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36載團校情結(jié)——訪中央團校第2期學員曾憲新





曾憲新同志捐贈給校史展覽館的中央團校畢業(yè)證


  60載光陰荏苒,當年的樹木早已根深葉茂,滄桑與生機并現(xiàn);60年似水年華,當初的紅衣少年已是鶴發(fā)童顏的老者。問青年選擇,道青年責任,半個多世紀以前在中央團校的短暫學習,讓他們從此走上滿載紅色回憶、與國家命運不可分的道路。結(jié)緣團校一份泛黃的畢業(yè)證書,記載了一個颯爽英姿的青年人與中央團校的不解之緣。接過這59年前的證書,封面上“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幾個大字弧線狀呈現(xiàn)在毛主席頭像下,如同接過近60載的歷史——1950年夏,來自山東的19歲青年曾憲新,作為第一批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員,從中央團校第2期光榮畢業(yè)。此時的他,既是畢業(yè)的學員,又是已在團校工作數(shù)月的工作人員。曾老的講述,也從這份珍藏的中央團校畢業(yè)證書開始……“對,就是這個!”略帶山東口音的曾老指著記者帶給他的第2期學員開學典禮照片復印件激動地說。中央團校第2期于1949年8月開學,那一期的開學典禮是在河北省良鄉(xiāng)縣城的一個門臉殘存、內(nèi)部空空的破廟里舉行。當時,從全國各地匯聚而來的青年學員被編成8個班,坐在撿拾的磚塊上聆聽團校領(lǐng)導的講話。參加典禮前,曾老還是河北省立北平高級中學(今北京市地安門中學)的一名高二學生,恰逢“迎接解放”熱潮,人民軍隊入城接管,各項事業(yè)百廢待興,亟需青年干部。那時候,青年學子紛紛面臨人生道路的選擇:繼續(xù)讀書上大學,還是投身革命工作?經(jīng)過抉擇后,作為積極分子的曾老,毅然走進了誕生不久的中央團校。艱苦生活第2期學員開課時,適逢第1期學員進天津城參與城市接管工作,中央團校也從河北省平山縣遷往良鄉(xiāng)縣。與第1期一樣,學習生活條件仍十分艱苦。沒有教室,就在樹林間學習討論;沒有禮堂,就在露天廣場聽報告;沒有餐廳,就在空地上圍坐就餐……沒有宿舍,學員們住進老鄉(xiāng)家中,但仍需接受軍事化管理。曾老和幾位學員當時被安排在一個地主家中,擠在兩間廂房的大通鋪上解決睡覺問題。由于 “階級斗爭”的界線,雙方始終保持一定距離,不輕易言語。窩頭、白菜和蘿卜是學員雷打不動的“老三樣”?!耙粋€月要能殺回豬,會從豬腦子到豬尾巴一鍋煮,就是大家說的‘打牙祭’了!那一年中秋,馮文彬校長不知通過什么關(guān)系,從部隊上搞到了一批美國產(chǎn)的牛肉罐頭,每個學員一人分了一聽,大伙兒都特別高興?!痹匣貞浧疬@段生活,笑得很開心。他指著畢業(yè)證書上自己的一寸近照,“連這身衣服都是天太冷,團校領(lǐng)導通過一定渠道特批,從傅作義將軍和平起義時的一個軍用倉庫里拿來發(fā)給學員的?!甭犜线@么一解釋,記者心中的疑惑頓解:怪不得當時團校學員穿軍裝呢!“那陣子,沒人鬧生活,大家都不覺得苦。條件差點就差點,當時的熱情勁兒都很高,用隨時獻身的精神對待即將投身的革命事業(yè)。所以,這點苦當然就不算什么了?!?br>  艱苦的歲月沒有影響到那些年輕、進步的心。聽大課、做筆記,課下進行思想交流……他們抓緊一切學習的機會努力汲取知識。在極其有限的條件下,聽大課是大家的主要學習方式。曾老回憶說,他們比較系統(tǒng)地上了三方面的課程:一是《社會發(fā)展史》?!爱敃r,艾思奇同志花了很長時間給我們講這門課,透析 ‘勞動是光榮的,剝削是可恥的’,為的是改造思想,牢記‘勞動創(chuàng)造世界’”。二是《中國革命史》(即《黨史》)。當時負責講課的是毛澤東主席的秘書田家英。田家英同志非常樂意為這些進步青年們講課,“他一共給我們講了七次。第七次講完時,已經(jīng)是除夕聚餐。”三是《黨的政策》。曾老如數(shù)家珍地報出當時授課的“教師”名單:彭真、鄧穎超、薛暮橋……“當時的師資,那真是名副其實的專家學者團隊,我們非常幸運!”曾老笑著說。
  帶著對團校學習的珍惜和榮譽,曾老學業(yè)未滿就被調(diào)入校部,安排了具體工作,并通過嚴格的層層考核,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于是,曾學員變成了曾教員,從校務(wù)處的工勤人員管理到馬列主義基礎(chǔ)教研室 (后改為哲學教研室)的教師,曾老在團校一呆就是36年。
