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選取怎樣的新聞照片上版面?

在報社當編輯、上夜班時,眼前有一大堆照片,每天要選出一些上版面,有的照片是單獨發(fā)表,有的照片是配合相關文章發(fā)表,有的照片是組成“圖片專欄”發(fā)表。

那么,怎么樣的照片才能引起編輯的注意、才能入選并在報紙上刊登出來呢?歸納起來,以下幾類照片是比較受歡迎的,是采用率比較高的。

 

見證時代進程的照片

新聞圖片最重要的特點是具有新聞性,它必須是能展示新聞現(xiàn)場的、表現(xiàn)新聞人物形象的。它可以使讀者直觀地看到新聞事實,產(chǎn)生親臨現(xiàn)場的感覺。這樣的照片,配以圖片說明,就能獨立成為一條完整的新聞報道。有的好照片甚至能登上頭版頭條的位置。而那些內(nèi)容陳舊的、事件過時的照片自然就得不到采用。

與文字新聞一樣,新聞照片要講究新聞價值。那些題材重要、接地氣、有教育意義、能見證時代進程的照片值得拍攝與推廣。

1951年2月中旬,在志愿軍某部政治部擔任攝影組組長的黎民拍攝了《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的照片。部隊過江后,他把這張照片的底片小心翼翼地包好,寄往解放軍畫報社。不久,照片就發(fā)表在1951年第4期《解放軍畫報》的扉頁上,并被當時全國各地的報刊普遍刊用,同時還榮獲了志愿軍總部二等獎,陳列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nèi),為歷史留下一個不朽的見證。

圖一:《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照片.jpeg

《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照片

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原副秘書長、希望工程標志性照片《大眼睛》的拍攝者解海龍說,新聞照片要承載“記錄現(xiàn)在,告訴未來”的使命。新聞攝影要求記錄絕對的真實,真實記錄才是新聞攝影的生命。在此基礎之上,能夠承擔起社會責任的攝影作品,則具備了“改變未來”的力量。他拍攝的《大眼睛》照片幾乎成了當年一個時代的象征。

圖二:希望工程標志性照片《大眼睛》.jpeg

希望工程標志性照片《大眼睛》

現(xiàn)在有一種擺拍的照片和視頻,自稱是為了鼓勁,實際上是假照片、假視頻。這種照片和視頻由于失去了新聞真實性原則,不僅不應提倡,而且需要抵制。

 

視覺沖擊力強的照片

一張好的新聞照片只有一個視覺中心。筆者在選新聞照片時,喜歡選那些一下子就吸引眼球的照片,選那些只有一個聚焦點的照片,而放棄那些有兩個三個重點地方的照片,放棄那些既形散又神散的照片。

在當年越戰(zhàn)期間,有一張《火燒赤身女孩》的照片震驚世界,甚至引發(fā)越戰(zhàn)結束。照片中裸跑的女孩名叫潘金福,白磷彈襲擊了村莊,小女孩身上燒著了,她哭著邊脫衣服邊跑。這張照片有強烈視覺沖擊力,獲得了普立茲獎與1972年的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獎。

圖三:《火燒赤身女孩》照片-1.png

《火燒赤身女孩》

抓住視覺中心這個概念,就是抓住了重點。當讀者看到一張沒有視覺中心或有多個視覺中心的照片時,弄不清楚你想表達的主題,照片就達不到報道新聞的目的。

優(yōu)秀的新聞攝影記者可以通過調整取景范圍、調整景深、加強色彩、選擇角度和追拍等手段來凸顯視覺中心,創(chuàng)作出一幅好的作品。如果用拼湊的、移花接木的手法來編造出沖擊力,最終必然會失敗。

2005年有一張新聞照片《中國農(nóng)村城市化第一爆》,曾憑富有沖擊力的“瞬間美”打動了評委,獲攝影比賽金獎。后來,網(wǎng)友指出此照片有電腦合成嫌疑,最終被取消了獲獎資格。

圖四:《中國農(nóng)村城市化第一爆》照片.jpg

《中國農(nóng)村城市化第一爆》

 

生動活潑的照片

藝術照可以擺拍,但新聞照片一定要抓拍,抓住那精彩的一瞬間。成功的抓拍是創(chuàng)作一幅優(yōu)秀新聞照片的關鍵因素 。只有抓拍,才能抓住真實和精彩的畫面。一位資深的攝影記者說過:“抓拍是攝影記者的一項基本功,需要擁有責任心、正義感、勇氣擔當和技術技巧?!奔o實攝影新聞攝影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抓拍。

而那些擺拍的照片,往住人物面部表情僵硬,動作走形,畫面凝固。還有一些PS過的照片,人物如懸浮在空中,事物也從而失真。有一些單位發(fā)表PS照片后被讀者揭露出真相,搞得十分被動,有的道歉,有的作檢查。

