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學會“間接性導語”,寫作又多一招!

學會“間接性導語”,寫作又多一招!

導語在消息寫作中的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人曾說過:“導語寫好,消息就至少寫好一半?!币虼?,我們應當十分重視并研究寫好導語。

導語有直接性與間接性之分,如果既掌握了前者,又學會了后者,寫作多了一招,何樂而不為?

 

兩種導語  各有千秋


在消息導語的寫作中,通常是用直接性導語。

直接性導語是最常用的一種導語寫法,即開門見山,把新聞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集中概括、簡明扼要地寫在新聞稿的最前面。

另外一種導語,叫做間接性導語,又叫延緩性導語。

這種導語在新聞稿的開頭,只是突出某一個最生動的事實,或者是寫感受到的現(xiàn)場氣氛,還可以用引用軼事、制造懸念等手法來引起讀者的注意與興趣。

學會運用間接性導語,使我們又增加了一種寫作的手法,在必要的場合“亮”一下,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報道別出心裁,勝人一籌,獲得贊許。

 我們來看以下這條間接性導語,用的是“懸念法”:

9月初的一天早晨,從鐘祥縣開往武漢的長途汽車就要起動了??既×吮本┐髮W的農(nóng)家子弟柯洪云歡歡喜喜地登上了汽車。這時,一位中年婦女急急忙忙地趕來,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們以為,這一定是這個學生的媽媽??墒?,人們怎么也沒有想到,這位婦女卻是柯洪云的老師。

這個導語設置了一個懸念,為什么老師要趕到長途汽車站送棉大衣?肯定有故事。這就吸引了讀者繼續(xù)往下看。往下再講整個事情的過程,讓讀者知道全貌。

 

先有感性  再達理性


間接性導語的巧妙之處,在于它是讓讀者先有感性認識,先寫一些看到、聽到、想到的形象的東西,再引導讀者進入理性認識,從而達到強化新聞效果的作用。

有一條間接性導語這樣寫道:

“六萬一千元,一次?!?nbsp;“六萬一千元,兩次。” “六萬一千元,三次?!薄俺山唬 ?,25日下午,起拍不到5分鐘,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取消車輛首場拍賣會的第一輛公車拍出。

把拍賣師的語音直接寫在新聞的開頭,讓人如親臨其境,親聽其聲,然后再寫拍賣會的全部成果。這樣寫,很生動,很鮮活。

有一條消息,講的是出租車司機通過在車上遺忘的物品協(xié)助警方破案。如果用直接性導語可以這樣寫:

今天,一位出租車司機由于將竊賊忘帶走的贓物交給警方,幫助破獲了一起大案而榮獲三等功。

然而,寫這條新聞的人卻另辟蹊徑,把一個反常的現(xiàn)象(不把失物交回失主而獲獎)展現(xiàn)人們眼前,讓讀者先是“驚”一下,收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

他是導語這樣寫的:

人們大都因為將遺失物及時送歸原主贏得贊譽,但一名出租車司機卻因為沒有這樣做而受到表彰。今天,他榮獲了三等功證和獎金。

不是直接敘述新聞事實,而是通過迂回曲折的手法表達主題,這便是間接性導語的功效。

以下這條間接性導語是這樣寫的,用的是“鏡頭法”:

一眨眼之間,他已在青藏高原奮戰(zhàn)了27個春秋了。原來的滿頭青絲,現(xiàn)在已染上了祁連山的霜雪;臉上的皺紋,就像是風沙雕刻的痕跡。這是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科技工作代表座談會上,高級地質(zhì)師胡賢農(nóng)給記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這種用速寫或快鏡頭的描寫手法,先寫直觀形象,再寫人的行為與精神,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一消息  兩種導語


同一條消息,可以用直接式導語,也可以用間接式導語。1987年11月,中國癌癥基金會組織建造的“戰(zhàn)癌女神銅像”在北京落成,許多家報紙發(fā)了這條消息,我們看以下兩條消息的導語,一條是直接性導語,一條是間接性導語。我們來比較一下:

直接性導語:

昨天,一尊3.5米高的仿古青銅戰(zhàn)癌女神塑像,傲然聳立在中國醫(yī)科院腫瘤研究所廣場上,她身材修長、秀發(fā)如瀑,雙手高擎智慧之劍,腳踏一只巨型螃蟹。

間接性導語:

一只十腳螃蟹被一位女神牢牢踩著,女神手托一把利劍,雙目堅定地望向遠方----象征著我國人民同癌癥作斗爭的戰(zhàn)癌女神銅像今天在北京落成。

間接性導語不是先說時間,而是先說形象,讓人對抗癌女神印象更深。同時,在用詞上,間接性導語中的“牢牢踩著”“利劍”“雙目堅定”等詞匯,突出了戰(zhàn)癌決心,緊扣主題,顯然要比直接性導語中用“身材修長、秀發(fā)如瀑”等詞匯要強。

 

抓住瞬間  精心設計


要寫好間接性導語,就要善于抓住最精彩的瞬間。

我們再看《人民日報》2004年5月26日第11版上《中德燃料電池車比肩駛過天安門》這條消息的導語:

“過來了,過來了!”,時鐘指向13時16分,一列特殊的車隊駛過天安門城樓,駛向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兩輛分別由中國和德國制造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走在車隊的前列。掌聲響起,越下越大的雨水中,700多名參加國際氫能論壇的中外專家共同慶祝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時刻。

這段間接性導語是以場景描寫開始的,然后引出主題。

這則報道見報后一炮打響,共有30多家中外網(wǎng)站進行轉載,并獲得2004年度中國新聞獎二等獎。

 

寫導語的方法很多,可以用概括敘述法、懸念鏡頭法,也可以用擬人引喻法、提問作答法,還可以用小中見大法、聯(lián)想假設法,等等。不論用哪種方法,都要在新鮮、精練、準確、能引起讀者興趣上下功夫。這樣,我們寫出的導語就會“活”起來,“動”起來,讓人難忘而又有回味。

 

(作者系人民日報資深記者、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培訓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