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岡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兩周年綜述郝春濤
">
電子報
電子報

傳承歷史文脈 打造文化品牌
云岡文化研究中心成立兩周年綜述郝春濤





  北京大學文化遺產(chǎn)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杭侃教授被聘為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10月10日,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司副司長屈盛瑞,山西省教育廳副廳長王李金在張官祿、王守義的陪同下參觀陳列館。


  8月28日,山西省教育廳科技處處長張志強和省內各高校科技處處長在副校長石云龍的陪同下參觀陳列館。


  4月28日,大同市古城保護與修復研究會安大鈞會長前來中心,現(xiàn)場指導陳列館的建設。


  2007年11月,云岡文化研究中心被山西省教育廳批準為“山西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心下設北魏歷史文化研究所和遼金文化研究所。校長王守義教授任中心主任,殷憲先生被聘為中心名譽主任,北京大學文化遺產(chǎn)系主任、博士生導師杭侃教授被聘為學術委員會主任。兩年的時間,中心迅速擺脫蹣跚起步階段的困惑,成為一個集合眾多智力資源的學術前沿陣地。
  10月10日,中心發(fā)展史上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山西大同大學·首屆云岡文化論壇”暨云岡文化研究中心陳列館揭牌儀式隆重舉行,來自文化部、山西省教育廳、大同市政府及相關單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山西大學、山西師范大學、運城學院、長治學院、忻州師范學院等高校的領導和專家以及我校領導與基地研究人員參加了此次論壇。杭侃、安大鈞、殷憲、劉俊喜、張焯、黃繼忠、聶還貴、車文明、李安綱等專家學者,分別從自己的專業(yè)角度,就大同古城保護與建設、平城墓志、北魏平城里坊、古都文化研究、云岡石窟藝術與保護等,做了精彩的報告。
  籌備這次論壇是一項積蓄已久的工作。學校為論壇在人力物力上給予大力支持。論壇是在已有與外界交流基礎上的進一步學術嘗試,而陳列館的開館,也為世人進一步了解大同開辟了一個新的窗口。
  云岡文化研究中心陳列館是為了配合大同市“新云岡計劃”而精心打造的,宗旨是“守望精神家園,弘揚大同精神”。陳列館于2008年5月開始籌建,經(jīng)過精心策劃、方案設計、專家論證,在一年的籌建過程中,得到了大同市文物局、云岡石窟研究院、大同市古建所、大同市博物館等相關單位及有關專家的鼎力支持,2009年9月正式落成。
  陳列館分為兩個主題,按時序分為9個專題布展。主題一為“歷史文化名城—大同”,分4個專題:先民蹤跡、民族融合、盛世京華、文化瑰寶;主題二為“世界遺產(chǎn)—云岡石窟”,分5個專題:真容巨狀、皇家風范、梵相漢韻、滄桑歲月、守望家園。展廳以圖文并茂的形式,生動展示了大同古老而悠久的歷史文明。通過這個專題展覽,可以充分了解大同的歷史概況和云岡石窟的文化內涵,了解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輩們不朽的創(chuàng)造精神,汲取歷史文化中所體現(xiàn)的無窮智慧。
  與陳列館配套的還有中心資料室、網(wǎng)站的建設。2008年資料室建設工作全面展開。藏書以文化和歷史兩大專業(yè)類圖書為主,突出大同地方特色,以“彰顯古都文化、傳承歷史文脈”為目標,注重地域性、學術性、前沿性和科研性。一年多來,經(jīng)過學校的支持和中心的努力,已初步構建起為大同地方文化研究提供圖書資料的平臺。圖書按照大學圖書館藏書分類、編目、排架,并積極籌備大同地方文化電子數(shù)據(jù)庫。圖書主要有:四庫全書、四部叢刊、大同府(縣)志、云岡石窟論文集、朔州地方志、大同地方文史資料、晉商資料等。另外,蘇州大學、西安美術學院、大同市文化局、云岡石窟文物研究院、大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中心、大同大學文史學院、藝術學院、政法學院等單位和大同地方文化研究專家均給予積極支持,捐贈了他們的學術著作及研究資料。
  以“搭建學術平臺,做強人文學科”為目標,中心積極進行網(wǎng)站的建設,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全力打造特色鮮明的大同歷史文化核心網(wǎng)站。經(jīng)過討論設計、嘗試運行、逐步完善的階段,于2008年底正式開通。網(wǎng)站(http://www.sxdtdx.edu.cn/ygwh/)圍繞大同地域歷史文化研究主題,設有盛世文化、民族融合、石窟藝術、碑刻雕塑、文學戲曲、民俗文化、邊塞文化、宗教文化八大文化板塊。網(wǎng)站的建立,將起到資源共享、學術交流的功能,為大同區(qū)域文化傳播、研究做出積極的貢獻。