如轟動新聞界的照片《廣場鴿接種禽流感疫苗》和《青藏鐵路為野生動物開辟生命通道》,雖然均已獲獎,但最終被證實是經(jīng)過電腦合成處理的虛假新聞圖片。為此,不但取消了拍攝者獲得的獎杯和證書,有的登報向全社會道歉,有的被所在單位解聘。

圖五:《廣場鴿接種禽流感疫苗》照片.jpg

《廣場鴿接種禽流感疫苗》

圖六:《青藏鐵路為野生動物開辟生命通道》照片.jpg

《青藏鐵路為野生動物開辟生命通道》


有故事情節(jié)的照片

把新聞照片拍出故事,拍出矛盾沖突,拍出人的心理變化,讓讀者通過畫面體會照片中的深邃意境和豐富涵義,這是新聞攝影工作者應當追求的境界。要完成故事片式的新聞照片,首先要構思,在拍攝前,腦子里先形成一個生動的故事,然后設計畫面,最后才按動快門進行拍攝。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13日,還在上幼兒園的3歲的小男孩郎錚被埋一天后被救出。,解放軍戰(zhàn)士用擔架把他抬出。滿臉傷痕的郎錚舉起右手,解放軍叔叔敬禮。攝影記者捕捉到了這個畫面,一幅《生命的敬禮》好照片誕生了!

圖七:《生命的敬禮》照片.jpg

《生命的敬禮》

新聞照片要講腳踏實地的故事,講感人的故事,講改革發(fā)展的故事,講堅守初心創(chuàng)新奮斗的故事?!爸v故事”不是“編故事”。不能編一些假、大、空的故事來忽悠讀者,欺騙觀眾。

2004年,武漢某報記者拍攝的《非典時期的婚禮》曾得荷賽三等獎。這張照片看上去很有“故事”,新娘和新郎戴著口罩,伴娘托著新娘裙裾,一位柱拐杖的老人擦肩而過。然而,照片獲獎后照片上的新郎向攝影記者索賠,并告上法庭。引發(fā)人們這張照片是否擺拍與造假的討論。

圖八:《非典時期的婚禮》照片.jpg

《非典時期的婚禮》

 

反映人物精神的照片

新聞照片在很多情況下是拍人,要拍出人的精氣神。在我們的記憶中,王進喜、焦裕祿、雷鋒的形象往往是由一張照片而留下的,而這張照片正是最能反映他們精神面貌的那個瞬間。

現(xiàn)在有些新聞照片雖然拍攝的也是真人真事,但由于拍攝技術不佳、不熟悉被拍攝者對象,有的被拍攝對象過于緊張,造成拍出來的照片效果不好。怎樣才能使所拍攝的人物流露真情,親切自然,神態(tài)感人?攝影工作者只有深入地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才能成功。

一個好的攝影師,不僅僅是拍個照片,而是個社會活動家、美學家、文學家,具有政治水平和藝術水平,又有深厚的筆底功力,才能在觀察生活、分析事物中,在關鍵的時刻按下手中相機的快門。

優(yōu)秀的新聞照片不是“易碎品”,而是隨著時間的延續(xù)彌足珍貴。人民日報著名新聞攝影家蔣鐸老師在1968年10月1日拍攝過一張周恩來總理在天安門城樓上的照片。拍攝前,蔣老師發(fā)現(xiàn)周恩來總理比兩年前明顯消瘦和憔悴,心頭為之一顫。蔣老師抓住時機,按下快門,拍下了當天周恩來那憂郁的眼神、疲憊的神態(tài)。這張照片后來由中國美術館收藏。

圖九:《1968年10月1日周恩來總理在天安門城樓上》照片.jpg?

《1968年10月1日周恩來總理在天安門城樓上》

47年后的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盛大閱兵。當天閱兵結束后,一名網(wǎng)友找出蔣鐸老師拍的這張周總理照片,寫下了“這盛景,如你所愿”的微博,迅速在網(wǎng)上轉發(fā)和傳播。至9月4日上午,轉發(fā)量竟然超過一百萬!許多網(wǎng)友看了這句微博和這幅老照片,流下了熱淚。一張老照片,至今仍令人感動。

正如蔣鐸老師所說的那樣,新媒體時代,報、網(wǎng)、端、微、屏齊發(fā)力、共相融。新聞攝影機遇更多,舞臺更大。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新聞攝影記者要與時俱進,增強“四力”,以生活為師,深入探尋新聞攝影規(guī)律,不斷創(chuàng)作出更多生動鮮活、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

 

(作者系人民日報資深記者、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培訓部主任)

 

 

注:文中圖片均由筆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