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重建“富而好禮”的社會——追求精神生活中的貴族


  臺灣中華文化與高等教育交流協(xié)會理事長、臺灣中華青年發(fā)展聯(lián)合會顧問孫若怡教授做客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探討如何重建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教育是重建“富而有禮”社會的必要條件,孫若怡教授圍繞教育這一主題,講述了中西方教育思想的演變;同時,從文化禮儀方面,闡明了每個人作為獨立的個體,在重建“富而好禮”的社會過程中應如何作為。
  一、認識中西方古典教育的內(nèi)涵
  對于古典教育的時間范疇,孫若怡認為:就中國而言,可大致看作清朝以前;就西方而言,19世紀以前皆可視為古典時期。西方對于“古典”的劃分,主要基于西方19世紀后的教育體系、科目、內(nèi)涵等與十八世紀及之前有極大的差異。而中國主要學習的是西方19世紀后的教育模式,對19世紀之前西方“古典”教育,幾乎沒有學習到。在重建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的過程中,我們既應該重新重視古代中國優(yōu)秀的教育理念,同時也需要借鑒西方古典教育思想的精華。
  首先,孫若怡教授闡釋了西方古典的教育理念。古希臘的教育理念對后世影響最大的是柏拉圖的思想。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把國家分為三個階層:受過嚴格哲學教育的統(tǒng)治階層、保衛(wèi)國家的武士階層以及平民階層。在柏拉圖看來,哲學家的本質是具有知識、智慧、正義、善的美德,只有哲學家才能達成對國家最高理念的認識,即對“善”的把握,而其他人則只能把握“意見”而已。因此,一個運行良好的政體應該由哲學家當國王,由軍人來保護國家,再由少數(shù)官僚來運作國家。受柏拉圖思想的影響,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教育皆注重領袖與貴族的養(yǎng)成。例如在古希臘的教育體系中,教育對象只針對男孩。男孩們在0-3歲被送到托兒所,由專人照顧,3-6歲則允許他們?nèi)ビ螛穲鐾嫠#?-17歲進行體育鍛煉,同時學習音樂、算術、幾何、天文等知識。然后選拔出17歲以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男子,在17-20歲進行軍事訓練,同時進一步加深各科目的學習。20-30歲進行科學教育,到30-35歲,再次選拔,被選中的人基本上是領袖人物候選人,他們再學習哲學。
  公元5世紀左右,歐洲慢慢過渡到封建社會,基督教逐漸在教育文化等領域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在基督教盛行時期,教育的目標是教士的養(yǎng)成。教士占人口的少數(shù),傳教基本是通過口誦或背誦,教本主要是《圣經(jīng)》及一些圣哲著作;教育地點,早期是在修道院,12、13世紀后出現(xiàn)主教坐堂學校,即大教堂附近供教士學習的地方。
  文藝復興到浪漫主義時期,大致時間為15世紀到19世紀上半葉。啟蒙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狄德羅認為“人應該回歸自然”,教育是為了教導人們?nèi)ニ叫?,教育人們有愛國心、遵守德行,是要培養(yǎng)有素質的公民,給國家?guī)砹己玫陌l(fā)展。迫于現(xiàn)實,普及教育有困難,教育的主要對象仍局限于貴族。這一時期教育科目有很大的轉變,不像中古時期以《圣經(jīng)》為主,開始重視法律、醫(yī)學、天文學、哲學等科目。
  中國古典教育同西方一樣,相對于知識技能,更注重人格的培養(yǎng)。中國是所有民族里最早設置官學的。據(jù)歷史記載,夏朝就出現(xiàn)了官學。夏、商、周各設有校、序、癢,現(xiàn)在統(tǒng)稱學校。教育的對象是貴族階級,即公、侯、伯、子、男等貴族子弟。教育科目有禮、樂、射、御、書、數(shù)。中國同樣注重音樂的教養(yǎng),在古代尤其是在周朝,認為音樂應該是大雅至正,是對身心的德行修養(yǎng)、心靈陶冶。漢武帝以后,辦學機構更加復雜,設立了國子監(jiān),但同樣是為了培養(yǎng)貴族人才。
  中國私學的發(fā)展也很早,大致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出現(xiàn)了。春秋戰(zhàn)國以前,士指武人,而后貴族衰落,士階層崛起,“士”由武士轉變?yōu)槲娜?。私學最為重要的里程碑是孔子開辦私塾之先河,這種影響直到清朝才結束。歷代私學有私塾、學堂、書院,主要科目為《六經(jīng)》,古人認為六經(jīng)皆史。
