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年來,您培養(yǎng)了眾多優(yōu)秀學生,可謂桃李花開滿園香。您指導的博士生殷曉斌的《海面風矢量、溫度和鹽度的被動微波遙感及風對溫鹽遙感的影響研究》獲2009年度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請以殷曉斌為例,談一談在博士生培養(yǎng)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您是如何做的?
劉玉光:首先,感謝海大信任我并且聘任我來海大工作。在海大工作近十年來,我培養(yǎng)了20余名研究生,指導研究生完成論文近百篇,其中被SCI收錄25篇。到目前為止,已指導8名學生獲得了博士學位,其中殷曉斌完成的《海面風矢量、溫度和鹽度的被動微波遙感及風對溫鹽遙感的影響研究》獲2009年度全國百篇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勵,我本人也因此獲得2010年度校長特殊獎勵。
怎樣培養(yǎng)學生呢?這要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說起。我自認為,作為教師為國家培養(yǎng)人才最能體現(xiàn)人生價值。所以,來海大后我將本科生教學和研究生培養(yǎng)作為自己的優(yōu)先目標。我對研究生素質的要求是:第一,積極進取的(aggressive);第二,立足于獨立完成科研任務 (independentre鄄search),第三,善于與他人合作(cooperation)。這三項素質是美國許多大學對研究生的基本要求,我拿來借用。我招收到的學生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學生有遠大抱負,知識扎實,素質好且非常聰明;第二類學生有抱負很努力,但不夠聰明;第三類學生讀研目的是找工作。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我采取不同的培養(yǎng)方法。
尊師愛徒,兩者不可或缺。首先,導師要愛護學生。我盡可能地為研究生提供較高的生活補貼,出海出差采用較高標準補助,參加課題給予津貼,寫出高水平論文給予獎勵,不讓學生向父母伸手要錢,不讓學生為吃飯發(fā)愁。我還為學生配備了較高級的沒有明顯噪音的計算機,讓學生有一個舒心的工作環(huán)境。此外,積極與學生溝通,對學生不輕易批評,堅持正面引導,及時解決科研問題,認真為學生修改論文———這些都是我的日常功課。
我很幸運,招收到殷曉斌、徐青、修鵬、宗海波、邢小罡、榮增瑞、劉雪源、劉亞豪等具有一流素質的一批學生。我發(fā)現(xiàn),導師付出一份心血,學生會有數(shù)倍的收獲。以殷曉斌為例,我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第一,在科研中,不但將我掌握的知識盡可能傳授,而且特別強調網上搜尋文獻的方法,因為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做出杰出的成績。第二,在科研方向和論文選題上與學生互動,讓學生明確他的研究在學術上的地位,借此激發(fā)他的遠大抱負。第三;一旦學生完成論文初稿,及時認真地為學生修改論文。由于老師選題準確,學生又勤奮,殷曉斌和徐青同學在本科畢業(yè)論文中就取得可喜成果,經過整理發(fā)表在中國科學雜志。研究生早出成果,這對學生是極大的激勵,后來兩人不但以骨干身份完成了兩項國家級科研課題的攻關任務,而且都以第一作者發(fā)表5篇SCI收錄的論文。
怎樣才算培養(yǎng)了高水平博士生呢?殷曉斌的回答給出了答案。畢業(yè)前他說:我現(xiàn)在滿腦袋都是idea(科研想法),就是時間不夠用。我認為這樣的學生具備了獨立科研能力,達到了培養(yǎng)目標。目前,殷曉斌在被動微波遙感領域的水平已經超過他的導師。此外,我鼓勵我的學生出國深造,目的之一是開闊眼界。除了殷曉斌在法國為歐洲空間局SMOS衛(wèi)星項目做博士后研究外,還有4名學生陸續(xù)出國聯(lián)合培養(yǎng),兩名學生在歐洲做博士后,1名學生在美國做博士后。目前,已經有3人回國被三所大學聘任。
記者:您撰寫的《衛(wèi)星海洋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在內容的廣度、理論的深度以及最新信息的跟蹤方面比國外同類教材有明顯進步,是最受學生歡迎的教科書;您主講的課程被評選為國家級精品課程;您率先開展的雙語教學,也是學生最喜歡聽的課;您在物理海洋與海洋遙感研究領域,始終站在國際學術前沿,取得了系列成果和突破。您對自己的學術人生有什么評價?
