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民謠中讀到什么
在今年初始,民謠這兩個字眼又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野,民謠再一次霸屏朋友圈,趙雷的《成都》刷遍了整個音樂壇。2017年,民謠時代終于到來了嗎?我們又真正地從轉(zhuǎn)發(fā)的這些民謠文章中或是分享的民謠音樂中讀到了什么?
民謠的“火”與其說是音樂的勝利,不如說是現(xiàn)代傳媒的勝利。默默無聞寂靜無名的民謠歌手在參加各種選秀節(jié)目后一夜之間爆紅起來。電視傳播和互聯(lián)網(wǎng)為“小眾”、“獨立”的民謠提供了更多更廣的宣傳渠道。民謠歌手不再是只在小清吧或是個人Live!house里抱著幾十年來心愛的吉他唱著自己的原創(chuàng)歌曲,聽眾也不是只有小部分有著共情的“文藝”情緒。
現(xiàn)在流行的民謠都以其簡單和質(zhì)樸取勝。歌詞貼近平凡瑣碎的日常生活和思緒心情,用簡潔的旋律,平鋪直敘的唱腔,細膩的感情達到共鳴,從而不拐任何一個彎地走進人的心底。像是古詩中的“白體”平易近人,使人印象深刻。
“民謠”唱出了我們的山河湖海和純真年代。這是一個詩意的說法,在民謠火熱之時,民謠和詩歌也漸漸牽扯在一起。2016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美國殿堂級民謠歌手鮑勃迪倫,理由是他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tǒng)中創(chuàng)造了新的詩歌表達。民謠是否算詩歌也存在著爭議,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單純地把具有詩意的表達都歸為詩歌或許有些不妥。確實,文學和音樂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但是把詩意的歌詞歸為詩歌就消解了文學的邊界,模糊了詩歌和歌曲的差別,把文學和音樂完全混合起來了?;蛟S民謠是借鑒了詩歌的韻律和修辭方式,在網(wǎng)絡流行的重金屬類型音樂中,民謠近乎詩歌的美的表達俘獲了浮躁的都市人。
民謠的興起也是我們對詩性審美的渴望,對詩意生活的追求。詩意,即日常生活的審美化?,F(xiàn)在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就像失控了的列車飛馳,沒有休息站停留。因此我們對“我有一杯酒,可以慰紅塵”動容,為“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富有情懷的名句點贊。無論是民謠還是節(jié)目,它們都帶著每個中國人心中共同的文化基因,用不同的方式,以一種儀式感的呈現(xiàn)讓人在當下急躁忙碌的現(xiàn)實生活中感受到一絲從容和優(yōu)雅,在浮華中體現(xiàn)純粹的詩意和美。
民謠喚醒的也是人們對詩意的渴望和追求吧,我們的世界單槍匹馬,所以渴望在風花雪月中獲得寧靜和溫暖。
在民謠中,我們讀到了自己胸中燃燒著的千百年來的詩意小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