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最憶是江南造價161陳巖巖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不與離人遇。江南,大江以南的美地。
  世人都寫江南,大多數都對江南懷著一種繾綣的情懷。古人忘不了江南的朦朧煙雨,忘不了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的曼妙美景。白墻黑瓦,蒙蒙細雨中漫步在濕滑的青石板上,似乎可以忘掉仕途的不順,忘掉官場的爾虞我詐。
  許是古人的悲物主義,江南水鄉(xiāng)總是以煙雨蒙蒙的形象出現(xiàn)在各類作品中,常常被籠上一層淡淡的憂傷,憂傷中又含著些許無奈和悲涼。古人的情懷總是愁的,繁雜的愁緒裹著漫漫絲雨,織就了煙雨江南特有的氣韻。
  我曾有幸去過甪直古鎮(zhèn)。在陶行知先生《多收了三五斗》一文中,甪直的棚船、米行、人來人往都栩栩如生。那些潤著青苔的石板路,那些破開浮萍的小船,那些滴著雨水的瓦檐,一幕一幕像是前世的回憶。但當我真正置身古鎮(zhèn)中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很茫然,甚至不知所措。小鎮(zhèn)入門的地方是筆直的柏油馬路,兩邊是裝修精美的商店,讓我有種在市區(qū)逛街的錯覺。那些房瓦嶄新得發(fā)亮,那些白墻絲毫沒有歲月侵蝕的痕跡,那些石板橋像是公園里剛砌好的。只有往里的逼仄小巷讓我感到水鄉(xiāng)的味道。
  那天艷陽高照,沒有煙雨朦朧的小橋流水人家,我們后來去了萬盛米行,去了陶行知先生的博物館,也去參觀了先生的墓。但是當我面對先生的墓碑站著的時候,我突然感到鋪天蓋地的悲傷向我涌來。我似乎看見那個船來船往的古鎮(zhèn),正隨著時代的更迭一點點地消失,我仿佛聽到米行的吆喝聲漸變漸遠,我似乎看得見古鎮(zhèn)的淚水,聽得見若有若無的抽泣聲。人們按照現(xiàn)代的建筑理念,正把古樸的小鎮(zhèn)改造成鋼筋水泥的怪物。
  我生于中原,長于江南,江南可以算是我的第二故鄉(xiāng)。我生活了近二十年的城市披著柏油馬路的外衣,夏天更熱,冬天更冷。人們都調侃,昆明四季如春,昆山春入四季。人們都知道東方的威尼斯是周莊,但是現(xiàn)在的周莊已經完全沒了古樸的韻味,像是延續(xù)了幾百年的王朝正在不知不覺中走向破滅。雖然周莊游人如織,生意興隆,是個旅游勝地,但是這種繁榮卻是在重利主義的滋養(yǎng)下畸形的生長。
  我很怕再也不能聽著山上傳來的陣陣鐘聲,口里還念著“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我很怕有那么一天,我再也不可以踏著飄雨的青石板,遇見一個撐著油紙傘念著吳儂軟語的姑娘向我回首輕笑。在我不惑之年的時候,我不知道是不是還可以坐在水鄉(xiāng)的茶樓上,品著唇齒留香的翠色清茶,從古樸的鏤花小窗里向外看著江南煙雨籠罩下的小橋流水。
  路過錦溪古鎮(zhèn),我似乎聽見半空中吚吚啞啞的昆曲正幽遠的唱著“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