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筷子




  筷子,是持放在手中夾取食物的細長棍條兒,是由漢族發(fā)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使用筷子,是中國人的重要標記。在全球范圍內(nèi),人類進食方式可以分為三大群:一是直接用手抓食;一是用刀和叉;一是用筷子、勺子。作為人類一大進食方式的代表,筷子的歷史也極其悠久、文化內(nèi)涵更是深厚。起源及發(fā)展民間關(guān)于筷子的傳說不少:一說姜子牙受神鳥啟示發(fā)明絲竹筷,一說妲己為討紂王歡心而發(fā)明用玉簪作筷,還有大禹治水時為節(jié)約時間以樹枝撈取熱食而發(fā)明筷子的傳說。據(jù)史料,中國人很早就開始使用餐具,用勺子的歷史大概有八千年,用叉子有四千年,而用筷子至少有三千年,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有象牙箸,《韓非子·喻老》言:“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紂王為商代末期的國君,可見早在公元前11世紀中國已出現(xiàn)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說中國有史記載的用筷歷史已有3000多年。那么,中國為什么會出現(xiàn)“筷子”呢?是飲食。中國人的主食是粥、飯和面食,筷子該是應(yīng)運而生的。
  筷子古稱“箸”,因諱“住”與“箸”的諧音,明代改為“筷”。當今社會,筷子的稱呼已習以為常,但專家學者在書法、詩詞作品和文章中依然稱筷子為箸。在先秦時筷子是專門用來吃羹里的菜的,而勺子才是用來吃飯的,到今天我們習慣用筷子進食,這也是慢慢改變而來的。形狀材料及寓意筷子可用“竹、木、骨、瓷、金屬”等材料制作,直而長,兩根為一雙。用筷子夾菜不是兩根同時動而是一根主動一根從動,一根在上一根在下。兩根筷子的組合成為一個太極:主動的一根為陽,從動的那根為陰;在上的那根為陽,在下的那根為陰,這就是兩儀之象。
  華夏“箸”文化不斷發(fā)展,到了明代其發(fā)展特別明顯———首方足圓。所謂“首方”即是上部為方形,“足圓”即箸的下半部為圓形。明代以前大多為圓柱體,也有六棱形但四方形極少,可是明代箸卻以首方足圓為特征。一頭圓一頭方。圓的是天,方的是地,象征天圓地方。方形屬坤卦,圓形為乾卦,如此乾坤之象現(xiàn)矣。這也是中國人對世界基本原則的理解:手持筷子時,拇指食指在上、無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間,這是天地人三才之象。
  使用筷子的十二大禁忌漢族人使用筷子用餐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日常生活當中對筷子的運用也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我們在使用筷子時正確的使用方法是:用右手執(zhí)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擺放在飯碗的右側(cè),用餐后則一定要整齊的豎向擺放在飯碗的正中。但要絕對禁忌以下十三種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長兩短意思就是說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死亡”。
  2、仙人指路這種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叫“罵大街”。
  3、品箸留聲這種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來回去嘬并不時發(fā)出咝咝聲響。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種無禮下賤的做法。歷來家教不許。
  4、擊盞敲盅這種行為被看作是乞丐要飯,其做法是在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俗話說“敲碗敲筷子討吃一輩子?!?br>  5、執(zhí)箸巡城這種做法是手里拿著筷子做旁若無人狀,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里尋找不知從哪里下筷為好。此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yǎng)的表現(xiàn)且目中無人極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墳是指手里拿著筷子在菜盤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尋找獵物就像盜墓刨墳一般。這種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屬于缺乏教養(yǎng)的做法。
  7、淚箸遺珠實際上這是用筷子往自己盤子里夾菜時手不利落將菜湯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同樣是不可取的。
  8、倒乾坤這就是說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這種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謂饑不擇食以至于都不顧臉面了,將筷子倒使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9、定海神針在用餐時用一只筷子去插盤子里的菜品。這也是不行的,這是被認為對同桌用餐人員的一種羞辱。
  10、當眾上香往往是出于好心,幫別人盛飯時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被會人視為大不敬。
  11、落地驚神所謂“落地驚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這是嚴重失禮的一種表現(xiàn)。不小心一定要向同桌人致歉。
  12、交叉十字這一點往往不被人們所注意,在用餐時將筷子隨便交叉放在桌上。這是不對的,在飯桌上打叉子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學生寫錯作業(yè)被老師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質(zhì)一樣不能被他人接受。(編輯:丁升旗)附:材料來源:《中華文明之美》、360個人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