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優(yōu)秀校友的赤子之心———記江蘇“最美基層共產黨員”、張寨鎮(zhèn)張廟村黨支部書記王景光


王景光(左)和農民親切交談指導農業(yè)生產


  王景光,男,寧夏固原人,1987年12月生,中共黨員,漢族,大學學歷,法學學士,現(xiàn)工作于沛縣張寨鎮(zhèn)張廟村,任村黨支部書記,徐州博源農業(yè)示范園黨支部書記。江蘇省青年道德先鋒,溫暖中國2013江蘇身邊好人,2013沛縣年度好人,首屆沛縣好黨員等。
  不忘初心 資助孩子他的家遠在千里之外的寧夏西海固。這里,曾被聯(lián)合國糧食開發(fā)署確定為不宜人類生存的地區(qū)之一。十年前,他走出高原,跳出農門,成為南京曉莊學院的一名大學生。多年來,他堅持以赤子之心待人助人。
  他,初中就用假期所掙的錢資助貧困學生;高中,更是省吃儉用資助兩位成績優(yōu)異的同齡人……到了大三,資助人數(shù)已增至8位。這還不包括手頭寬裕時的不定期資助。
  他因此事跡,在校期間曾獲得“感動寧夏2010年度人物”“南京市道德模范”“首屆南京好青年”“感動南京2010年度人物”“江蘇省優(yōu)秀青年志愿者”等諸多榮譽稱號。
  他到沛縣張寨鎮(zhèn)任村官后,不忘初心,繼續(xù)資助困難學生。除此以外,還牽手142個困難家庭,并籌建沛縣大學生愛心協(xié)會,開展一系列公益活動。
  他就是王景光,一位典型的“80后”中國小伙兒。工作后,依舊扎根鄉(xiāng)村,致富百姓,依舊堅持一顆赤子之心對待當?shù)乩习傩铡?br>  “為了工作,咬咬牙,省錢買了輛500塊錢的二手摩托”
  2012年7月,作為省委組織部選聘的大學生村官,王景光來到了沛縣,他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到張寨鎮(zhèn)李廟村擔任村支部副書記,輔助老支書做好村里的工作。
  李廟村在張寨鎮(zhèn)算是一個大村,共有7個村民小組,人多事雜,為了做好村里的工作,王景光拿著村民的花名冊,挨家挨戶地走訪了解。
  李廟村距離鎮(zhèn)政府駐地有10多里的路程,每天騎輛破自行車來回奔波,王景光感覺實在不方便。于是,他產生了換輛交通工具的念頭,可自己剛參加工作,要買也只能買輛舊的。為此,他說:“為了工作方便,我咬咬牙,500塊錢買了輛二手摩托?!?br>  “為了治好張廟,專門買了《孫子兵法》,連三十六計都用上了”
  2014年5月,經組織安排,王景光到張廟村擔任黨支部書記。相比較李廟村來說,張廟村的情況更為復雜。村班子集體渙散積病已久,連續(xù)12任村支書全部外調,集體收入為負數(shù),老百姓沒有致富門路,群眾上訪事件時有發(fā)生。經過兩個月的觀察,他思前想后,不斷總結,最后決定“智取”。
  王景光說:“為了治好張廟村,我專門買了本《孫子兵法》,連三十六計都用上了。”他把三十六計打印下來,貼在村委會辦公室的墻壁上。每天坐下來,看一眼,慢慢琢磨,對什么人,說什么話,用什么方式,很快村班子集體越來越團結,工作也越來越好開展。
  對于村民,王景光則按照一個村選一個代表的方式,親自拜訪。王景光認為,想讓老百姓真心地信任自己,只有真心為他們著想,為他們辦實事,他們才能打心眼里認可自己。
  接下來的四年間,王景光還多方協(xié)調資金和有關部門,為村里新增各種設施,改建學校。甚至花時一個多月,為村里修了一條長1.7公里通往民心的水泥路。在張廟人的眼里,千里遙遠來自外地的大學生支書心里還真的想著咱老百姓。
  現(xiàn)在的張廟村,班子強,人心齊,干勁足,全縣唯一一家省級支部書記工作室就建在了這里。
  “最重要的是能夠帶領群眾土里刨金,共同致富”
