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冰心結玉壺


  冰心、玉壺兩者本不相識,是詩人鮑照所引的《代白頭吟》,是宰相姚崇所作的《冰壺誡》,是王昌齡所頌的“一片冰心在玉壺”,賦予了冰心與玉壺相識相知的緣分,寄托著廉潔官員的堅定信念,展現著冰清玉潔、堅守節(jié)操的正氣形象。
  自古以來,廉潔與貪污作為死對頭始終存在,每個朝代都會有一大批心懷天下、廉潔修身的正義者傳播著時代的正能量。當然,從辯證法的角度來看,每個朝代也總會有或多或少的貪官污吏,“頑強地”阻礙著和諧社會的建立??此扑麄冋驹谑挛锏膶α⒚?,截然相反,其實細細想來,他們唯一的不同即是對人生價值不同的態(tài)度與看法。人生價值,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理解起來卻是那么抽象。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想必不會決定悄悄地來,再悄悄地走,總想做些什么,向后代證明自己曾來過;總想求些什么,讓自己不虛此行。有些人在功名利祿中尋求自己的價值,兜兜轉轉,不依不舍,直到生命的盡頭,始終沒有找到答案,含恨終生。何不跳出世俗的名利圈,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見見那個純真的本我,時時提醒自己是否走錯了方向,若此時親友相問,你大可回復:“一片冰心在玉壺?!币宦纷哌^,留得世間一縷清香,足矣。
  問清廉如水為何?冰心結玉壺足矣。春秋時期宋國賢臣子罕,以其一生作為對它作了最好的詮釋。其中,有一著名事例“子罕弗受玉”:宋國有個人得到了一塊玉,把它獻給國相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的人說:“我已經把它給玉石加工的匠人看了,玉匠認為它是珍寶,所以才敢獻給你?!弊雍闭f:“我把不貪圖財物的這種操守當作是寶物,你把玉石作為寶物。如果你把寶玉送給了我,我們兩人都喪失了寶物,還不如我們都保有各自的寶物?!鲍I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訴子罕:“小人帶著璧玉,不能安全地走過鄉(xiāng)里,把玉石送給您,我就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殺身之禍。”子罕并沒有繼續(xù)強行拒絕,而是巧妙變通。于是,子罕把獻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處,請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寶玉,等他富有后讓他返回了家鄉(xiāng)。
  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情誼在于心靈的默契,精神的互通。宋國那個獻玉的人認為人世間最珍貴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獻給子罕,而子罕認為人世間最珍貴的是廉潔。這叫“人各有其寶”,人各有其志,是不同的人生觀的反映。子罕恪守“不貪為寶”的信條,巧妙拒玉,一舉兩得,得到了獻玉人的認可和尊敬。我們贊揚、敬佩子罕這種潔身自好、不貪錢財的品質。人應該具有高尚的品德,廉潔的節(jié)操,這才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為官者若皆能如此,不拿百姓分毫,不受不義之財,不接無功之祿,想必官場上會少許多爾虞我詐,想必人民對社會的信任指數也會有所提升。
  在北宋時期也有這樣一位清官,他是著名的州官,為人極其廉潔。一天晚上,有人從京城送來一封朝廷的來信。他猜想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便馬上命令公差點上蠟燭,細細閱讀??烧l知讀了一半,他命令公差把官家的蠟燭吹滅,把自己買來的蠟燭點上,繼續(xù)往下看。公差很納悶,難道官家買的蠟燭不及他自己出錢買的亮嗎?后來才知道,那封信后半部分是關于他留在京城家屬的情況,是家書的性質,他認為這是私事,不能點官家的蠟燭。這種公私分明的精神實在令人折服,想必中國自古以來的官員,能做到如此的應該屈指可數吧。所以這一冰心結玉壺的典型事例,這一為數不多的清官被載入史冊,為宋周紫芝《竹坡詩話》所記載,成為后人代代流傳的佳話。
  可能在有些人看來,為了半封家書,竟然把官燭換為私燭再讀,著實有點“小題大做”。但正是這樣的小事,更能從細節(jié)上表現出一個人的品質和精神,更足以讓社會上存在的公“話”私打、公車私用、公請私吃、公費私游等等凡此種種揩公家油的一些領導干部汗顏。當然自從中央八項規(guī)定出臺之后,公款吃喝之風有了明顯的收斂,但希望為官者能夠尋求本我的“冰心”,能夠由內而外地告別挪用公款,讓國家的資源充分利用,創(chuàng)造更多的社會價值,讓中國夢早日實現。
  縱觀子罕和北宋州官的一生,可知他們早已跳出了名利圈,沒有被世俗社會的功名利祿所阻礙,他們始終帶著那顆玲瓏剔透的“冰心”,向內尋求著純真無邪的自我,求和諧,求美好,求廉潔,求玉壺。他們安靜地走過人世間,能留下一縷清香,是他們一生最大的奢求。正因為世代廉潔為官者有了像水一樣清明通透的內心世界,他們才能在風云變幻的官場之中安守本心,勤儉自勉,這大概是“冰心結玉壺”最好的結果。
  “廉潔”是治國之法,也是齊家之道,更是修身之則。不論是為官,抑或是為人,都應不忘初心,時時銘記那顆“冰心”,做到簡樸、無私、愛人,能夠通透領悟廉潔的真諦。作為當代大學生,更要學會情清似水,不被世俗之物沾染本心,以己之力將廉潔從小處落實,而不是流于表面、停于口號。
  廉潔如水,人人如水。愿人人為廉潔之事,事事有廉潔之風,愿“冰心結玉壺”的美好夙愿真正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