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講臺勤耕耘 一片丹心育桃李2017年度教學">
電子報
電子報

編者按 1月25日,狄金華、王巧華、周興苗、龍波、彭開麗、歐陽亦聃、張瑞嶸、李莉、劉華珍、陳建軍等10名教師榮獲2017年度教學質量優(yōu)秀一等獎。為此,本報特別刊登10位教師的教育教學方法和心得,展現(xiàn)一線教師的教學工作風采。
三尺講臺勤耕耘 一片丹心育桃李2017年度教學


“三堂”育人 為學生插上“創(chuàng)造”的翅膀
狄金華,文法學院副教授,主講《發(fā)展社會學》《農村社會工作》等課程。從教以來,堅持通過“三堂”(理論課堂、實踐課堂和第二課堂)聯(lián)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理論課堂,他致力于夯實學生專業(yè)基礎,通過將科研積累轉化為教學資源,使學生既能掌握學術經(jīng)典又能了解研究前沿。在實踐課堂,他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堅持帶領本科生駐村開展實習,與學生同吃同住同實踐。在第二課堂,他通過引導和推動學生讀書,拓展學生知識結構,助力學生成長。
“四導”為教“工圖”筑基
王巧華,工學院教授,主講《工程圖學》《機械制圖》《機構測繪及計算機繪圖》等課程。從教20年,堅守本科教學一線。摸索出“四導”綜合教學模式:至愛引導—引領入門,變畏懼為喜愛;至心教導—由導促學,從被動到能動;至力指導—學以致用,化書本為實踐;至情啟導—循循善誘,從茫然變自立。首先成功讓學生“愛圖”,再教會學生自主“學圖”,并盡力指導“用圖”,正能量引導學生自立自強,最終達到繪制人生的“藍圖”。教學成效顯著,獲省優(yōu)學士論文及創(chuàng)新獎6人次,學生作品獲國家級及省部級獎項6項。
潛心課堂 助力學生成長
周興苗,植物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講《普通昆蟲學》、《普通昆蟲學實驗》、《植保專業(yè)基礎實習》、《昆蟲文化》等課程。他從教近20年來一直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著力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互聯(lián)網(wǎng)+背景下,積極引入在線開放課程形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進師生互動交流,形成了“翻轉課堂、自主學習、網(wǎng)上答疑、見面解惑”的“全天候”互動課程特色,深受學生喜愛,學生親切地稱呼他“苗苗老師”。主持建設的《普通昆蟲學》慕課被評為國家首批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授健康之業(yè) 修明德之身
龍波,體育部副教授,校工會體育部部長,校田徑隊總教練,主講《拓展運動》課程,擔任《基礎體育》、《籃球》、《游泳》、《合球》等多項體育課程教學。龍波老師從教20余年來,課堂設計突出“新”的特色,課堂內教學力求“精”的質量,課堂外鍛煉彰顯體育之拼搏精神,長期以忘年之身率先垂范,手把手引領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多次帶領我校高水平田徑運動隊出征全國賽事并摘得碩果,長年努力不懈堅守教書育人本分,既授健康之業(yè),更修明德之身,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和青春年華默默地譜寫了一曲體育教師無私奉獻的樸實篇章。
踐行“四愛”教育 爭做“四有”老師
彭開麗,公共管理學副教授,主講《工程項目管理》、《建筑設備概預算》、《建筑材料》、《建筑設備概論》和《土木工程概論》等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積極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理論教學案例化、實驗教學角色化、實習教學項目化,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良好。擔任本科專業(yè)班主任、少數(shù)民族學生班主任,關心學生成長,幫助學生進步。踐行摯愛教學、熱愛公益、喜愛學習和關愛學生的“四愛”教育理念,并積極向習近平總書記號召的“做‘四有’好老師”的目標靠攏。
傳承經(jīng)典 緊跟前沿
歐陽亦聃,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主講《植物學》、《植物顯微技術》、《群體遺傳學導論》等課程。在教學中秉承“把握學科脈搏,培養(yǎng)學術素養(yǎng)”的教學理念推進研究型教學,獨立主持群體遺傳學全英文課程的開設,參與建設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植物學慕課。引導本科生從知識學習到知識創(chuàng)造,指導本科生在國家級和省級競賽獲獎,指導本科生以一作在高水平SCI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獲校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一等獎、全國高校生命科學類微課教學比賽教學風采獎等榮譽。
潛心教學育英才
張瑞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主講《大學英語》。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結合先進的教學手段提煉教學方法,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提升學生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和思辨能力。近十年來,12次獲得教學質量獎、教學管理獎和教學成果獎等多種教學獎勵,所帶本科班級四級通過率名列前茅,指導的首屆研究生獲得2017年優(yōu)秀畢業(yè)研究生稱號。主持或參與多項省部級教改課題,發(fā)表CSSCI論文11篇。課堂教學之外,還擔任我校校長杯大賽、暑期國際口語班和各種英語競賽活動的出題人、評委和培訓教師,指導學生7次榮獲省級以上英語競賽獎勵。教學成績優(yōu)異,獲得學生好評。
不忘初心 方得始終
李莉,水產(chǎn)學院副教授,主講《基礎生物化學B》、《基礎生物化學實驗》等課程。從教10年來,在課堂上,注重創(chuàng)新多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形成了“與課程特點相結合、與科學研究相結合、與實踐教學相結合、與翻轉課堂相結合和與網(wǎng)絡平臺相結合”的特色,深受學生喜愛;在課堂外,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用愛心、耐心和貼心與學生建立了真摯的情誼,多次被選為最受歡迎的老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是她的座右銘;學生的喜愛認可,學生的成長成材成就她的“育兒”夢。
堅守一線 促教研教
劉華珍,動科動醫(yī)學院副教授,主講本科生課程《動物組織胚胎學》和《魚類組織胚胎學》。她從教13年來,始終堅守教學第一線。從參與到主導,先后將《動物組織胚胎學》建設成為批國家首批精品課程、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和網(wǎng)絡在線開放課程。參編國家規(guī)劃教材3部,其中2部入選國家精品教材,發(fā)表教研論文5篇。獲華中農業(yè)大學青年教師講課競賽二等獎1次和優(yōu)勝獎3次,華中農業(yè)大學教學質量優(yōu)秀二等獎1次和三等獎3次。完成的教學成果《“動物解剖及組織胚胎學”立體教材和數(shù)字課程的建設》先后獲華中農業(yè)大學一等獎和湖北省二等獎(排名第二)。
“心”“新”相“融”站好三尺講臺
陳建軍,理學院副教授,主講《大學物理學》、《大學物理實驗》等公共基礎課。他對學生始終堅持細心“備課”、用心“護航”、愛心“育人”。通過體驗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通過啟發(fā)式教學,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采用虛擬仿真技術,實現(xiàn)了學生獲取知識渠道的信息化、實踐課堂教學手段的智能化。采用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在手機移動端加上虛擬仿真技術,實現(xiàn)了泛在化學習。做到物理內容與專業(yè)融合、線上與線下融合、科研與教學融合。他時刻銘記“四有好老師”的標準,通過“心”“新”相“融”,為學校創(chuàng)建一流本科教育貢獻力量和智慧。
(本版由教務處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