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堅定理想信念 爭做新時代新青年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青海省委教育工委下發(fā)了《關于深入開展“熱愛領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青海,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教育的實施方案》,堅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抓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鞏固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那么,在新時代的今天,如何在一個民族地區(qū)民族院校開展“四愛三有”教育活動,是民族地區(q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研究的重要課題。但在“四愛三有”教育活動中,理想信念教育才是核心。廣大青年學生只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真正做到“四愛三有”,才能更好的將“四愛三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強化理論武裝,夯實理想信念的基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黨對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黨的理論創(chuàng)新全面推進,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更加鮮明?!痹谖覈?,馬克思主義已經被確立為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我們黨的領導人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形成了許多新的理論,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指明了方向。青海高校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堅定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毫不動搖堅持馬克思主義,確保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為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思想安全保障。

弘揚青海精神,加強理想信念的感染力

青海精神是青海各族人民在青海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一代代革命者的優(yōu)良作風在青海高原的生動體現(xiàn),是推動青海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強大精神動力。一代一代的建設者在青藏地區(qū)用實際行動和光輝業(yè)績,培育形成了以“五個特別”青藏高原精神、“兩彈一星”精神、“人一之,我十之”實干精神、玉樹抗震救災精神為代表的青海精神。新時代在青海高校大力弘揚和踐行青海精神,將青海精神引入課堂,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思想教育、“三觀”教育融入課堂,多開展實踐教學活動,進一步提振青海高校大學生的精氣神,更加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在推進青海發(fā)展的過程中,激勵廣大青年學生要有敢于拼搏、開拓創(chuàng)新、艱苦奮斗、求真務實、無私奉獻、團結奮進的崇高品質。因此,青海高校通過大力弘揚青海精神,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為續(xù)寫中國夢青海篇章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傳承紅色基因,增強理想信念的信心

社會實踐是聯(lián)結學校和社會的橋梁,大學生只有通過自己在社會實踐中的親身經歷,才能把自己從書本上學到的理論與實踐密切地結合起來,從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投身和參加社會實踐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通過社會實踐形成自己的新思想、新觀念。青海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承擔著全校的思政理論課的教學,現(xiàn)有原子城、西路軍紀念館、紅光小學等紅色實踐教學基地,每學期組織學生都去這些紅色基地進行實踐教學,學生通過對民情和國情的了解,完善和充實自己的理想信念。同時,能夠為社會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增加社會責任感,使他們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得到啟發(fā),受到教育,增長自己的才干,做出應有的貢獻,從而拓展自身各方面的素質,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心中有“少數(shù)”,轉變理想信念教育的內容

學校以教學為主,教學的基本形式是課堂教學。青海高校的大學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青海高校在充分發(fā)揮思政理論課主渠道作用,建設具有良好素養(yǎng)的思想政治隊伍的過程中,也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建設,時刻考慮到少數(shù)民族這一特殊群體,不斷改進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使教學手段多樣化,不僅使他們能夠聽懂教學內容,更要讓他們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斷提高他們對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影響力。還要加強少數(shù)民族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民族主義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深化他們對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民族復興的斗爭史、創(chuàng)立偉大新中國的創(chuàng)業(yè)史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深刻認識。

走進新時代,建功正當時。廣大青年學生一定要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將“四愛三有”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

 

(高文文 馬克思主義學院2016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