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隋唐時期的德州名人———竇建德———梁國楹 《德州歷代名人》摘錄


  隋朝末年,隋煬帝對人民實行殘暴統(tǒng)治,濫用民力,巡游無度,窮兵黷武,階級矛盾迅速激化。各地人民紛紛舉行反隋起義,并逐漸匯集成瓦崗軍、河北起義軍、江淮起義軍三支大軍。其中,河北起義軍的領(lǐng)袖就是貝州漳南(今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魯權(quán)屯鎮(zhèn)漳南鎮(zhèn)村)人竇建德。
  一、俠義有節(jié) 抗暴而起竇建德 (573-621年),出身農(nóng)家,世代務農(nóng),性格豪爽,武力過人,行俠仗義,有勇有謀,年輕時就 “重然許,喜俠節(jié)”,在當?shù)叵碛泻芨咄拧?br>  大業(yè)七年 (611年),隋煬帝下詔征討高麗,竇建德和他的同鄉(xiāng)好友孫安祖都被征召,由于驍勇善戰(zhàn),竇建德被任命為 “二百人長”。孫安祖以貧窮為由拒絕從征,被縣令拷打,孫安祖殺死縣令后逃到竇建德住處。竇建德勸孫安祖到高雞泊 (今河北故城西南),組織數(shù)百名貧苦農(nóng)民和逃亡士兵舉起了武裝起義的大旗。因助孫安祖起義,隋地方官府捕殺了竇建德的全家老小。當時,高雞泊還有高士達領(lǐng)導的一支反隋武裝。竇建德聞訊,率領(lǐng)部下二百人參加了高士達的隊伍,任司兵。
  大業(yè)十二年 (616年),涿州太守郭絢率兵士萬余人進攻高雞泊,高士達以竇建德為軍司馬統(tǒng)帥義軍,自己則留守輜重。竇建德率精兵七千人詐降郭絢,首先派人給郭絢遞上降書,說自己因與高士達不和而前來投奔。郭絢心懷疑慮之際,高士達也四處宣稱竇建德背信棄義投降隋軍,并將俘獲來的一名婦女以竇建德妻子的名義殺掉。郭絢終于相信了竇建德,放松了警戒,率兵至長河 (德州)界地與竇建德相會。竇建德抓住戰(zhàn)機,發(fā)起突然襲擊,大破郭絢軍,殺其數(shù)千人,獲馬千余匹,斬首郭絢。此役 “威振山東”,士氣大振。不久,隋太仆卿楊義臣在清河鎮(zhèn)壓了另一支起義軍張金稱部,乘勢進至平原 (郡治安德,今山東陵縣),準備進攻高雞泊。竇建德對高士達說: “楊義臣乃隋朝 ‘善將’,又乘勝而來,我們不能跟他硬拼,而應當暫避其鋒,尋機破敵?!备呤窟_不同意竇建德的意見,引兵與隋軍決戰(zhàn),結(jié)果兵敗被殺。竇建德只好率百余人輕騎突圍,北上攻占饒陽 (今河北饒陽)。楊義臣以為解決了高雞泊,大患已除,于是引兵而去。竇建德乘機殺回高雞泊,為高士達發(fā)喪,收集高士達舊部,得數(shù)千人,重整旗鼓,軍旅復振。此后,竇建德自稱 “將軍”。
  二、平定河北,建立夏國經(jīng)過戰(zhàn)爭的洗禮特別是高士達的敗亡教訓,竇建德開始注意斗爭策略,爭取那些一般官吏。攻克景城后,俘戶曹張玄素,竇建德欲斬之,景城縣民千余人號泣愿代其而死,并說: “戶曹清慎無比,大王殺之,何以勸善!”竇建德于是將張玄素釋放,以其為治書侍御史,但被張玄素拒絕。直到隋朝滅亡,竇建德再任張玄素為黃門侍郎,張玄素這才受命。饒陽令宋正本,博學有才,被引為上客,參與謀議。凡此等等,效果還是很顯著的。當時, “群盜 (各支義軍)得隋官及士族子弟,皆殺之,獨建德善遇之。由是隋官稍以城降之,聲勢日盛,勝兵至十馀萬人。”
