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樓隨想
校園的大小無從說起,實在無法比較;你可能在這里待了四年,也可能幾十年,有許多地方,你甚至從來就沒有去過;也有你熟悉的地方,卻從來就沒有感覺到它的特別。我一晃從教近30年,在常熟理工學院也有28個年頭了,今年九月開始,我大部分的課務被安排在了學道樓,進出多了,或者早去,或者課后再安靜坐會,讓我喜歡上了學道樓;閑下來時,隨意走動,感覺除了樓院里少了幾把可以搬動隨時享用的椅子,學生靜靜穿行而過,確有一種學府的氣息。
學道樓,這樓名字也起得好,不像別家牽強附會的學院樓名;它在面積上小于聞道樓,但它是一座宏大教學樓群,在我眼里堪稱學校最完美的建筑。學道樓是一幢老樓,整體的建筑布局,與原醫(yī)務室的塔樓緊密呼應。最富神秘詩意的就是那四面錐形淡藍灰頂?shù)乃橇?。它是整個學校的一個讓人遠遠看見、知道存在、而經(jīng)過時又不注意的地方。在學術交流中心的樓上,或許你可以從附近思考它存在的意義。它在東面高處遠遠注視著學道樓的全部,仿佛是一種守望……學道樓西側靠近主干道已經(jīng)又涂刷一新,六根巨大的有如羅馬式廊柱撐起的主面與上層七個窗戶組成完美主廳的外在,敞亮主廳可以自然通向三個方向,而整個建筑中間的階梯教室是學校最有學術氣派的階梯教室,簡潔而莊重的大講臺,可承接重大的學術活動,但鮮有對外開放,你在教務系統(tǒng)貌似也找不到它的存在。其外為左右環(huán)廊連接東西走廊,通向最東部的教學樓,那里保留著最為質樸的教學環(huán)境,沒有刻意的粉刷,暗淡的過道,而這暗淡陳舊環(huán)境的左右教室里滿座的學生在上課,沒有華麗的標語,沒有時尚的裝修,偶爾可以隱約聽見上下課的鈴聲,讓人懷念起從前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
學道樓里面的左右兩側就是北藤園和南亭山園(另有北亭池橋在崇德樓后,遙相呼應),之前從來沒有人提起過它,也沒有名字,北藤園也是因為有一條半百米長的藤廊,廊柱已經(jīng)老舊,外表顏色也早已經(jīng)與空氣環(huán)境融為一體,藤條從泥土蜿蜒向上,層層攀繞覆蓋下的柱架穩(wěn)穩(wěn)駐立,透過頂部密密的葉子,還可以看見偶爾漏下的天空,沿著藤廊委婉引向一座蘇式假山,圍繞著不同的樹木,秋日落葉輕飄,鳥語婉轉,你們都沒有見到過的鳥兒盡情嬉戲,在樓頂?shù)倪吘壟c藤廊頂上盤旋歡舞。
至于南亭山園,那是因為園內留有一個非蘇南風格的亭子,看似仿中原北方的建筑樣式,斜倚著后面教學樓建筑的西南而立,讓人感覺肯定這亭子建立在先,或是風水講究;西盡頭的黃石頭山穩(wěn)妥地層層疊起,縫隙里早已經(jīng)長出了草,甚至各種小樹也竟然長成一人多高,因為這里少有人至,可以看出南亭山園早已經(jīng)疏于打理,這與校園里其它精心設計修整的花圃形成了巨大反差,而正是這不修邊幅,它倒呈現(xiàn)出真率的容貌,樹傾木自在,枝茂葉隨風,花謝花開,地苔滋潤。南亭山園的南側二樓,是校友總會辦公地所在。退居二線的校領導也入駐此間,這些大佬們在學校發(fā)展的關鍵時刻曾經(jīng)做出過各種關鍵決定,他們繼續(xù)著學校發(fā)展的構想以及完成各自專業(yè)的著述,因為自身榮耀的歷史喧嘩還留在身邊無法褪去,他們或許無法欣賞學道樓內外的樸實風景;而作為普通教師的我可以安然迷戀與享受上學道樓的所有,在里面靜靜地教書與想象,以完成我退休前的時光。
一日,我隨意在樸實潔凈的學道樓踱步,沿著樓梯向四樓繼續(xù)上行,居然人跡罕到,地上積灰深厚,想象偌大的房間,突然感覺終于看見了我在人文學院教學用畫室應該的模樣,但它鎖著,看上去已有數(shù)年空空蕩蕩的奢華,讓我心生羨慕,趕緊向有關領導申請,領導無奈解釋,已經(jīng)報告請示,要建未來教室,不知道何時會批下來;想起志道樓五樓圓型景觀廳,閑了那么多年……只得慢慢下樓,心下戀戀不舍。
走回北樓過道,陽光燦爛,這樣的秋冬季節(jié),只要有陽光,心情自然從容平和,學生們正款款走來,便又是上課時候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