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四十年不變的 “小學徒”




  照片上正跪在分條機旁聚精會神調(diào)試的人,是深圳分公司設計工程部的張興志。說起照片背后的故事,張興志感慨道:“這是一段人生難得的回憶!”
  那是發(fā)生在中山市東麗薄膜項目的一件事情。東麗薄膜項目由日企投資,工程包括主體建設、裝修、設備安裝等。2002年12月,項目主體裝修結束,需要安裝的鍍膜機設備也從日本運達至現(xiàn)場。在安裝的過程中,項目團隊發(fā)現(xiàn)該設備的安裝工藝很繁鎖,并且規(guī)矩多、流程多,對精度要求十分的高,而且前來指導安裝的日本專家因為行程很趕,所以留給我們項目的時間非常緊迫。所幸的是,項目最后還是保質(zhì)保量完成了鍍膜機的安裝任務。
  前來指導安裝的日本專家回國后,業(yè)主的分條機設備才“姍姍來遲”地抵達項目。分條機設備的安裝平整度要求更高,水平尺的精度是0.1/1000毫米。沒有了專家的指導,這可讓大伙犯了愁。在經(jīng)過項目領導同意后,張興志帶著一名年輕人自已動手,安裝調(diào)試。該設備高精度安裝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平整治度前后左右上下都需要用螺絲微調(diào),經(jīng)過幾天的嘗試,他們發(fā)現(xiàn)仍然無法達到設備安裝要求。在這期間,業(yè)主依舊在每天的會議上嚴重批評著項目施工團隊,內(nèi)外的壓力讓人喘不過氣。
  “二局鐵軍不應該就此放棄!”張興志重新拿上工具,認真檢查工作,根據(jù)之前的失敗經(jīng)歷,反復思考、仔細分析,甚至跪在分條機旁進行調(diào)試。那段時間,日本人大谷先生也和張興志一起就守在機器前,希望他能早日調(diào)試成功。這對于張興志而言,既是壓力,也是動力。
  反復嘗試之后他們發(fā)現(xiàn),光靠擰螺絲是不行的,因為常規(guī)螺絲無法滿足如此高精度的安裝,必須在螺絲的基礎上墊加一層薄的出奇東西才行。由于設備的特殊性,能滿足墊加要求的只有銅片,但是那里買到紙一般的銅片呢?為此,張興志只能找來不同厚度的銅片通過不停更換、研磨。張興志至今都無法忘卻在成功完成安裝任務時大谷先生臉上的表情,那是一種打自心底的認可。這段經(jīng)歷,也成了張興志人生中一段難得的回憶。
  對于張興志而言,這樣難忘的回憶還有很多。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張興志隨父親完成了一戶戶的新房建設,學習父親的木匠手藝;1985年,張興志加入到浩浩蕩蕩的外出務工大潮中,開啟了奮斗之路;1988年11月,張興志進入大亞核電站項目,見證了中國第一座核電站拔地而起;大亞灣核電站項目后,張興志又投入到文錦廣場項目、地王大廈商場部分、京廣大廈等項目,積累到更多的房建施工方法;1995年9 月,張興志隨二局走出國門,前往越南胡志明市協(xié)福電廠工作,在異國他鄉(xiāng)見證了1997年香港和平回歸祖國……
  到如今,張興志已經(jīng)在建筑路上行走了四十年。在年輕人看來,他早已經(jīng)是“老師傅”,是技術老手,在困難面前他從不卻步。“只要持之以恒地保持一顆學徒的心,秉承工匠精神,潛心學習、勇于實踐,再艱苦的困難都是暫時的。”張興志說,“不止四十年,這輩子我都會牢記,我還是當初那個追夢的小學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