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舉辦首屆中國文學國際傳播論壇">
電子報
電子報

讓世界認識賈平凹,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上海交大舉辦首屆中國文學國際傳播論壇




  本報訊 近年來,中國當代文學取得了舉世注目的成就,但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還不夠充分,在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之際,這就需要包括外語界學者和中文界學者在內的人文學者共同努力推動中國文化、中國文學的國際傳播與接受。翻譯中國文學,并在國際雜志上發(fā)表有關中國文學的學術論文,是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有效形式,對于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價值。賈平凹作為中國當代文壇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作家,翻譯和傳播他的優(yōu)秀作品,更是外語界學者的責任和擔當。
  10月6日至7日,上海交通大學舉辦“賈平凹作品專題研討會暨首屆中國文學國際傳播論壇”,賈平凹親臨現場,講述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歷程。德國著名漢學家、作家、德國波恩大學終身教授顧彬,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會長陳眾議,中國魯迅研究會副會長郜元寶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多元文化與比較文學研究中心主任彭青龍等做客“讓世界認識賈平凹對話會”,暢談中國文學國際傳播的觀點和方法。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副書記顧鋒,文科建設處處長吳建南,外國語學院院長胡開寶,上海外文學會會長葉興國出席論壇活動并致辭。顧鋒對賈平凹、顧彬等學者齊聚交大表示歡迎,同時充分肯定了本次論壇舉辦的意義,是高校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對外宣傳工作的新思想的實踐和探索。作為活動的主辦方,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主動對接國家“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戰(zhàn)略,在優(yōu)秀文學作品譯介和學術傳播中發(fā)揮了外語學科優(yōu)勢,本次論壇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嘗試。
  吳建南表示,一直以來上海交通大學以外國語學院為依托,在中國文學作品推薦、跨國別跨文化研究以及文明成果互鑒共享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努力和探索,本次論壇的舉辦是學校推進文化國際傳播的一大重要舉措。
  胡開寶認為本次論壇的舉辦對中國文學“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指出中國文學“走出去”戰(zhàn)略的實施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中國學者應當認識到翻譯不等于傳播的全部,只有那些具有宣傳普適價值觀又有民族特性的作品才適合于翻譯與傳播,學者們應當加強目標語國家的詩學傳統與接受語境的研究。
  來自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南京大學、澳門大學、陜西師范大學等的國內外教授、學者,參加了研討會,共同探討賈平凹小說的豐富內涵及國際傳播價值。10月7日下午,舉辦了“讓世界認識賈平凹”的嘉賓對話會,本次嘉賓對話會作為2018年“文化講堂”第七期的主題活動,由上海交通大學和文匯報合辦,吸引了700余名觀眾現場聆聽。
  “中國學術好聲音”助推中國文化“走出去”
  新世紀以來,中國增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推動實施了包括中國當代作品翻譯工程、中國當代文學百部精品譯介工程等在內的多項翻譯計劃;與數十個國家開展了雙邊文學互譯工作,交換翻譯出版對方多部文學作品等等。所有這些舉措,都旨在于推動文學負載著獨特的中國文化源源不斷地“走出去”、“走進去”,走到外國千千萬萬讀者的面前,走進各國各民族人民的心里。與會學者認為,中國外語學者應該以更宏闊的全球視野,更執(zhí)著的家國情懷,更強烈的使命感,更高的自覺性,為創(chuàng)新構建外語學科學術話語體系貢獻才智,真正實現在國際上傳播“中國學術好聲音”。
  本次論壇,來自中文和外語界的著名學者聚集到上海交通大學,對賈平凹作品以及中國文學的翻譯和國際學術傳播等問題展開了深入研討。賈平凹是中國當代作家中創(chuàng)作數量和影響力最大的作家之一,但相對于他在國內文壇的重要地位,與會學者討論了賈平凹在國際上傳播的不充分,并進一步思考全球化時代本土性、民族性與世界性的關系,以及中國文化在國際傳播的問題和對策。
跨學科跨文化研究任重道遠
首屆中國文學國際傳播論壇是一次跨學科、跨文化的探索與實踐。2015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設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二級學科;2017年,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成為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的五大方向之一,同年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批準成立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分會,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橋梁,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彭青龍擔任會長。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率先成立多元文化與比較文學研究中心,推進中外文明互學互鑒、文化交流與融合。
  彭青龍認為,自覺構建和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稱的學術話語體系,既是中國從大國向強國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外語學科內涵建設的需要,更是學術共同體自覺自省的需要。為此,中國學者要有歷史擔當,站在中國立場研究世界學術問題,主動服務國家需要和社會需求,共同致力于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學術話語體系,并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中國文化和中國思想。
“五大戰(zhàn)略”打造國際化復合型外語人才
近年來,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大力推進“人才強院、國際化、學科交叉、產學研結合、對接國家戰(zhàn)略”五大戰(zhàn)略的實施,取得較快發(fā)展。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外國語言文學學科躋身A類學科,位居全國前2%-5%。
  在“國際化、復合型、精英型”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指導下,外國語學院致力于培養(yǎng)包含語言智能和語言病理方向在內的,以文理交叉為特色的新興語言學學科人才,精通中外文學經典的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人才,以及外宣翻譯國際化復合型人才。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向新增翻譯和語言學,與研究生教育深入對接。研究生教育首創(chuàng)“1+2+3”人才培養(yǎng)新體系。翻譯碩士項目常年邀請外交部、中國外文局和聯合國的資深翻譯和官員直接參與翻譯碩士課程的教學,著力培養(yǎng)高端翻譯人才和國際組織管理人才。在學科快速發(fā)展的同時,外國語學院秉承初心,確立了以“優(yōu)質外語教學支撐一流人才培養(yǎng)、以一流語言文化研究成果服務國家“的總體思路,充分依托語料庫翻譯學、語言測試和臨床語言學的學科優(yōu)勢,先后與中國外文局、上海市語委、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上海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等單位密切合作,研發(fā)語言產品,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未來,外國語學院將以語料庫集群的應用為基礎,對中國話語體系的構建與國際傳播、中國形象的塑造與傳播、中國文化核心概念的翻譯與演變等領域展開研究;著力開展多元文化視域下的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站在中國立場研究世界學術問題,充分借鑒優(yōu)秀傳統文化,就世界性的學術問題提出中國學者獨到的觀點和方法,將中國理論、中國方法、中國視角融入全球性、世界性問題的研究之中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也是創(chuàng)新構建外語學術話語體系的關鍵所在。
  為期兩天的首屆中國文學國際傳播論壇取得圓滿成功。這是首次打破了學科界限,以“國際傳播”的視角進行交流對話,是一場“中西合璧”的跨學科、跨語種對話;這是一場高水平的學術盛宴,研討會上專家學者們深刻性、前瞻性和開闊性的精彩發(fā)言為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中國文化提供了新思路;這是一場高規(guī)格、影響力大的人文盛會,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學者、媒體和群眾的廣泛關注,尤其是“讓世界認識賈平凹的嘉賓對話會”的現場觀眾人數創(chuàng)“文匯講堂”新高。
(任祝景 彭青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