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垂的光燦爛而不灼熱地觸摸樹枝,灑向小湖,不疾不徐地奔赴這里———美術學院。用線條與色彩代替語言,用白紙與畫筆解讀情感,這里最凈,所有喧鬧所有名利無關于這里,這里又最雜,萬千靈感與色彩,夢想與藝術都始于這里。
1986年,美術學院的前身藝術系美術專業(yè)悄然點綴在師大校園,于次年迎來了第一批??泼佬g教育專業(yè)滿忱熱情的學子。1995年,愈來愈多的學子祈盼能夠在這條和美有關的路上走的更遠,國家也大力支持專升本教育發(fā)展態(tài)勢,美術系正式踏入本科行列。在當時,我校和河南大學是河南省僅有的兩所有本科藝術專業(yè)的高校,美術學院副院長杜旭光老師回憶起言語間仍滿是自豪。2005年,美術學院,這群熟悉的人,披上這個嶄新的名字,作為獨立院系在師大舞臺蕩起漣漪。藝術不是高高在上的,更不是孤芳自賞的,美術學院緊跟時代浪潮,不斷豐盈,不斷成長,由最初專業(yè)的一支獨秀,至如今花開六朵。這背后的漫漫路,難離師生的上下而求索,身處內陸的河南地區(qū),藝術氛圍難免相對較弱,師資、場地等諸多限制仍未能泯滅半分學子對美術的追求,一對一輔導,到二十余人的小班教學,師生在同一畫室揮墨潑毫,一點一點鋪就前行之路。
談及教學場地,作為一路陪伴美術學院走來的見證者之一的杜老師感慨說,美院大概是師大搬家次數最多的學院了。從當初成人教育學院所在地的畫筆揮揮,到小白樓、二號樓的色彩闌珊,再到那所曾積淀著汗淚斑斑的灰色工字樓,再到老圖書館、田家炳教育學、文淵樓,最終到東校區(qū)的集美樓,一路走走停停,美術學院宛如蒲公英在師大不斷飛舞,不斷開花,像巷弄里看不見的花香,在不經意成就一抹驚鴻。那住著不同故事的老房子或走或留,留下的留下了,帶著少年的一腔對美術的熱忱,走了的或終究變成的一片塵土飛揚,再變成數層的高樓拔起,最后鋪上一代又一代的新故事,可那屬于美院學子的多少人過去的影子在這里影影綽綽,昨日的悲與喜還在那停留,所有畫筆所有顏料,所有作品所有故事,都在房子邊上古樹的枝椏間光影交錯,像極了巷弄里的花香。
“崇德博學、尚藝求新”是美術學院一直在堅持辦學理念,作為美院來說,它的不落俗之處恰在于此,其辦學理念一為“美”,二為“新”。
就“美”來說,它更多指的是一種審美素養(yǎng),美院是博愛的,它以它的寬廣無私的懷抱,融化著整個校園。美指的不是那些虛無縹緲的,難以靠近的東西,而是就在我們身邊的,活生生的存在著的一種“美學”。一副中世紀的油畫是美學,蒙娜麗莎的微笑也是一種美學,高樓大廈是美學,一條彎曲的小道也是美學,生活無處不美學。美術學院的美,不僅在告知著本學院學生對周遭的一切都要有一種“審美情懷”,而且也在帶動著整個學校的審美意識的提高。在這一點上,美院就像那個在“散花”的“天女”一樣,美麗地、慈愛地、含情脈脈地把“美”種植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每一片土地。位于集美樓一樓的展館,每天都會有各式各類的藝術品在展出,有來自民間工藝大師的民俗之作,有知名藝術家的繪畫攝影之覽,也有來自本院老師的新年新作之展,更有優(yōu)秀學生的個人展……展館面向全校,任何人都可以走進展館,來一場藝術的視覺盛宴。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育人,這是美院一直的堅持所在。
美術學院作為藝術的搖籃,對“新”的追求永無止境。藝術當屬于時代,藝術應當隨著時代的變化煥發(fā)出新的不同的色彩;藝術重在創(chuàng)新,一成不變只會造成乏味庸常;藝術貴在創(chuàng)造,以一己之力描繪出那個美麗的世界。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美術學院為學生準備了“寫生”與“考察”兩個重要的實踐活動。在“寫生”活動中,學院組織學生去到山川、野外,感受大自然的光與色。大自然一年四季風云變幻,色彩斑斕,蘊含著無窮無盡的美。這剛好為美術學院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讓學生感悟到自然的恩賜,去順應自然,滌蕩自己的心靈,以一顆純粹的心來進行藝術創(chuàng)作。美術學院還為學生準備了“考察”活動,不同于“寫生”的親近自然,這個活動去往的四川、云南、陜北等一些地方色彩濃郁的城市,讓學生把握最新的時代動脈,進行人文知識的積淀,開闊自己的視野,然后更好地運用到自己的實踐創(chuàng)作當中,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藝術家。
如果說追求美是一次漫長的旅程,那么路途是多遠呢?這張地圖大概沒有句點,這個問題也沒有答案。美術本不是孤獨的靈魂,它不該像擺在博物館的瓷器,只可遠觀,也不該如畫廊里的絕世名作,不可方物,更不該似收藏夾家的古玩,孤芳自賞,它應該被發(fā)現,被探索、被欣賞。創(chuàng)造藝術須“靜”,欣賞藝術卻不喜“靜”,對于美院的發(fā)展,杜旭光院長仍懷期待,“更多的還是希望能夠擴大美術在校園里的傳播范圍,讓更多人的人愿意去發(fā)現美、追求美?!泵涝簶堑恼箯d,并不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那些懸掛在廳堂內的佳作,歡迎每一個愿意去追求藝術的人。
歲月流逝,白駒過隙,美術學院歷經三十余年的成長,也不斷匯聚了來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學子,對于他們,杜院長想要說的是“學一行,愛一行”,這不僅僅是身為一個師長衷心的祝福,也是一個美術工作者深沉的期待。追求藝術的人很多,但是把很多志同道合的藝術追求者收納在一起的場所卻很少,如果說每一個追求藝術的人都是流浪者,那么這棟大樓便是他們的棲息之處,在這樣純粹熱愛藝術的地方,良師益友都是那么彌足珍貴。追求藝術,有些人會用短短幾個年頭,有些人卻會窮盡一生,無論美術是一個求學的蹊徑,還是陶冶情操的優(yōu)選,還是一個終身的職業(yè),但是,在你追求它的歲月里,請不留余力地善待它。
捕捉太陽初升的那一瞬間的光與熱,感觸跳躍在紙上的流水與行云,候鳥向南尋覓溫暖的巢床,新燕向北喚醒芬芳,但是藝術的棲息之所在何方呢?它不在學者的書卷里,它不在文人墨客毛筆下,也不在畫家的圖紙上,它不是流浪的旅人,它只是一束午后的柔光,只要你愿意推開虛掩的那扇窗。它,就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