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猶憶崢嶸歲月時,一樓一樹刻心間



  ●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從風雨中走來,如今的北林高樓林立,綠樹成蔭,風景如畫,但在這一座座高樓一棵棵樹木的背后卻有著說不完的故事,道不盡的情誼。
  眾所周知,北林最新的工程最為浩大的高樓就是2017年剛投入使用的13號女生公寓樓和東區(qū)新食堂。很多人大概都只看見了這座樓的高聳以及建筑設(shè)計的精制美觀,卻很少去探究這座樓未建時是一番什么景象,曾經(jīng)是一座什么樣的建筑“扎根”于此,而這座樓腳下的土地上曾經(jīng)又發(fā)生過怎樣令人難忘的事。
  今年已經(jīng)77歲的王乃康教授是北林森工系的首屆學生,從正式參加工作到目前為止,王教授已經(jīng)在北林工作了30多年。從入學到工作的這么多年,王教授看著北林建筑景物的更新?lián)Q代,心里也是感慨萬千。
  “那是一段令人難忘的經(jīng)歷,”王教授向我們展示剛拍的北林的13號樓的照片,語氣十分溫和地說到,“我現(xiàn)在每天都會去那兒走一走,每次經(jīng)過都會想起這里原來是我們蓋起來的金工廠,它原來是北林森工系的實習工廠?!?br>  1958年,王教授剛剛?cè)雽W的時候,因為北林工科專業(yè)的學生十分需要實習工廠,當時林業(yè)部就批下了一千六百平方米的面積和30萬的建廠資金給北林建金工廠,在“教育為無產(chǎn)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jié)合”的教育方針指導下,學校當時只從外面請了20余位木工和瓦工指導建廠工作,剩下的體力活都由森工系留下的四個班包括王教授在內(nèi)的共120名學生完成。建廠期間,這些學生都是半工半讀———學習一周,勞動一周,輪流進行勞動和學習。就是這樣靠著這120名同學一磚一瓦地勞動了一年時間,終于建好了金工廠的機械加工車間,熱加工車間,鑄造車間以及辦公室,之后經(jīng)過第二年的努力,金工廠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可以接待同學們實習了。后來學校遷至云南,工廠被占用,一番動蕩后學校遷回北京,費了好大的功夫才將金工廠要回使其重新投入使用。后來因為重新規(guī)劃13號樓,金工廠面臨拆遷?,F(xiàn)在這座工廠雖已成為了歷史,但卻深深地烙印在了王教授的記憶里。
  在王教授以及老校友們的心中,不僅難以忘記當初他們親手建起的那座工廠,也深深地記得他們曾親手栽種的那行樹。
  1999年4月10號,北京城剛進入萬物復蘇的春天,34名森工系首屆老校友們(木工58,林化58,林機59)相約北林,在當時的階梯教室前的東西大道南側(cè)栽種了二十二棵杜仲樹。那一年,學校為了保證栽種的樹木能夠成活,特意從苗圃請來專業(yè)人員進行現(xiàn)場指導。如今這么多年過去了,階梯教室早已不在,變成了如今的博物館,當初的二十二棵杜仲樹也因為建筑規(guī)劃只剩下了10棵———博物館東邊有六棵,西邊有四棵?,F(xiàn)在,留下的樹木都茁壯成長著,樹干挺拔,枝葉繁茂,欣欣向榮。
  每一座樓都有自己的歷史,每一處景觀都有自己的故事。如今,經(jīng)過那行樹,那座樓,王教授依舊會懷念過去的崢嶸歲月,懷念過去的風華正茂,但內(nèi)心更多的是欣喜、驕傲和憧憬:為北林的變化欣喜,為北林的如今取得的發(fā)展成就驕傲,同時滿心憧憬著北林更好的明天。(文章:劉雨竹錄音整理:黎露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