  36年里,他見證了團校1950年初從河北遷入北京城的大遷移場面。校部遷往東城區(qū)東四十條一帶后(教務(wù)處在后圓恩寺胡同),辦學條件依然艱苦,住房情況較差,但一期又一期的學員卻把一、二期學員艱苦奮斗、朝氣蓬勃的精神財富從河北帶到了北京城,牢牢地根植在了團校的傳統(tǒng)中。36年里,他有許許多多揮之不去的紅色記憶:參加開國大典,在中南海懷仁堂參加畢業(yè)典禮并與毛主席合影留念,現(xiàn)場聆聽朱德總司令專程來團校為學員作報告,并作為團校工作人員親手為總司令倒水;36年里,他見證了團校在時事變遷中逐漸呈現(xiàn)青年優(yōu)勢和自身特色的成長軌跡……“文革”期間,曾老也和大批團校人一起下放到河南干校勞動了近七年。在河南的日子里,曾老秉持對待真理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一邊勞動一邊學習,直到1975年回到北京,因工作調(diào)動離開團校。到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作后,曾老參加領(lǐng)導《周恩來選集》、《劉少奇選集》、《鄧小平文選》、《陳云文選》等老一輩革命家著作的注釋工作,還參與了 《毛澤東選集》一至四卷的注釋校訂。兩見主席1949年9月29日,中央團校第2期學員和教職工坐火車從河北來到北京前門站。當天,大家被安排住在宣武門一所小學內(nèi)。9月30日晚,學員們躺在鋪著稻草的地鋪上興奮地度過了開國大典的前夜。第二天凌晨3點,師生們便離開臨時“駐地”,前往開國大典活動所在地天安門廣場。下午3點,學員們和在場的30多萬同胞在興奮和焦急中等來了新中國成立的宣告?!爱敃r,我們的隊伍正好在國旗旗桿南邊跟馬路平行的那個位置,正對著城樓。雖然隔得非常遠,但是毛主席魁梧的身影,我還是一下就認了出來,很清楚地看到他老人家走到城樓的東西兩頭向群眾揮帽致意?!庇涡虚_始后,團校的師生們沉浸在新中國成立的巨大喜悅中,游行隊伍隨著滾滾人流一直向東走到王府井路口才解散。10月2日,大家又乘火車返回良鄉(xiāng)。
  第2期學員們大概都沒想到,在開國大典上第一次見到的毛主席只能說是看了個輪廓,第二次近距離見到毛主席的機會卻會來得那么快。1950年6月,中央團校第2期學員畢業(yè)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學員們從得知消息到為毛主席現(xiàn)場獻詞,不過兩三天的時間。這無疑是對馬上就要走上工作崗位的學員們的巨大鼓舞?!皫孜荒懽颖容^大的江浙、上海的女學員,還在合影時跑上前圍坐在主席周圍,請主席給她們簽名?!痹闲χf,“當時紀律很嚴,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不敢動,但主席很和藹,也很親切”。寄語母校后來,與曾老同期的1200名學員有不少進入中央機關(guān)開展工作,也有許多同志進入了剛剛建立起來的團系統(tǒng),還有一些同志趕赴重慶、河南和華東等地參與地方團系統(tǒng)的一線工作。團校一別,已過去了半個多世紀。在中央團校這段難忘的經(jīng)歷,讓他們常常思念起牽掛的母校,惦記起曾經(jīng)的學友和革命戰(zhàn)友。母校60年華誕的到來,讓老同志們又能聚在一起,追懷當年的紅色回憶。
  大半生在中央文獻研究室工作的曾老,在祝福中央團校60周年校慶時表示:團校60年的成長,凝聚著歷代領(lǐng)導人和無數(shù)團校人的關(guān)心和奮斗,團校砥礪前行的歲月積淀了光榮的傳統(tǒng),值得我們代代相傳。60年里,中央團校為黨和國家輸送了大量青年干部,為黨的事業(yè)和團的教育事業(yè)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我們中央團校在改革開放中還要站在前列,保持好前列的位置。在校大學生要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融合在一起,做一個真正對社會有貢獻的人,推動社會前進。
  團校的一個甲子已然過去,站在新的起點,曾老祝愿團校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堅持與時俱進,創(chuàng)造更光輝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