  為了更好地引領中心的研究方向,加強學術交流,中心聘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所長、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導師黨圣元教授、山西師范大學戲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車文明教授為學術委員會委員,聘請大同云岡石窟文物研究院、博物館、考古所、古建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為兼職研究員。
  中心組建后,以“突出云岡文化,彰顯地方特色”為學術宗旨,以傳承大同特色文化、云岡石窟本體文化為出發(fā)點,來自各個研究領域的成員走在一起,從不同的視角解讀云岡文化,確立了三個研究方向:1.云岡歷史研究:包括石窟史研究、北魏史研究、遼金史研究;2.云岡藝術研究:包括石窟藝術研究、大同民間藝術研究、雁北宗教藝術研究;3.石窟保護研究:包括石窟風化研究、防水對策研究、石窟清垢研究。努力實踐立足地方,服務地方的理念。
  科研質量是中心的生命。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扶持下,經(jīng)過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兩年時間里,中心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獲得部級項目2項:王守義教授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凌建英教授的“大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研究”分別獲得2008、2009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獲得省級項目9項,發(fā)表論文45篇,其中核心期刊22篇,獲省級科研獎勵5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1項。殷憲教授主編的《北朝研究》得到國內外北魏研究專家、學者的好評。
  為了配合中心的研究,《大同大學學報》開辟了云岡文化研究專欄,發(fā)表國內外關于大同歷史文化研究的學術論文。其中,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長李憑先生的《北魏平城郭城南緣的定位和與此相關的交通問題》產(chǎn)生了較大的影響。
  加強學術交流,是中心與外界取得聯(lián)系、了解學術前沿動態(tài)的必經(jīng)之路。為此,中心積極承辦學術研討會,不定期舉辦在研課題研討會和校內外學術講座。2008年5月,中心與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聯(lián)合舉辦了“北朝都城與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8年12月29日,中心召開了學術交流會及在研項目進展情況匯報會。2009年4月2日舉行工作會議,部署年度工作。2008年、2009年校園文化節(jié)與文史學院、科技處、校報編輯部聯(lián)合舉行了“呼喚鄉(xiāng)土文化系列活動”,舉辦了關于地方文化系列講座14場。
  10月10日召開全國性的 “山西大同大學首屆云岡文化論壇”,是叫響云岡文化并走向全國的重要一步。此后,將每兩年舉行一次,形成制度,以推動中心科研工作的展開,論壇論文適時結集出版。
  中心的發(fā)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支持。2009年8月28日,山西省教育廳科技處張志強處長率領省各高校科技處處長來中心參觀,對中心陳列館、資料室和網(wǎng)站的建設表示肯定的同時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4月28日,大同市古城保護與修復研究會專家學者在會長安大鈞先生的帶領下前來中心現(xiàn)場指導,希望中心與大同古城保護和修復研究會進行合作,互通信息。首屆云岡文化論壇的召開,來自文化部、山西省教育廳、大同市政府及相關單位、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山西大學等高校的領導和專家齊集中心,為中心的發(fā)展和云岡文化品牌的打造獻計獻策、砌磋交流,共同探討。
  云岡文化中心在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將加大與大同市各相關部門的合作,進行學術上的優(yōu)勢互補和資源共享,致力于云岡文化的研究。中心成員要沉下心來,放下身來,從細微之處做起,放遠眼光,就一定會讓云岡文化創(chuàng)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