  孫若怡重點談了孔子的教育理念??鬃右彩且?《六經(jīng)》為主要教學科目,認為教育對象“有教無類”,只要愿意學習的人都可以接受教育??鬃又灰缘滦性u判一個人,認為學生的資質有差別,教學要“因材施教”。孔子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君子,而君子“喻于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君子德行匯聚于一個“誠”字。儒家“仁”以外重要的核心內(nèi)涵,便是“誠”,誠懇、誠信、誠實。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并不遙遠,只要你想就能離它很近。達到一定境界后,就能夠判別是非,成為有誠信的人?!拔ㄈ收吣芎萌耍軔喝恕?。真正的貴族,心靈高尚,大是大非面前有所抉擇??鬃右匀首鳛榈赖陆逃暮诵膬r值,仁者愛人;以禮作為道德教育的規(guī)范,適度、節(jié)制、誠敬。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禮為外在行為的規(guī)范。“吾日三省吾身”,每日回顧自己的行為,反省、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舉止,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習慣。生活中人的一些固有習性會體現(xiàn)為外在氣質,內(nèi)在的德行修養(yǎng)與外在的形式表現(xiàn)相統(tǒng)協(xié),所謂“觀其行而知其人”,大抵如是。
  在古典時期,中西方皆以治國人才的培養(yǎng)為主,但兩者不同的地方在于,中國的私學給予平民受教育的機會;更重要的是中國的科舉考試制度,使得中國百姓相較于歐洲有更多通過公平競爭向社會上層流動的機會。在中國,即使不出生于貴族家庭,也可以在私塾學習,通過科舉考試當官,進而躋身于貴族階層。
  二、十九世紀中葉以后西方教育的發(fā)展特色
  1543至1678是歐洲的科學革命時代,這一時期,基于“太陽中心說”的確立,歐洲成為世界科學的典范。古希臘人重視哲學和數(shù)學,其科學建立在靜態(tài)幾何學的基礎上,對宇宙僅有靜態(tài)的認知。哥白尼提出的“太陽中心說”沖擊了中古時代的“地球中心說”,教會權威被削弱,因此“太陽中心說”被視為科學典范建立之肇始?!疤栔行恼f”提出后,又發(fā)現(xiàn)了相對論、物質守恒定律等,都可以看作是歐洲人在新宇宙觀系統(tǒng)之下發(fā)展的不同理論,或者是追求真理時不同理論的累積和建構,自此西方科學的知識框架逐漸完善。
  19世紀以后,歐洲再沒有像“太陽中心說”這種大的知識理論的建立,只有小的技術領域的理論應用和突破??茖W不斷強化應用,生產(chǎn)商品獲取利潤。19世紀中葉以后,歐洲進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時期。帝國主義通過發(fā)動殖民戰(zhàn)爭建立帝國,一些文明被消滅,其中中國也被瓜分而蒙受巨大損失。而歐洲通過工業(yè)革命與不斷的殖民出現(xiàn)人口聚集的現(xiàn)象,建立起了大都市。群體社會的出現(xiàn),增強了下層人民的教育需求,教師數(shù)量增多,出現(xiàn)學科分化,從哲學里面分出了政治學、經(jīng)濟學與社會學。同時教育也分化為普及教育、技職教育、師范教育、在職教育和高等教育等類別。
  而中國,鴉片戰(zhàn)爭之后被迫開始接受西學,中國人自覺不自覺地學習、移植、模仿西方的技術、教育制度等。中國對西方教育的學習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對西方技術的學習(1860-1900),主要學習西方的語言、算學、醫(yī)學、武器制造與外交人才的培養(yǎng),設立有很多學堂,如廣方言館、船政學堂、武備學堂等。第二階段則是學習西方學校體制(1900-1918)。1905年中國廢除實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撤銷國子監(jiān),否定傳統(tǒng)的教學體系,如1922年建立的“壬戌學制”,完全采用美國的六三三四學制,大學選科與學分制并存。第三階段是學習西方思想觀念(1918至現(xiàn)在),至此知識分子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完全棄守?!拔逅摹睍r期,知識分子們強調(diào)人的個性,肯定西方民主自由的價值;教育也不再以人格教育為主,而注重學位、知識、技能的傳授,知識的特性表現(xiàn)為概念化、專業(yè)化、零碎化。此后,人們讀書更多的是為找工作、賺錢,拿更高的薪水,時代的發(fā)展使學習不斷地利益化了。
  經(jīng)過一百多年對西方的學習,現(xiàn)在中國在制造、實用技術領域已然有所建樹,自保足矣??v觀西方發(fā)展史,相對于西方的科學典范和完整的知識理論體系這一根本,我們沒有西方的典范、西方最本質的宇宙觀,我們只學習到西方的實用技術。誠然,我們應學會用西方的知識概念去解釋一些事實;但是要切合實際,不要硬套西方的知識理論體系。中國有中國的理論特色,我們要立足于自己的傳統(tǒng)去吸收西方的教育、文化精華。
  三、如何重建“富而好禮”的社會?
