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鄭樹森:在平凡崗位中追求卓越





  名片夾:鄭樹森,中國工程院院士。1950年1月生于浙江龍游,1973年浙江醫(yī)科大學畢業(yè),1986年獲外科學碩士學位,1989年獲華西醫(yī)科大學博士學位?,F任浙江大學醫(yī)學院副院長、附屬一院院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際肝膽胰協(xié)會委員,美國肝移植學會委員,中華外科學會常委、器官移植學組組長,中華器官移植學會副主委、肝移植學組組長,衛(wèi)生部多器官聯合移植研究重點實驗室主任。他在器官移植領域成績卓著,擔任器官移植領域唯一的 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承擔國家十五攻關、863等重大科研項目。發(fā)表論文300余篇,主編《外科學》等多部專著、參編10余部;主編我國肝膽胰醫(yī)學領域首份英文期刊《HBPD0INT》。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非常高興今天晚上能來到寧波大學和同學們一起講一講 《獻身醫(yī)學追求卓越》這個題目。我從醫(yī)30多年,在浙江大學附屬教學醫(yī)院從事醫(yī)療教學科研的工作。今天我想把我的經歷和體會向大家做一個匯報。
  志存高遠73年我畢業(yè)于浙江醫(yī)科大學,畢業(yè)分配到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能分配到當時浙江省最大的醫(yī)院當然很高興,我當時就暗暗下決心———在這樣的教學醫(yī)院里一定要把技術學好,做一個有名的好醫(yī)生。
  我到醫(yī)院的第一個要求就是做一名普通外科醫(yī)生,到83年,經過十多年的臨床經驗以后,我考上了本校的碩士研究生。86年我了解到華西醫(yī)科大學有招收肝膽胰的博士研究生,華西醫(yī)科大學原來是美國人辦的,所以前身叫華西協(xié)和大學,非常有名,它的肝膽外科也非常有名。當時我碩士還沒答辯就到華西考博士了,而且考得很好。那時我已經成家有小孩了,我夫人很支持我,她說你一定要把這個博士學位拿到,否則就落后了。
  在華西醫(yī)科大學讀博士期間,由于我成績優(yōu)秀,提前了半年畢業(yè)。89年回到杭州,90年我去香港進行博士后的研究,主要從事器官移植,就是肝臟移植。
  為什么會從一個普外醫(yī)生到肝膽胰器官移植,主要因為肝病是我們國家的“國病”。我們中國人,乙肝病毒攜帶者有1.2億,中、末期乙肝病有800萬,每年肝癌死亡30萬。像這樣的病人到最后就患上肝臟硬化,硬化后變?yōu)楦伟?,不經過肝臟移植,可想而知是不能存活的。很多時候病人肝硬化后肝昏迷,幾乎80%到90%的人都會死亡。所以這就是我選擇最難的、最高精尖的、也是世界難題去攻克的原因,也是我要成為一個好醫(yī)生、一個有名的醫(yī)生所要努力的方向。
  天道酬勤90年到92年我在香港大學從事器官移植的研究。我從香港回來時,導師勸我留在香港,給我一個講師的職位。香港大學講師的職位一個月工資差不多7萬到8萬港幣,當時這個月薪我想也不低了吧,但是我還是要求回來?;貋硪院笞隽说谝焕闻K移植在93年獲得了成功。之后的十多年里,我們幾乎每年都有一個創(chuàng)新。到現在為止,做了767例肝臟移植?;铙w肝臟我們已經做了110多例,肝腎做了19例。我們做了這么多的肝臟移植,存活率跟美國比較還高,說明我們這項工作做得不錯。
  94年我們完成了多器官聯合移植、胰腎聯合移植。15年過去了這個病人還活著,這個是胰腎聯合移植亞洲存活最長的時間,他現在已經70多歲了,沒做移植以前他天天要打胰島素,每個禮拜要在醫(yī)院做三次透析,痛苦啊,幾乎奄奄一息。做過胰腎移植手術之后透析不做了,胰島素不打了,吃飯生活跟正常人一樣,生活質量當然也提高了。由于這個移植的成功,我們這個項目獲得了9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99年我又開展了肝腎聯合移植。這是肝功能衰竭肝腎聯合移植的病人,存活時間到現在有十年了。他是蕭山人,是目前中國肝腎移植存活時間最長的病人,同時他還參加了全國肝腎聯合移植就是器官移植以后的運動會并獲得了獎牌。到了2001年,我們在死體肝臟移植的情況下做了活體器官移植。病人是個小孩,先天性膽道閉鎖,一生下來就黃疸很深,唯一的辦法就是做肝臟移植。那么這么小的孩子肝臟哪里來,他的媽媽28歲,所以從他的媽媽肝臟移植了左外葉給他。這是當時全國最小的活體肝臟移植獲得成功的病例。
  由于我在多器官移植領域取得了一些成績,非常榮幸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得到老一輩院士的認可。我覺得這是我在醫(yī)學道路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但這不是我的終點,這僅僅是我的起點,絕不是說我當了院士就到頂了。
  德藝雙馨我們現在的醫(yī)學事業(yè)一定要培養(yǎng)良好的醫(yī)德醫(yī)風。這里面要注意不辭辛苦、講究奉獻、不圖回報,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待病人要富有愛心、同情心、責任心。你要做一個好醫(yī)生,就必須做到這一點。
  另一方面,我覺得作為一個臨床醫(yī)生我們不光是學好本領、看好病、開好刀,同時還要抓好基礎研究工作。2003年我們拿到了國家第一個器官移植“973”首席科學家,“973”項目是目前我們國家最大的科研項目,能拿到“973”的科研項目,作為一個首席科學家基本上確立了你在這個領域在全國的地位,跟美國NIH同步。經過5年研究,我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績。去年年底,我們又爭取到了第二個“973”首席,關于器官移植方面的第二個首席。除了這個以外,我還擔任了很多“十五”攻關、“十一五”攻關等等項目,應該說在我這個科研組的科研經費差不多有一個億。有了這么多錢,我才能招這么多學生干事,才能做出一定的成績,發(fā)表論文700余篇、SCI文章70余篇。同時我也非常榮幸這幾年主編《肝臟移植》等有十幾部書,還有教育部的規(guī)劃教材《外科學》。
  最后我寄予寧波大學“志存高遠,腳踏實地”這幾個字共勉。(錄音整理:顏利興,未經本人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