  大業(yè)十三年 (617年)正月,竇建德在河間郡樂壽縣 (今河北獻縣)筑壇,自立為長樂王,建年號 “丁丑”,設(shè)官置署,分治郡縣,建立了自己的農(nóng)民政權(quán)。接著,率兵攻占信都(今河北冀縣)、清河諸郡,并俘斬隋將楊善會于清河。當時,隋朝東都洛陽正被瓦崗軍包圍,左御衛(wèi)大將軍涿郡留守薛世雄奉命帶領(lǐng)涿州精兵三萬南下增援洛陽,隋煬帝同時下令 “所過盜賊,隨便誅剪?!毖κ佬鄄窟M占七里井 (今河北河間南),準備進攻剛剛在樂壽稱王的竇建德。此時,竇建德軍在樂壽周圍各縣分散收麥,竇建德本人在武強 (今河北武強西南)征糧,聞薛世雄前來,遂下令撤出義軍所占諸城,以麻痹薛軍。薛世雄以為義軍怕自己,放松了警惕和戒備。竇建德親率敢死隊一千人星夜奔襲薛營。翌日凌晨,竇建德進抵薛營前,正值大霧迷漫,咫尺莫辨。敢死隊突然發(fā)起沖擊,后續(xù)部隊也很快投入戰(zhàn)斗,薛軍大亂,紛紛離帳逃命,自相踐踏,死者萬余人,幾乎全軍覆沒,薛世雄只帶了數(shù)百騎逃回涿州。
  河間戰(zhàn)役是河北戰(zhàn)場一次決定性的戰(zhàn)役。大戰(zhàn)之后,薛世雄發(fā)病不起,不長時間就死掉了。竇建德乘勝進攻,河北大多數(shù)郡縣都被義軍所占領(lǐng),唯有河間城高池深,義軍圍困一年多不果,后來河間郡丞王琮聽說隋煬帝在江都被殺,只好投降。王琮率官吏素服面縛至義軍營門,竇建德親自為其松綁,談到隋朝滅亡時,王琮伏地痛哭,竇建德也受其感染,流淚不已。竇建德部下說: “琮拒我久,殺傷甚眾,計窮方出,今請烹之?!备]建德則說: “此義士也。方加擢用,以勵事君者,安可殺之!往在泊中共為小盜,容可恣意殺人,今欲安百姓以定天下,何得害忠良乎?”當日,封王琮為瀛州刺史。消息傳到河北郡縣,各郡縣紛紛歸附于竇建德。
  大業(yè)十四年 (618年),竇建德改國號為“夏”,自稱 “夏王”,改元 “五鳳”,以宋正本為納言,孔德紹為內(nèi)史侍郎,繼續(xù)在河北擴大勢力。上谷(郡治今河北易縣)人魏刀兒于隋末隨王須拔聚眾起義,活動在今河北、山西一帶。王須拔攻涿郡中流失而死,他自稱魏帝,轉(zhuǎn)戰(zhàn)于博陵(今河北定州)、信都 (今河北冀縣)等地,擁眾十萬,勢力頗強。竇建德表面上與魏刀兒結(jié)盟,等其放松戒備時,突然發(fā)起進攻,魏刀兒被部下擒送于竇建德,余部全部被改編。竇建德還派兵連克易州 (今河北易縣)、定州 (今河北定州),并親自領(lǐng)兵攻取冀州 (今河北冀縣)。當年年底,竇建德率十萬兵馬進攻幽州 (今北京西南)。此時,據(jù)守幽州的羅藝已經(jīng)降唐,部屬薛世雄之子薛萬均獻策,以殘兵臨水背城為陣,引誘竇建德。連續(xù)的勝利,使得竇建德也驕傲起來。竇建德指揮大軍渡河,半渡時,薛萬均率埋伏于城側(cè)的百名精騎邀擊,竇建德軍大敗,只好撤回樂壽。這是河北起義軍的第一次失敗。
