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偉、馬德秀、胡偉在一起
中曾根康弘、蔡威、張杰為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揭牌
本報訊 10月24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成立五周年慶典大會在徐匯校區(qū)隆重舉行。來自海內(nèi)外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及社會各界的代表以及校內(nèi)師生四百余人云集一堂,共同慶賀學院成立五周年華誕。
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仲偉,校黨委書記、校務委員會主任馬德秀,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胡偉,教育部政治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張永桃,教育部公共管理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婁成武等校內(nèi)外領導和嘉賓出席慶典大會。慶典大會由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黨總支書記、副院長胡近主持。
五周年院慶活動,還包括授予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閣下上海交通大學名譽教授儀式暨演講會、兩場國際學術會議和三場公共管理論壇等活動,并宣告臺灣研究中心和日本研究中心成立。
中曾根康弘、蔡威、張杰共同為上海交通大學日本研究中心揭牌。中曾根康弘發(fā)表演講《亞洲的未來》。
王仲偉部長作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國正在日益走向世界,更需要加強對世界的研究和對自身的認識,建立這樣一個學院,加深對國際關系、國際事務、國際問題的了解,加強在公共管理、公共事務、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公共服務等方面的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十分重要和緊迫。學院雖然成立只有五年,但發(fā)展迅速,前景廣闊。他祝愿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越辦越好。
馬德秀在講話中指出,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在短短五年內(nèi)異軍突起,成為后起之秀,成為上海市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品牌和思想智庫,在于緊緊抓住了一些辦學規(guī)律:一是發(fā)展思路與戰(zhàn)略定位明晰準確。二是服務國家意識與社會影響力彰顯。三是以國際化為抓手做大做強。她提出,希望學院在現(xiàn)有基礎上切實走內(nèi)涵發(fā)展道路,通過改革和創(chuàng)新,在三個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堅持人才強院,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學院提升辦學質量的關鍵。二是在辦學模式和管理體制機制上形成突破,全方位提高學院管理水平。三是營造獨具特色的學院文化與學術氛圍,激發(fā)師生潛力和創(chuàng)造力。
張杰在“中心”揭牌儀式上致辭。他說,在中日友好和平條約簽訂30周年之際,中日關系無論在廣度還是深度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在這收獲碩果的時候,我們對中曾根康弘先生等朋友更心懷敬意。我們希望中曾根康弘先生接受上海交通大學名譽教授的稱號,并且能把這個稱號作為加強上海交通大學與日本人民和學界緊密聯(lián)系的又一條重要紐帶。
在熱烈的掌聲中,張杰校長向中曾根康弘前首相頒發(fā)了上海交大名譽教授證書,并為他佩帶了?;?。
胡偉院長代表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致辭。他說,“為民族立生命,為萬世開太平”是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的立院宗旨,本著這一宗旨,在學校領導的關心下,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五年來學院上下齊心協(xié)力,開拓進取,只爭朝夕,秉承“學術立院,學生為本”的理念,實施跨越式發(fā)展、學術立院、人才強院、和國際化的發(fā)展戰(zhàn)略,營造“博學、明德、奮進、和諧”的學院文化,培養(yǎng)“立學、立德、立身、立志”的“四立”人才。學院在成立不長的時間里,已經(jīng)在海內(nèi)外贏得了廣泛的聲譽,社會影響力與核心競爭力不斷提升。
來自有關方面的領導、專家、學者、學生代表張永桃、婁成武、陳玉琨、Joseph,Fewsmith、鐘曉敏、劉方等先后致賀詞。
原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名譽院長熊光楷上將特發(fā)來賀信。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國際政治學會(IPSA)副主席喬治·黑內(nèi)等也對學院成立五周年表示祝賀。普林斯頓大學威爾遜公共與國際事務學院、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中國行政管理學會、中國政治學會、中國國際關系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jīng)濟與政治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等單位發(fā)來賀信、賀電或派代表參加慶典大會。
上海主要媒體《解放日報》、《文匯報》、《新民晚報》以及新浪網(wǎng)、東方網(wǎng)等均對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成立五周年慶典活動予以了報道。
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是我校最年輕的文科學院之一,也是百年名校加快建設高水平、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的一個戰(zhàn)略步驟,并成為全國首批舉辦公共管理專業(yè)碩士(MPA)學位教育的單位之一。截至目前,全院已承接國家和省部級等縱向課題6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社會科學類優(yōu)秀成果獎20多項。(相關報道詳見二版) (楊姍 顧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