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寂寞與嚷嚷———讀《吶喊·彷徨》有感

人生在世, 人來車往, 耳邊往往是嚷嚷不絕。這嚷嚷滿載著煙火氣,縈繞在周遭的空氣里,讓人感到莫名的熨帖與歡喜。然而, 在某個瞬間, 它竟恍若完全消散了般, 如夏蟬不知何故齊齊噤聲, 一瞬的寂靜后重又聒噪起來, 使人在驚疑中又漸漸回到那嚷嚷里去了。倘若你曾捉住那一瞬的驚疑,掙脫周身的嚷嚷, 沉入那寂靜里去,或許會有一時的平和與安寧。但多半是心驚的,因為刻寫在這寂靜里的, 全然是“寂寞” 二字。

這嚷嚷,或是某人的高聲闊論, 或是嬰孩的啼哭喊鬧, 或是機(jī)器的隆隆作響,或是淘米水的淋淋漓漓,又或許只是千千萬萬的人鼻翼翕動所匯成的聲音罷了。然而, 它亙古未絕, 有人處便有這嚷嚷。 它是千萬人的各執(zhí)一詞, 又是千萬人的同聲同氣。你若有與眾不同的聲音,這嚷嚷總是全然不理的。倘若你竟膽大到吶喊起來, 它也就愈加大聲了, 生生蓋住你這微微的吶喊。要說這嚷嚷里的人嚷嚷的是甚, 聽不慣的是甚,抗拒欺壓的是甚,他們是全然不知的。到頭來, 只是你這樣嚷嚷,我也這樣嚷嚷罷了。

如 《示眾》 中賣饅頭的胖孩子、 禿頭的老頭子、 紅鼻子胖大漢、 抱著孩子的老媽子、 小學(xué)生、車夫、 工人、 長子、 瘦子、 橢圓臉,他們擁著、 擠著、嚷嚷著, 看那被巡警牽著的藍(lán)布大衫上罩白背心的男人。他們不知看的是什么, 也不知眾人都擠在一處嚷嚷是為了什么, 只是有這樣的熱鬧便去看。他們看熱鬧, 他們的嚷嚷也成了別人的熱鬧。大家你看我, 我看你, 誰都是看客, 誰又都是被看的, 至于為什么看, 是不知的了,正如大家都在嚷嚷一般。又如 《藥》 里人人都信“人血饅頭”的靈妙——— “這給誰治病的呀?” “吃下去罷, 病便好了。”

“這是包好! 這是與眾不同的。 你想, 趁熱地拿來, 趁熱吃下。” “原來你家小栓碰到了這樣的好運氣了。這病自然一定全好, 怪不得老栓整天地笑著呢。” 眾人皆這樣嚷嚷, 全不去想“人血饅頭”究竟為何有這樣厲害, 只是一味嚷一味信。愈加令人毛骨悚然的是, 這 “人血” 竟是那些嘗著寂寞而吶喊的人的鮮血。寂寞的人未必都敢出聲吶喊, 然而吶喊的人竟這樣被嚷嚷著的人和著鮮血吞下, 這實在令人膽怯了。

不免想到連殳,魯迅先生以《孤獨者》為題敘寫他的故事, 想來連殳也是萬分寂寞的了。他曾“像一匹受傷的狼, 當(dāng)深夜在曠野中嗥叫,慘傷里夾雜著憤怒和悲哀” , 然而這從無邊的寂寞里發(fā)出的吶喊, 終究滅亡了。 他在信中言到: “我已經(jīng)躬行我先前所憎惡,所反對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 所主張的一切了。 我已經(jīng)真的失敗, ———然而我勝利了?!?他終究抵不過世間鋪天蓋地的嚷嚷,而放棄自己的信仰與理想,屈從于它了!他說自己“快活極了, 舒服極了” ,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從嚷嚷里掙脫過的人, 即便重回那嚷嚷里去, 亦是清醒著的, 清醒地糊涂, 清醒地苦痛, 以至于失眠與吐血, 以至于滅亡。

寂寞的吶喊者的悲劇已使人神傷, 又有多少人還沒來得及吶喊出聲, 便已殞沒了呢? 《鴨的喜劇》里愛羅先珂君懷念蛙鳴, 可是養(yǎng)的蝌蚪未及長成青蛙,發(fā)出聲來, 便被 “咻咻” 叫著的鴨吞下肚去了。 幾番春秋更替,愛羅先珂君絕無消息, 蛙鳴絕無消息, 只有四只鴨, 從“咻咻” 地叫, 變?yōu)?“嘎嘎” 地叫, 倒還熱鬧。世間的嚷嚷正是如此, 不知吞噬了多少人, 仍未斷絕。

連殳為“親手造成孤獨, 又放在嘴里去咀嚼的人”痛哭, 我亦為所有在寂寞里吶喊, 向無邊嚷嚷抗?fàn)幎廊サ娜税c流淚。然而, 總要記得瑜兒墳上的花環(huán), 那是獻(xiàn)給所有寂寞而吶喊者的。那一圈紅白花的分量雖輕, 但一人、 兩人、 三人以至于無數(shù)人,終有一日能將那紅白的“人血饅頭” 的陰影驅(qū)散。

(作者為社會學(xué)院學(xu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