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貴 簡 短
文貴簡短的首倡者,也許非兩千多年前的孟子莫屬。老人家在《離婁章句下》一文中說:“博學而詳說之,將以反說約也。”話的意思是:一個人先要學習廣博,解釋詳細,融會貫通之后,應能以簡略的語言表述之。老夫子話音一落,響應者便接踵而至。
南北朝人劉勰稱“文以辨潔為能,不以繁縟為巧”。宋人王構云“繁秾不如簡淡”。明人祁彪佳曰“全以簡練為勝”。降至清代,持是論者更夥。李漁稱“意則期多,字惟求少”。黃鉞云“人方辭費,我一筆了”。劉大魁曰“文貴簡。凡文筆老則簡,意真則簡,辭切則簡,理當則簡,味淡則簡。氣蘊則簡,品貴則簡,神遠而含藏不盡則簡。故簡為文章盡境?!弊鳛橥┏桥傻闹辛黜浦?,劉先生在八個節(jié)點上進行說明,算是將“文貴簡短”解釋得淋漓盡致了。林紓則謂唐代韓愈善撰短文,多為“五六百字者,篇幅雖短,而氣勢騰躍,萬水回環(huán),千峰合抱,讀之較讀長篇文字為久,即無煩譬冗言耳”。昌黎先生之所以能躋身八大家,這應該是原因之一吧。
今人說法亦然。魯迅稱“短小精悍往往比長篇大著有力”。海明威云“我站著寫,而且是一只腳站著寫,迫使自己用盡可能簡短的文字進行表達;我坐著改,而且是坐在沙發(fā)上改,方便自己從容不迫地勾掉那些多余的東西?!北恼f“我們偉大的祖國,是有寫短文的文學傳統(tǒng)的。那部包括上下數(shù)千年的《古文觀止》,‘上起東周,下迄明末,共選輯文章二百二十篇’有幾篇是長的?如杜牧的《阿房宮賦》,韓愈的《祭十二郎文》等等,哪一篇不是短而充滿了真情實感?”錢鐘書則換了個角度肯定文貴簡短,他批評某些人“眼里只有長篇大論,瞧不起片言只語,甚至陶醉于數(shù)量,重視廢話一噸,輕視微言一克”,而這些“微言”恰恰“說出了精辟的見解,益人神智”。四位重鎮(zhèn)人物的說法以及他們的實踐,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文貴簡短的合理性、重要性和可行性。
正所謂:文章總是簡短好,一詞一句意深沉;恰似園林小而巧,萬紫千紅百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