。父輩們在太爺種的桃花樹下把酒話桑麻,頗有一副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的樣子?,F(xiàn)如今記憶遠去,酒香卻長留下來,記起時,那酒酣甜得喜人。
  故鄉(xiāng)的秋從九月農(nóng)收漸起,那時候一家老小在濃濃的秋意里忙忙碌碌,直至十月方才得些許閑暇日子。
  稻谷黃時,是秋最盛的時候。父輩們清晨便出發(fā)去地里收稻谷。晌午,我興起與祖母前去送飯。正午的太陽烈得很,父輩們大顆大顆的汗直往下掉,稻谷機嘈雜得很。這才想起太爺教我的詩,“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就是這樣的情景無差。那時候不懂得父輩的辛苦,只知奔入山間,捕捉蚱蜢,蛐蛐等趣物。等傍晚將近,坐在板車谷袋上,興盡而回,一天就算結束。漸漸長大,再也不敢胡鬧,不知是童趣少了還是知了人事愈發(fā)迷惘了?
  窗外又下起雨,心里竟也惆悵起來。并非是洗過的衣服久晾未干,而是伴著那股濕意而來,藏在雨里的那點點鄉(xiāng)愁。這邊的桃花也開得好,往窗外,密密一片,不免想起了太爺書房里的書畫:花是春時花,卻非故鄉(xiāng)花。人是故鄉(xiāng)人,卻是他鄉(xiāng)客。所見時,不過是從戲子變成看客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