  武德二年 (619年),隋將宇文化及與李密爭奪中原失敗后進駐聊城 (今山東陽谷),竇建德抓住戰(zhàn)機,圍攻聊城,俘斬宇文化及父子。起初,竇建德向部下詢問: “吾為隋之百姓數(shù)十年矣,隋為吾君二代矣。今化及殺之,大逆無道,此吾仇矣,請與諸公討之,何如?”孔德紹說: “今海內(nèi)無主,英雄競逐,大王以布衣而起漳浦,隋郡縣官人莫不爭歸附者,以大王仗順而動,義安天下也。宇文化及與國連姻,父子兄弟受恩隋代,身居不疑之地,而行弒逆之禍,篡隋自代,乃天下之賊也。此而不誅,安用盟主!”宋正本也說: “大王奮布衣,起漳南,隋之列城莫不爭附者,以能杖順扶義、安四方也?;盀樗逡隼铮兄灰?,今戕君而移其國,仇不共天,請鼓行執(zhí)其罪?!庇谑歉]建德率十萬大軍以夏津為轉(zhuǎn)輸?shù)剡M攻宇文化及,連戰(zhàn)皆捷,宇文化及被迫退守聊城(今山東聊城東北)。竇建德用撞車、拋石,四面急攻。此前詐降宇文化及的農(nóng)民軍首領(lǐng)王薄則開城引竇建德軍入城,宇文化及被俘。竇建德入城,先拜見隋蕭皇后,并穿素服為隋煬帝哭喪盡哀,接著將傳國玉璽及鹵簿儀仗收為己有,斬殺宇文智及父子。
  此后,竇建德繼續(xù)擴大自己的勢力范圍。當月,竇建德攻克邢州 (今河北邢臺),生擒唐邢州總管陳君賓。六月,竇建德攻陷滄州 (今河北滄州東南)。八月,竇建德將兵十余萬攻克洺州 (今河北省永年縣東南),唐淮安王李神通率諸軍退保相州 (今河南安陽),唐總管袁子干率部投降。九月,竇建德乘勝攻克相州、趙州,殺唐相州刺史呂珉,擒唐趙州總管張志昂、慰撫使張道源。十月,竇建德攻破黎陽,俘唐淮安王李神通,李世績投降。竇建德以李世績?yōu)樽篁斝l(wèi)將軍,鎮(zhèn)守黎陽。農(nóng)民起義首領(lǐng)徐圓朗歸降。滑州刺史王軌為下人所殺,下人攜王軌首級投奔竇建德,竇建德認為 “奴殺主為大逆”反將其斬首,滑州吏民感而歸降。至此,河北大部及河南一部均為竇建德所占。隨后,竇建德筑萬春宮,遷都洺州。
  這時,竇建德的夏政權(quán)處在極盛時期。竇建德注意減輕農(nóng)民負擔,并勸課農(nóng)桑,發(fā)展生產(chǎn)。 “盜賊不行,商旅野宿”,一片太平景象。竇建德雖然是指揮千軍萬馬的領(lǐng)袖,但仍然保持著農(nóng)民的樸素本質(zhì),依然過著艱苦的生活,與士卒同甘共苦。所以士卒用命,人民擁護,“兵所加而勝,令所到而服”。
  三、逐鹿中原,身隕名昭作為農(nóng)民典型代表,竇建德無論在他 “任氣俠”的青年時代,或是在他聚眾起義為天下“立大功”稱夏王 “欲安百姓以定天下”的壯歲之年,骨子里的小農(nóng)意識從未改變。
  竇建德稱夏王以后,雖然河北臻于安治,但就當時全國形勢的發(fā)展變化來說,卻使夏政權(quán)逐漸轉(zhuǎn)入逆境。隨著隋朝的滅亡、唐朝的東進以及夏政權(quán)勢力的擴張,竇建德逐漸驕傲尊大起來。王世充稱帝,建國號 “鄭”以后,竇建德隨即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下書稱詔。而他驕矜愎諫,生性多疑,愛信讒言,冤殺忠直,也帶來了極其嚴重的后果。大將王伏寶隨竇建德征戰(zhàn)多年,勇冠三軍,才略過人,功績在諸將之上,結(jié)果遭到諸將的忌妒,被誣謀反,竇建德不問清楚便將王伏寶殺死。王伏寶臨死時忿然說: “大王奈何聽讒言,自斬左右手乎?”宋正本切言直諫,為人讒害,自此, “人以為誠,無復進言者,由是政教益衰。”
