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寄芳華的我們


  最近閱讀了一本書:《給青年的十二封信》,不由聯(lián)想到作為大學生的我們。
  朱光潛先生寫給青年的這十二封信從讀書、作文、社會運動、戀愛、升學選科等方面著手,他并不直接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處理,而是循循善誘,引發(fā)我們思考,讓我們逐步找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這十二封信并沒有明確的對象,只要是中學程度的青年,誰都是受信人,都應該讀一讀這十二封信。這十二封信,實是作者遠從海外送給國內青年的禮物。他遠赴歐洲,目的也就在謀中等教育的改進。作者實是一個終身愿與青年為友的志士。信中首稱“朋友”,末署“你的朋友光潛”,這稱呼是充滿真實情感的。
  這些信以青年們正在關心或應該關心的事項為話題,作者雖就各話題抒述其意見,統(tǒng)觀全體,卻似乎也有一貫的出發(fā)點可尋:就是勸青年眼光要深沉,要從根本上做功夫,要顧到自己,勿隨了世俗圖近利。正如在《談在露浮爾宮所得的一個感想》一信里,作者鄭重地把這態(tài)度特別標出了說:“假如我的十二封信對于現(xiàn)代青年能發(fā)生毫末的影響,我尤其虔心默祝這封信所宣傳的超‘效率’的估定價值的標準能印入個個讀者的心孔里去;因為我所知道的學生們、學者們和革命家們都太貪容易,太浮淺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太類似美國旅行家看《孟洛里莎》了。”
  讀完這些信,我深受啟發(fā),每一篇都印象深刻,尤其是其中與我們大學生活聯(lián)系較深的幾封信。
  第一,談讀書。我們國家的閱讀量相比國外相差甚遠,人們缺少追求知識的熱情,朱光潛先生談這個與我們的生活十分貼近。隨著我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我們總以忙碌為借口,逃避讀書。但是,是否讀書,并不取決于你有沒有時間,而是你有沒有決心。不必遠說,大家都知道孫中山先生,難道我們能比那一位奔走革命席不暇暖的老人家還要忙嗎?他生平無論忙到什么地步,沒有一天不偷暇讀幾頁書。孫先生清楚的懂得讀書的重要性,所以他的學說特別重“知”。
  朱光潛先生說:“興味要在青年時設法培養(yǎng),過了正常時節(jié),便會萎謝。”“興趣要逍遙自在地不受拘束地發(fā)展,所以為培養(yǎng)讀書興趣起見,應該從讀課外書入手。”他說的很有道理,作為國之未來的青年應趁早讀書,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豐富學識。
  關于讀書方法,先生有兩點約略提起。第一,凡是值得讀的書至少須讀兩遍。第一遍須快讀,著眼在醒豁全篇大旨與特色。第二遍慢讀,須以批評態(tài)度對待書的內容。第二,讀過一本書,須筆記綱要精彩和你自己的意見。記筆記不只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刺激你思考。
  第二,談擺脫。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世界繽紛多彩,我們總流連于外界事物,有太多難以割舍的東西,做決定時猶猶豫豫。若是能明白“魚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可也。”悲劇便不會發(fā)生。悲劇之發(fā)生就在既不肯舍魚,又不肯舍熊掌,只在那兒垂涎打算盤。
  先生列舉了幾個朋友,他們的毛病都不在“見不到”而在“擺脫不開”。我認為和我們的生活最有聯(lián)系的是一個叫“禾”的大學生。他很好文學,而他那一班的功課有簿記、有法律,都是他所厭惡的。他每見到先生便愁眉蹙額,說:“真是無聊!天天只是預備考試!天天只是讀這些沒有意味的課本!”先生告訴他:“你既不歡喜那些東西,便把它們丟開就是了。”他說:“既然花了家里的錢進學堂,總得要勉強敷衍考試才是。”先生再說:“你要敷衍考試,就敷衍考試就是了。”然而他天天嫌惡考試,天天又還在那兒預備考試。我們的大學學習亦是如此,即使不喜歡,若是一定要做,便不要時時抱怨,放寬心,主動接受。
  “擺脫不開”便是人生悲劇的起源。畏首畏尾,徘徊歧路,心境既多苦痛,而事業(yè)也不能成就。許多人的生命都是這樣模模糊糊過去的。要免除這種人生悲劇,第一須要“擺脫得開”。消極的說是“擺脫得開”,積極的說便是“提得起”,“抓得住”。認定一個目標,便專心致志的向那里走,其余一切都置之度外,這是成功的秘訣,也是免除煩惱的秘訣。作者列舉的幾個例子中,最為我們多熟悉的是張翰 “休說鱸魚堪膾”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他們都是能擺脫祿位以行吾心所安的,值得我們學習。
  第三,談理想的青年———回答一位青年朋友的詢問。先生認為,“一個青年應該懸什么樣一個標準,做努力進修的根據”這問題很難籠統(tǒng)地回答,不過無論一個人將來干哪一種事業(yè),需要四個條件。 頭一項是運動選手的體格。我把這一項擺在第一,因為它是其他各種條件的基礎。其次是科學家的頭腦。要社會的一切合理化,要人生合理化,必須人人都明理,都能以科學的頭腦去應付人生的困難。第三是宗教家的熱忱。古往今來許多成大事業(yè)者雖不必都是宗教家,卻大半有宗教家的熱忱。他們見得一件事應該做,就去做,就去做到底,以堅忍卓絕的精神戰(zhàn)勝一切困難,百折不回。最后是藝術家的胸襟。所謂藝術家的胸襟就是在有限世界中做自由人的本領;有了這副本領,我們才能在急忙流轉中偶爾駐足作一番靜觀默索,作一番反省回味,朝外可以看出世相的莊嚴,朝內可以看出人心的偉大。如果一個人具備這四大條件,他就不愧為完人了。
  這十二封信先生說的都很少,先生總說他只是大略談談,讓讀者自己探尋,留給讀者很大的想象和思考的空間,這樣的作品更具有美感。這本書在大半個世紀過后,對于現(xiàn)在的青年,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
  但《給青年的十二封信》,朱光潛先生愿意以平和親切的口吻,與廣大青年暢談人生,而作為當代肩負重任的我們,是不是也該與之回應?!真正做一個有價值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