  要想真正搞好農村工作,僅僅靠拉家常那是遠遠不夠的。王景光說:“最重要的,是能夠帶領群眾土里刨金,共同致富?!?br>  初到張廟不久,王景光將眼光瞄向了村東的100多畝大土坑。雖常年荒廢,也未嘗不可做做文章。最終,他以每畝120元的價格和村委會簽下了租期30年的合同。
  當年10月,在組織部門和鎮(zhèn)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他的辛苦努力與勤奮求教下,他和別人一起成立了大學生村官創(chuàng)業(yè)園。一個集魚蝦垂釣、散養(yǎng)雞鴨、瓜果采摘、蔬菜花卉種植于一體的農業(yè)生態(tài)園很快也呈現(xiàn)在人們面前。
  隨后,他又組織村民成立了漢源采摘農業(yè)合作社,引導村民抱團發(fā)展。2013年6月,王景光帶頭注冊成立了沛縣鼎耀生態(tài)園。同年12月,他通過招商引資的形式,聯(lián)合徐州博源農業(yè)示范園成立了沛縣大學生村官創(chuàng)業(yè)實踐基地,組織建立了示范園黨支部。
  昔日落后的張廟村,如今一躍成為了先進村。示范園負責人李康介紹,現(xiàn)在算上土地流轉的租金,加上打工的勞務費,再加上技術提成,一畝地會產生15000元的效益,在張廟呆了四年,他筑牢了一個村班子,住牢了一方民心剛到沛縣的時候,王景光聽不懂一句當?shù)卦?,當?shù)厝艘猜牪欢f的話。六年過去了,王景光不僅能聽懂當?shù)卦挘疫€會說當?shù)卦?,儼然成了個“沛縣通”。沛縣人也把他當作了朋友、親人。
  打個的士,大多數(shù)出租車師傅認識他,夸他,這個小伙不錯。
  買輛二手摩托車,和店老板成了好朋友。每年秋收夏種,抗旱防火,店老板張尊鋒都會免費送去遮陽傘和帳篷。
  村里修路,給買馓子的大娘墊了十塊錢,大娘到哪都說他仁義。現(xiàn)在大娘去世了,可王景光墊錢給大娘買馓子的故事依然為鄉(xiāng)親們津津樂道。
  去街上澡堂洗澡,即使夏天不營業(yè),也會讓他用太陽能洗,而且還免費為他理發(fā)。他和店老板處得像親姐弟倆……附近街坊鄰居,百分之八十以上都認識他,都敬佩他的為人,都稱贊他為張廟老百姓辦的實事。
  王景光說:“在沛縣,我有一個干爹干娘,兩個二叔二嬸,兩個姑姑姑父,一個四叔四嬸,一個師父師娘,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他們對我比自己的孩子還親。他們都說,孩子,你家那么遠,一年只能見一次自己的親爹親娘,你爸爸媽媽得多難受,我們比你的爸爸媽媽幸運多了?!?br>  他說,假如哪天他離開了張廟,他希望村民記住自己,記住那個從西北來的大學生村官,記住“小王兒”。
  他說,即使哪天他離開了沛縣這方熱土,他也永遠不會忘記沛縣的這些親人。因為,他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和記憶都留在了這里。
  一位遠在他鄉(xiāng)的年輕人,走出大山,又重踩大地。有人質疑,有人感嘆,有人景仰,有人不屑。米蘭·昆德拉說,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實。王景光將美好的青春無悔的奉獻在異鄉(xiāng)的土地之上,每天掬起一抔溫暖的泥土,和鄉(xiāng)親們打一聲招呼,沒有錦衣玉食,沒有豪言壯語,這才是一個真實的中國青年。
  “作為兒子我虧欠父母很多,每次打電話連一句 ‘爸爸媽媽你們過得好嗎’我都問不出口。”王景光最后有些哽咽地說,這是他唯一的遺憾,但是我卻把他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夏憶羽 許翠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