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我校舉行慶祝第33個教師節(jié)表彰會暨2017年“獨秀教師”師德論壇





  本報訊 為慶祝第33個教師節(jié),營造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提高教學教育質量,我校以“學習黃大年,做好學生引路人,迎接黨的十九大”為主題于9月8日下午,在育才校區(qū)田家炳教育書院報告廳隆重舉行慶祝第33個教師節(jié)表彰會暨2017年“獨秀教師”師德論壇。
  表彰會表彰了今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人員、廣西特聘專家、廣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獲選者、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和從教滿30年教師。校領導鄧軍、賀祖斌、曠永青、覃衛(wèi)國,受表彰的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代表、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各基層黨委(黨總支)書記, 2017年新入職教職工以及學生代表參加了此次活動?;顒佑尚|h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曠永青主持。
  校長賀祖斌在表彰大會上致辭。賀祖斌表示,高校教師是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zhí)政的堅定支持者,擔負著學生健康成長者和引路人的責任。我校作為廣西高等師范教育的開端和中國最早的高等師范學校之一,匯聚了一大批師德高尚、治學嚴謹、作風踏實、關心愛護學生的優(yōu)秀老師,傳承著建校85年辦學歷程積淀形成的“尊師重道,敬業(yè)樂群”校訓精神,支撐著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等活動。他強調,教師是學校發(fā)展振興的主體力量,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事業(yè)。
  覃衛(wèi)國副校長宣讀表彰文件,鄧軍書記、賀祖斌校長為一年來獲得省部級以上人才稱號、榮譽稱號的教師頒發(fā)表彰證書,為從教三十年的教師頒發(fā)紀念證書,為“結對子”指導教師頒發(fā)聘書?!敖虒W不能功利化,應該沉下心來鉆研。”從教三十年的教師代表侯莉敏老師在會上分享了她的心得和體會?!安荒芤驗榻虒W忽視科研,也不能因為科研而忽視教學。”新教師代表易振老師表達了向優(yōu)秀老教師學習的決心。他表示,要在學習的同時勇于創(chuàng)新,反思教學。他也對老教師在教學上的引導和指點表示了感謝。
  三尺講臺展人生風采,嘔心瀝血育桃李滿園。為了傳遞“獨秀精神”,弘揚“樂群文化”,舉辦每年一屆的“獨秀教師”師德講壇是我校的校園文化的品牌活動。今年的師德論壇邀請了我校李先賢、周長山、趙明、莫冬亮四位老師作為論壇嘉賓,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黃大年先進事跡重要指示精神,探討“對教師職業(yè)的理解”等問題。
  李先賢老師從教經驗豐富,教過各個學齡段的學生認為,他認為,教育的秘訣就是多給予學生關愛,與學生多溝通,做好教師的本分。在被問到“春風化雨的影響和直接的改變哪個更適合學生”時,周長山老師從教改上的嘗試“讀書會”的角度出發(fā),認為教育是影響和喚醒,而不是改變。作為一名女教師,趙明老師兼顧工作的同時,還要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家庭,“在家庭時全心照顧孩子,在工作時專心搞科研”是她權衡家庭和工作的方法。面對“如何平衡教學和科研”這個問題時,莫冬亮老師從自身經歷出發(fā),認為教學和科研并不是矛盾的,而是有所側重,要找準定位,在不同節(jié)點做不同的事。
  本次“獨秀教師”師德論壇的四位老師,有一個共同特點:他們都有海外求學的背景。當談到“為何選擇回歸祖國、回到廣西”時,家國情懷和對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渴望是共同的原因。在我校,像李先賢、周長山、趙明、莫冬亮四位“黃大年”式老師還有很多,他們愛崗敬業(yè),無私奉獻;他們潛心教書,精心育人,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天職;他們是全校師生學習的榜樣。
  論壇結束后,文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新入職的張艷霜老師感受頗深:“回顧著名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的生平事跡時,我被他身上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振興中華的使命感深深感染,尤其是他無私忘我、分秒必爭地為祖國科研事業(yè)鞠躬盡瘁的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偉大之處。今天在場受到表彰的獨秀教師們以及千千萬萬默默無聞奮斗在教學一線的教師們,都在無言而有力地證明著“師德”這一價值追求一直被每個教師堅守在心中并實踐于他們的日常工作當中。而我本人作為一名歸國留學人員,多年來接受國家的培養(yǎng)和資助,公費讀碩士、被公派出國讀博士,可謂是深受國恩,內心感激不盡。而今學成歸國,也必定要以各位前輩為榜樣,為祖國的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這不僅僅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是一名知識分子的責任所在?!薄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學校的優(yōu)秀教師層出不窮,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yè)業(yè),成就斐然,他們是為人師表的典范,我們應該對每一位老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時,作為教師行業(yè)的后備軍,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扎實功底,為以后的工作做出充實的準備?!甭殬I(yè)技術師范學院2015級秘書學班李菲菲同學在采訪時說出自己的感想。 (宣傳部:王董、譚彥;大學生通訊社:劉杏、梁玉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