  竇建德還任用了不少有才干的隋官,其中,裴矩為竇建德 “創(chuàng)定朝儀,權(quán)設(shè)法律,建德大悅,每咨訪焉”,對夏政權(quán)貢獻猶大。但是,降附的大批隋唐官員,雖受禮遇并委以重任,但大多不忠,有的觀望形勢,暗持二端,有的陰謀策劃,準備叛亂,有的甚至陰謀殺害竇建德,向唐廷邀功請賞。
  武德元年 (618年),李淵在長安稱帝,建立唐朝。秦王李世民先后平定割據(jù)西北和北方的薛仁杲、李軌、劉武周,然后大舉東進,全力經(jīng)營中原。消滅宇文化及后,竇建德曾采取與東都王世充、突厥始畢可汗和好的策略。但竇建德與唐朝相比,無論所處的戰(zhàn)略位置,或是軍事力量,都居劣勢。
  武德三年 (公元620年),李世民率大軍全力圍攻洛陽,王世充不得不乞援于竇建德。十一月,竇建德命大將范愿守曹州,自將孟海公、徐園朗部援救王世充。孟、徐兩部都是新附親征之人,對竇建德并不心服,戰(zhàn)斗力和紀律性又差。竇建德統(tǒng)大軍西向,到達滑州,屯軍酸棗,連克管州 (今河南鄭州)、滎陽、陽翟等地,水陸并進,抵達成阜東原。在這以前,竇建德致書李世民,要求唐軍退回潼關(guān)。李世民聚帳下文武會議,宿將屈突通、謀土封德彝主張 “退?!保\士薛收主張圍城打援,以逸待勞,被采納。
  唐軍進駐虎牢,驍將李世績、程知節(jié)、秦叔寶則分別統(tǒng)兵埋伏于關(guān)東二十里處。李世民與驍將尉遲敬德僅帶四騎出關(guān)偵察。在離竇建德軍營三里處,猝遇竇軍游騎。竇建德聞訊,派五六千騎兵前來追殺,卻不想被李世民引入伏擊圈,驍將殷秋、石瓚被俘。竇建德屯兵累月,不能攻克虎牢,糧運屢被抄截,頻戰(zhàn)不利,將土思歸。
  武德四年 (621年)五月,竇建德急于求戰(zhàn)。李世民故意在虎牢黃河岸邊放出千余匹戰(zhàn)馬,以為誘餌。竇建德部全軍出動,李世民登高瞭望后,下令將士按甲不出,待其饑渴。中午時分,夏軍士卒饑渴疲憊,爭取飲水,唐軍全面反撲,突然沖殺過來。竇建德軍未及列陣抵抗,倉猝應戰(zhàn),被迫東退。李世民率驍將史大奈、程知節(jié)、秦叔寶、宇文歆等精銳突入其陣,斬竇建德軍首級三千余,俘五萬人。亂軍中,竇建德中槊受傷。退至牛口渚,唐車騎將軍白士讓、楊武威追至,竇建德于慌亂中墜馬被俘,夏軍潰敗。七月,竇建德在長安斬殺,時年49歲。
  竇建德自起兵至敗亡,前后十一年。他“義伏鄉(xiāng)閭,盜據(jù)河朔,撫馭士卒,招集賢良。中絕世充,終斬化及,不殺徐蓋,生還神通,沉機英斷,靡不有初。及宋正本、王伏寶被讒見害,凌敬、曹氏陳謀不行,遂至亡滅,鮮克有終矣?!彪m終因 “愎諫”和缺乏政治遠見而敗亡,但他仍不失為一位杰出的農(nóng)民領(lǐng)袖。他死后,魏州 (今河南安陽)人民為他建立了夏王廟,四時祭祀。唐太和三年 (829年),唐魏州書佐段侔經(jīng)過竇建德廟, “見父老群祭,駿奔有儀,夏王之稱,猶紹于昔”,大受感動而撰 《竇建德碑》。竇建德的家鄉(xiāng)漳南鎮(zhèn),至今仍尚有他的 “點將臺”遺址。一千多年來,竇建德的事跡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