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登泰山隨想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清明時節(jié),我終于有幸登上了朝思暮想的泰山,感受中華文明的千年厚重。
  4月的春天,寒風(fēng)依舊料峭,可是泰安的杏花還是開了,柳絲也吐出了嫩綠,泰山腳下的一切仿佛都是那么的暖意融融。仰望岱宗,登高必自,我和朋友踏著明媚的春光,就邁開了登臨泰山的第一步。天藍水碧,風(fēng)柔日暖,青石階小路蜿蜒而曲折,蒼松翠柏挺拔而俊俏,映入眼簾的正如石刻上所說———“蟲二”(意指風(fēng)月無邊),突然間,耳邊閃過鳥兒一聲清脆的鳴叫,心里更是有了一種說不出的欣喜與舒適。斗母宮、碧霞祠、孔子廟香火繚繞,神靈塑像面前站滿了上香的祈愿人,看著他們虔誠的神情,我突然之間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那是一種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崇拜文化的強有力的沖擊!中華民族是一個有信仰的民族,信仰正義,信仰“大同”,在這個信仰逐漸缺失的年代,我想我們更應(yīng)該像那些燒香的信眾一樣,堅守著我們的信仰,信仰和諧,信仰善惡必報,信仰國家和世界的大同。
  從紅門到中天門,從中天門到南天門,我們一路都在感受著泰山的自然,感受著那些歷史的遺跡———碑刻、題字、典故、傳說,一路走來,處處是無限的風(fēng)光美景,處處是歷史文明的殘留。過了天街,我們登上了主峰玉皇頂,登高望遠,俯瞰群山,心情自然是無比的激動。遙想當年,孔夫子登高自卑,漢武帝拜天封禪,杜甫一覽眾山之小,那是怎樣的一種大氣!時過境遷,物是人非,但巍巍岱宗卻是依然。泰山早已超越了時空,成為中華文明的一種象征與寄托,它承載的已不僅僅是靈山動水,更是中華上下悠悠數(shù)千年的文明積淀。站在玉皇頂,我們極目遠望,看著晨曦在暖暖的陽光里緩緩地消散,看著綠色在一個又一個的山頭逐漸彌漫開來,此時此刻,我們仿佛已經(jīng)完全融入泰山的春天里。
  自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歷史的車輪已經(jīng)碾過兩千多年的時間。在這兩千多年中,有多少文人墨客、達官顯貴曾在此登高望遠、嗟嘆人生!石碑上的文字已被時間風(fēng)化得模糊不清,可是依然記錄著許多年前那些歷史的場景;廟宇道觀不斷的香火,也依然是從遙遠的古代繚繞到現(xiàn)代化的今天。遠望唐摩崖上的金色大字,近讀山壁石碑上那些光怪陸離的文字符號,我們不得不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這是我們中華文化積淀的厚重!兩千年,多少風(fēng)流人物來過泰山,拜天也好,求愿也好,開闊胸襟也罷,他們的故事和傳說早已融入這座東方的神山。四槐樹、五大夫松……這些歷史的故事早已成為泰山的一部分,向人們展示歷史上那些值得訴說的回憶。俯仰天地,回望歷史,在這座記憶著歷史的文化名山,我更多地感覺到華夏文明的不可承受之重。文明的厚重,讓我深深地感覺到傳承創(chuàng)新中華文明,任重而道遠!
  暖暖的陽光洋洋灑灑地潑向了山間,曬得一切都是那么地暖洋洋!我想,我們的文明也會像這些暖暖的眼光一樣,飄向世間的每一個角落。陽光溫暖了我們的身體,文明也會溫暖我們正在逐漸失去感覺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