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這次采訪為何“要穿最破的衣服”?

?
古人說:“禮者敬人也”。
禮儀是一種待人接物的行為規(guī)范,是人們交往的藝術(shù)。在日常生活要講禮儀,在新聞采訪也要講禮儀。
有一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新聞系學生記者團正準備外出釆訪,學生們的心情特別激動。在采訪出發(fā)的前一天晚上,指導(dǎo)老師提醒大家,明天“要穿最破的衣服”。
第二天早上,學生們都穿著了自己平時不穿的洗干凈的舊衣服來見老師,老師笑著說:“還行!”于是,這群學生記者就上路采訪了。

這是為什么呢?




記者服裝有講究


這次采訪為何“要穿最破的衣服”?
原來,這是指導(dǎo)老師是依據(jù)采訪禮儀向?qū)W生們提出的要求。因為他們這次采訪的對象不是機關(guān)干部,也不是運動員,而是“拾荒部落”。說得通俗一點,那就是去采訪那些“撿垃圾”和“收破爛”的人。學生記者團要面對面向他們了解情況,采寫一篇關(guān)于再生資源回收狀況的報道。
拾荒者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一群人,一般來說,穿著比較簡單,甚至有點舊。如果去采訪他們時,男士西裝領(lǐng)帶,皮鞋锃亮,女士濃妝艷抹,裙子超短,與拾荒者的反差太大了,容易引起反感,采訪可能失敗。穿著與他們相似的服裝去,心理接近一些,采訪就會方便不少。
人的衣服除了御寒、美化功能外,還有社會功能。為此,社會上有各種的工作服:警察的、醫(yī)生護士的、環(huán)衛(wèi)工人的、禮儀小姐的……此外,我們還可以看到,官員們在大會堂開會時,穿西裝、打領(lǐng)帶,而當他們下到基層去做調(diào)研時,常常穿的是茄克服或襯衣,即使穿西裝,也是不系領(lǐng)帶的。這就是社會環(huán)境對服飾的一種要求。
采訪時,要尊重你的采訪對象,讓采訪對象感覺到舒服,感覺到是被重視、被尊重,這樣的采訪才會順利。而記者的穿著打扮,往往會給人以深刻的第一印象。

有一天,外國某知名金融機構(gòu)的總裁來華訪問,接受了國內(nèi)十幾家財經(jīng)媒體記者的專訪。采訪結(jié)束后,總裁對自己的公關(guān)人員抱怨,懷疑邀請來的是不是專業(yè)的財經(jīng)記者,或者有人對這次采訪不夠重視。原來,總裁看到前來采訪的個別記者穿著非常隨便,男記者穿著短褲、涼鞋,有的女記者則穿著低胸露背的夏裝。這與總裁的西服革履和五星級酒店貴賓廳的場合都不相稱。

 



站坐談吐講禮儀


采訪禮儀是記者的必修課,它貫穿于采訪前、采訪中、采訪后全部過程中。
采訪前期的準備除服飾外,要了解采訪對象基本情況,作些資料準備。還要列出采訪提綱,想好要提的問題。同時,準備好采訪用具:挎包、筆、采訪本、相機、錄音筆等。
與采訪對象見面時,無論是握手、作揖、碰肘,都要彬彬有禮并致以問候。
在采訪中,記者的體姿很重要。俗話說:“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一個人的坐姿站姿,在一定程度上會反映出這個人的教養(yǎng)。與人交談時,記者把雙手或一只手放在褲袋中的姿勢,是擺架子和不嚴肅的表現(xiàn)。這樣的姿態(tài),采訪對象會感到不被尊重,拉大了情感距離。
坐著采訪時,不能過于隨便,“葛優(yōu)躺”肯定是不行的,翹二郎腿或不停地抖腿也是不妥的。有一位很瘦的電視臺女記者,坐著采訪時不但翹二郎腿,還把腿做成麻花狀,受到觀眾批評。
    在提問時,宜用祈使句,比如,"請您談一下這方面的情況好嗎?""您能不能告訴我您對此事的看法"等。不能用生硬、尖厲的語氣,而應(yīng)落落大方,不亢不卑,思路敏捷,既犀利又不失禮節(jié)。

采訪能達到聊天、談心、講故事的境地,那是最佳的狀態(tài)。當然,也不能漫無邊際的聊,而應(yīng)圍繞主題,注意細節(jié),力求深入。



攝影應(yīng)當守規(guī)矩


攝影記者在采訪時,同樣要注意禮節(jié)。雖然攝影記者有一定的“特權(quán)”,允許全場跑動,但也要注意儀態(tài)與影響。
有的攝影記者為搶占有利的位置與角度,常與同行發(fā)生爭執(zhí)。有的自詡為大牌記者,對人群大聲嚷嚷:“走開,走開,讓我先拍!”有的不顧觀眾視線在會場前亂竄。
在某個論壇上,一位政府的高層官員正在臺上致辭,一位報社的攝影記者舉著“大炮”鏡頭,沖到演講臺前,一通拍攝。拍攝過程中,不僅閃光燈閃個不停,而且他還不停地變換位置、角度,時間長達10分鐘之久。這位攝影記者的做法不僅干擾了正常的演講,讓致辭者感到不自在,而且擋住了臺下聽眾的視線。
有的攝影記者還有“越界”的壞習慣。一場賽馬比賽,有攔桿圍著,他偏要越過欄桿去拍攝。有的未經(jīng)允許進入限制攝影的博物館、法院、展覽館等場地偷拍。還有的用望遠鏡頭拍攝私人場所的活動。有的成了“狗仔隊”,到處追蹤別人的隱私。這些,都是屬于不當行為。
1997年8月31日,英國王妃戴安娜因躲避“狗仔隊”的追蹤而造成車禍。即使在車禍現(xiàn)場,有的記者也不管救人,只顧拍照,甚至推搡救助人員與警察。這種做法,違反了采訪禮儀,喪失了道德。

禮儀是在儀容、儀表、禮貌和言談舉止等方面約定俗成的,是人們共同認可的行為規(guī)范。記者要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修養(yǎng),這樣才能夠得到他人的尊重,才能夠獲取更多的息,才能寫出和拍攝出最佳的新聞作品。

 

本文開頭時提到的學生記者團“穿最破的衣服”采訪“拾荒部落”的活動進行得如何?答案是:很成功。在老師的指導(dǎo)下,寫成了《“破爛王”傳奇的背后----京城拾荒者調(diào)查手記》并見了報,受到有關(guān)部門的重視和讀者歡迎,為這次采訪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作者系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培訓部主任、文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