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鳥語花香和世間百態(tài)的吹奏者——簡評樓偉華小說散文集《骨哨》


  樓偉華(寧波《新僑報》總編輯)的作品以前看過不少,是陸陸續(xù)續(xù)地看,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竹筒巷故事系列,本地報紙上幾乎是發(fā)一篇讀一篇,有時碰面了也會與他談?wù)勛x后感,自然是多有夸獎。這是由衷的,我確實特別喜歡他的這個系列,覺得運用千字文,抒發(fā)有關(guān)世事人生的自我見解,這對于忙于工作無法坐下來長篇大論的他來說,非常合適。
  這些系列故事現(xiàn)在就編在他的的作品集《骨哨》中的第一輯。這些土得掉渣的竹筒巷人物,恰像是他的家鄉(xiāng)余姚的名土菜臭莧菜一樣,令人回味無窮。竹筒巷故事系列的體裁應(yīng)屬于筆記體小說,筆記體小說給我的印象大多是小故事小敘事但寓意深長,也多用的是春秋筆法,樓偉華自然深諳此道,他讓竹筒巷故事里那些地地道道的小人物在干著各自打鐵的、捕魚的、賣豬頭肉的或窮教書的營生時,展開他們的人生大故事,這些故事每一個都涵蓋著很深的時代色彩及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遷緊密結(jié)合后的種種因果,比如《洋妞》里那個叫阿翠的混血兒令人同情的身世遭遇;《蘭婆》里苦熬終身凄涼一世的主人公蘭婆的命運;還有《嫂子》里義薄云天的嫂子,她以轟轟烈烈的方式,完成了大愛的書寫,讓我在讀完之后,仍久久沉浸在一種感動里。
  我常常感嘆于他的故事小說的生動,這種生動自然歸功于他的文學功力。他的生動在于能讓他筆下的人物都各具個性特色,那些人物的性格都那么鮮明獨特,且大多都有點硬氣、犟氣和豪氣。而我知道,這也是生活中的他所尊敬和欣賞的人的標準。
  樓偉華寫這些故事時,筆頭很開闊,年代跨度一般都很大,而且他似乎還有一種很深的情結(jié):那些人物在竹筒巷里進進出出,但即使走得再遠,他們?nèi)孕南抵裢蚕?,并試圖延續(xù)、拓展那里古樸美好的傳統(tǒng)。這種回歸,其實也透露出作者本人對傳統(tǒng)文化和故土的眷戀及堅守之情。也許正基于此,他為我們虛構(gòu)了竹筒巷這么一個地方。這雖然頗有點模仿魯迅先生筆創(chuàng)魯鎮(zhèn)的意思,但在他,在我們眼里,覺得如此做并沒不妥,因為他的竹筒巷與眾不同。我們都為古老生動有趣的、樓偉華式的獨特的竹筒巷而高興。
  散文雜文及人物通迅是他這部書的另一重要部分,這是他另一部分重要的人生感想的忠實記錄。這個生活中總會有獨特想法的人,也常常習慣將一些奇思妙想用散文隨筆雜文等文法記下來,由此我也能在報刊上經(jīng)常讀到他這些短小精悍生動活潑的文字。也許是得益于他長期的新聞工作之便吧,這些文章的內(nèi)容包羅萬象,有關(guān)于當前教育的,有對文化現(xiàn)象的剖析和文化人的評傳的,有關(guān)于旅游、體育、醫(yī)學、地方戲文章的,也有不少時評政論、采訪筆記。他的文章最大的特點是言之有物,有的放“言”。這讓他的每一篇文章都顯得耐讀。也有一些大篇幅的,那都是一些人物專訪,這些文章相對比較長,因為是展開來寫的,還顯出細致的一面。我這樣說是有依據(jù)的,作為一個本地的新聞工作者,他不止一次做過我的專訪,每一次都會仔細地讀我的作品,讀有關(guān)我的作品評論,還以采訪的形式專門找我聊上半天,這使他給我留下了有心、敬業(yè)的印象,也因此,他寫我的專訪很出彩,大抵稱得上細致,準確,生動和詳盡。
  我讀他的這些散文類作品,也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他真的是個讀書人。是書生意氣,讓他的想法,帶著濃厚的儒家思想。比如講到一次有關(guān)“扶貧”的采訪,他感慨,要“貧而樂道”,他想讓那些暫時處于困難的人,追求一個“道”,要貧而不失志,要自強不息;比如《游戲規(guī)則》里說到規(guī)則的公正,他則歸結(jié)為“中庸”;比如《導游的段子》里有關(guān)“正聽”的問題,則很有孔子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意思;在《向雷鋒學什么》這篇雜文里,他呼吁的則是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回歸;而《甲申年說甲申》一文,更是重申了“為政以德”的理想……就是這樣一介書生,拿出了這部以自己獨特眼光看世界解說世界的書,優(yōu)美的文字和敘述,就像善奏者手里的那一支骨哨,將給我們帶來多少鳥語花香和世間百態(tài)的溪流來。相信我吧,打開這部書,他想告訴我們的,一定比我表達的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