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這草,這樹□譚燚


看到生態(tài)E園魔草種植的小草,感覺很有趣,就買了一件,周一的時候擺到辦公桌上。這是一件潔白的像“凸”字形的小瓷具,造型是一對俯下腰對著頭接吻的卡通小兒女,碰在一起的兩個小腦袋就是托盆,里面用薄紗布包著褐色的種子,看不出半點生機。
  起初我懷著熱切的心情澆水,盼望著小草發(fā)芽,但三天過去了,四天過去了,五天過去了,那光光的腦袋一直沉默著。聽別人說,這種小草很可能種子不好長不出的,也許我買的就是這種不好的種子吧!這樣一想,感覺這光禿禿的東西,擺在眼前有些不尷不尬,就隨手推到桌子角落里去了。
  周一上班,我忙完手頭的工作,無意中看到,兩天的周末沒澆水,兩個光禿禿的小腦袋已經(jīng)干干的了,有點過意不去,便時斷時續(xù)地澆了幾次水。又幾天過去,仍沒見任何動靜,內(nèi)心也就沒了盼望。
  再上班時,我不禁想:已經(jīng)兩周了,這小東西肯定不能發(fā)芽了。這個念頭閃過的同時,我吃驚地發(fā)現(xiàn),在小腦袋上,冒出幾根細細的草芽,雖然比頭發(fā)粗不了多少,只有四五毫米高,但筆直樹立著,頗有一點無畏的精神。我欣喜地端到眼前細看,除了幾根冒出頭的草芽,紗布下面還有幾個小小的芽也在努力往上鉆!欣喜之余,我感到有些慚愧:我沒有確信它的生命力,沒有盡心去培育它,而且內(nèi)心里我已經(jīng)放棄它了。
  幸好,它只是小草,它不懂得傷心,它只是憑著生命的本能,努力汲取水分和養(yǎng)料,努力發(fā)芽生長。別人是否相信它的力量它不在意,澆水多少它不抱怨,是否放棄也并不影響它。它只是草,它堅忍地承受著,堅定地生長著,堅決地向上著。
  我突然很佩服這種“草性”。作為萬物之靈長的人類,具有更高級的“人性”,有敏銳的五官,有強壯的四肢,有豐富的感情,有神奇的智慧。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我們,卻經(jīng)常超越不了質(zhì)樸而簡單的“草性”。當周圍的環(huán)境不佳時,我們往往容易悲觀;我們擁有很多,卻使我們身心疲憊;我們奔波追尋,很多時候只不過是原地踏步;我們品味喜怒哀樂,最終結(jié)論是“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我們的智慧發(fā)展到虛無、后現(xiàn)代,卻導致質(zhì)疑、頹廢。更有多少人,有困難選擇退縮逃避;受到打擊就放棄理想信念;感情受到傷害,就不再相信愛。相對“草性”而言,“人性”是多么容易受傷,多么孱弱?。?br>  為挽救“人性”的孱弱,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求助于“鈍感力”。他的《鈍感力》一書中講到“現(xiàn)代人過于敏感往往容易受到傷害”,而“鈍感力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他認為“鈍感力不是麻木,不是回避,而恰恰體現(xiàn)了對生命的熱愛和尊重?!扁g感力并不神秘,佛家講心如止水,道家講無欲則剛,殊途同歸而已。耐人尋味的是,人類修煉、追尋、探索才可能達到的堅強、從容、淡定,實際上在生命開始之初已經(jīng)具備。但隨著人類離開自然越行越遠,最終成了邯鄲學步。
  走在路上,看到一株法桐,粗粗的軀干歪曲著,一側(cè)有一個大大的中空的樹洞。多少年來蟲蛀、風吹和雨侵,曾經(jīng)的傷口變成了樹洞。它坦然地展露著自己的傷口,寬容地笑納所有的傾訴,從容托起一樹的枝繁葉茂。
  這草,這樹,讓我感到慚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