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悠悠甜酒情

前幾日,母親打電話告訴我:今年的甜酒釀好了,發(fā)酵過程很順利,“酒釀”溢出很多,酒味醇香甘甜,她已經(jīng)用土壇子給我密封保存好,等待我春節(jié)回家過年時再拿回來享用。

闊別故鄉(xiāng)多年,雖然已經(jīng)很久沒有品嘗過由母親親手釀造、新鮮出爐的甜酒味了,但對甜酒的那份鐘愛非但不減當年,反而變得愈發(fā)濃厚。釀制甜酒,是母親幾十年來一項日常的冬季活,每到農歷冬臘月間,母親就會到集市上買些“酒藥”(丸子型酵母),然后選擇一個雙日子熬更守夜的開始釀酒。

小的時候,我不懂母親為什么非要選擇在雙日子和在深夜釀酒,我認為那是母親迷信思想在作祟。后來聽父親說:釀酒是一項細致活,也是一項技術活,容不得半點粗心和馬虎,否則是釀不出好的甜酒來的。母親選擇在雙日子釀酒,純屬是為了圖個吉利;至于為何選擇在深夜,是因為白天人多事雜,母親無法全身心投入到釀酒中。

我深深記得,每到釀酒當天,父親總會在下午就提前把火房里的柴劈好,而母親則會把糯米用水淘洗干凈后浸泡。到了夜幕降臨之時,父親把火燃得旺旺的,母親把浸泡到位的糯米用大木蒸子蒸熟后,晾在簸箕里,等溫度冷卻適宜后再放入酒藥,來來回回地攪拌均勻,最后再用塑料袋子將攪拌均勻的糯米密封起來,用背簍裝好,放在火爐邊進行發(fā)酵。

 從表面上看,釀制甜酒程序似乎很簡單,其實不然,它對室內溫度要求很嚴格,不能過高也不能偏低,溫度必須適宜,不然會發(fā)酵不成功。同時,酒藥的量也顯得很重要,不能多也不能少,放多少少酒藥要根據(jù)糯米量進行合理調配,很多人釀酒時都會選擇用稱來配置酒藥量,而母親煮酒多年,向來都是憑自己的經(jīng)驗來添加酒藥,而且從未失誤過。她釀制的甜酒,始終是全村子最醇香、最甘甜的。

在甜酒發(fā)酵期間,母親基本都是大門不邁二門不出,她每天守在火房里添加炭火,用心觀察著甜酒的變化。那時候,我也喜歡每天陪著母親坐在火房里,一邊吃著柴火洋芋和烤紅薯,一邊不停的去探聞塑料袋里的甜酒是否產(chǎn)生了甜味。

 通常來說,在溫度和酒藥量都適宜的情況下,糯米在發(fā)酵后第三天就會產(chǎn)生明顯得甜味,然后味道逐漸變濃,直到塑料袋子開始“冒汗”、酒釀從袋子的底部溢出,就意味著新鮮的甜酒可以出爐食用了。

新鮮出爐的米酒醇香甘甜,味道特別的正宗,可算得上農村一道名副其實的美味甜食。每次甜酒出爐,母親都會為我們盛上滿滿的一大碗,讓我們吃個盡興,吃個開心。當我們津津有味的品嘗著母親釀制的甜酒,都感覺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而母親則樂在眼里。

聽母親說:發(fā)酵成功出爐后的甜酒是不能長期敞存的,所以甜酒出爐當天,母親除了舀一些給村里鄰居們品嘗之外,其余的甜酒在完全冷卻后會立即用土壇子裝起來密封好,存放在屋里陰涼的角落里,等食用時再打開,以防漏氣變質變味。

我記得,密封存放后的甜酒多少就會有一股辣味和酸味,就不能直接食用了,但它卻是煮湯圓、粑粑、和酒水最好的調料,也是農村人招待親戚朋友必不可少的甜食。母親釀制的甜酒,甜得自然純樸,不像白砂糖、冰糖那般膩嘴,所以每次親朋好友們品嘗后都會津津樂道。如果是甜酒水,總能喝上兩大碗,若是甜酒粑和湯圓,總能連湯帶水的吃完。

如今,農村人的生活條件變得越來越好,市場上的甜酒和取代甜酒的飲料應有盡有,很多人家已經(jīng)不再有釀制甜酒的習慣,唯有母親依然保留著這份情懷,繼續(xù)為我們釀制甜酒,直到她慢慢老去。 母親釀制的甜酒,在我們三姐妹的眼中和心中,是永遠不可替代的甜食。所以每次聽母親說甜酒釀好了,心中總會莫名的生出一股濃濃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