  一個國家的進步發(fā)展不僅需要科學教育,文化禮儀建設也同樣重要。重建“富而好禮”的社會不只是國家的責任,而是每一個人的責任,每個人都應去追求精神文明的高境界,做精神的貴族。孫若怡教授認為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節(jié)儉珍物,不貪奢浪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在今天,游走在社會底層、汗流浹背勞作了一天的農(nóng)民工,只有三個白面饅頭都吃得干干凈凈。如果我們對一碗牛肉面還挑三揀四,吃完牛肉就想倒掉,不覺得羞愧嗎?要學會珍惜自己擁有的幸福生活。
  調(diào)查研究表明,人類近一百年來對地球資源的消耗超過之前所有歷史時期的總和。地球只有一個,無論任何資源,我們都不應浪費。我們能平安幸福地生活,要感謝逐漸強大的國家,也需要為國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節(jié)儉、惜物、愛護地球,不亂扔垃圾,營造清潔環(huán)境。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人在日本近幾年的消費額高達3萬億美金。日本人非常注重環(huán)保,他們的垃圾分類、生活環(huán)境潔凈、剩余食物的回收處理做得很好;日本人生活節(jié)儉、精細,這些都吸引著人們前往旅游、參觀、定居。但是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yōu)槭裁床荒艽蛟煲粋€精致有禮的文明大國吸引他國人前來旅游消費,而是受他國吸引離開自己的國家呢?當我們花錢去購買他們的奢侈品甚至是馬桶蓋的時候,未必會受到尊敬。中國人似乎不太會花錢。其實中國制造并沒有差多少,為什么一定要花很多錢頭破血流地去搶并不在中國首發(fā)的蘋果手機呢?中國逐漸富庶起來,但是即使很有錢也要會花錢。
  節(jié)制做事,虔敬待人?!岸Y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講究禮節(jié),應以和諧為貴,謙和待人,但是為了和諧而和諧也不可行,需要有道德理智的約束。中國人的學識修養(yǎng)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桿“道德”的秤,所以生活中不能隨心所欲,言行舉止要有所約束,所謂“德行,內(nèi)外之稱,在心為德,施之為行”。比如,偶遇行討的乞丐是否應施以援手?有人擔心這是一種行騙的手段,當然也有可能,需要判斷。但就算受騙,也并未蒙受巨大的損失,而保有一份仁慈的心才是難能可貴的。你若選擇不幫助別人,這是你的權利,但起碼不要言語侮辱傷害乞討者,給每一個人應有的尊重。
  堅持奮斗,無論何時都不要放棄自己。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艱辛,不要看到別人風光就一味羨慕。如果沒有優(yōu)渥的家庭,還有自己的才情,在自己努力的基礎上去拼搏、奮斗,而不是自怨自艾,機會是要自己努力創(chuàng)造和把握的。生活中要有一定程度的艱辛,才能讓你收獲成長,但不要過度辛苦以致壓垮了你。做這樣一個人,有洋溢在臉上的自信,有長在心里的善良,有融進血里的骨氣,有刻進命里的堅強!
  仁和誠信、勤儉惜物、節(jié)制虔敬、堅持善良,建設國家,從自己做起。以一人為基,積人人成眾,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那我們的國家一定會是一個富而好禮的文明大國。 (整理:范賢族 盛建杰 王蒙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