劉玉光:我在學術研究和人生價值觀上受到我的碩士導師余宙文和文圣常的教誨,他們的言傳身教使我懂得對待科研要一絲不茍,對待學生要愛護。在美國長達11年的學習和工作中,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提升了我對國內大學教育改革的理解,使我能堅持將本科教學和研究生培養(yǎng)放在優(yōu)先位置。
我在學術上取得的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三點:第一,我在美國讀博士學位期間關于海浪譜和海面斜率分布的研究對物理海洋學作出了原創(chuàng)性貢獻,為海洋微波遙感技術提供了物理海洋學基礎。我的博士論文在美國特拉華大學獲得了優(yōu)秀博士論文獎勵,我在美國物理海洋雜志(JPO)發(fā)表的兩篇論文在特拉華大學被評選為最佳論文,并被美國宇航局列為推薦的重要文獻。1997年我提出的海面斜率分布模型被編入國內“隨機海浪理論”教科書(專列一節(jié)介紹),也被美國教科書引用。第二,我撰寫的《衛(wèi)星海洋學》不但包含了國內外文獻的精華和本人多年研究成果,而且經過了在中國海洋大學8年的教學實踐。該書填補了國內在海洋遙感教學領域的空白,對科研也具有指導作用,被國內6所學校采納為教科書。第三,我在連續(xù)9年的本科生教學中,堅持采取科研訓練與教學結合,大大提高了本科生的科研素質和動手能力。在研究生培養(yǎng)中,我在海洋遙感與物理海洋交叉學科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流的人才。因為文革的耽誤,目前我取得的學術成績沒有達到我年輕時的奮斗目標;但是與同齡人相比,我又是幸運中的一員。
記者:博導要通過科研培養(yǎng)人,引領學生探求未知。您認為一個好導師的標準是什么?
劉玉光:我認為,導師之責在于育人,導師之要在于身教。一個好導師的標準應該是:在培養(yǎng)學生上要舍得時間,不懶惰不保守;在名和利上要為學生考慮,不剝削學生(例如,論文作者的署名順序上,給學生資助和勞務費上);尊重學生,平等待人。
做到這些并不容易。例如,財務規(guī)定學生出差費非常少(在美國學生與教授出差補助標準相同,在中國差6-8倍)。如果你想給學生多一點補助費,就得大費周章。如果在論文中讓學生署名第一作者,教師本人獲獎的機會就可能減少,獲得新項目的機會也可能減少。
記者:日前由華中科技大學周光禮教授推出《中國博士質量調查》一書,書中披露,現(xiàn)在有的導師與博士生之間的關系已經異化為一種赤裸裸的“雇傭關系”,學生事實上成了導師做課題、接項目的 “廉價勞動力”,學術水平根本難以提高。您如何看待這種現(xiàn)象?
劉玉光:這種“雇傭關系”和“廉價勞動力”現(xiàn)象與我國的科研項目管理體制密切相關。有權利和關系,就可以承擔更多的項目。例如,有導師同時承擔非常多的項目,干不過來,只有雇傭學生,經費預算又限制了勞務費,不得不讓學生充當廉價勞動力。所以,這個問題的根源不在導師,而在于政府的項目申請體制、評審體制和經費管理辦法、教師考核體制。在教師級別評定和考核上,不看重論文與學術水平,更看重項目的級別、數(shù)量和經費的額度,或者簡單地用項目的級別代替學術水平。國外(例如歐洲和美國)廉價勞動力的現(xiàn)象沒有國內嚴重,這說明解決辦法不是沒有。我發(fā)現(xiàn),國內一些部門一方面宣傳與國外大學合作,另外又強調特殊國情,不愿意在制度上改革。
記者:博士生的培養(yǎng)最強調創(chuàng)新、最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水平。您認為提高博士質量關鍵是什么?
劉玉光:第一,給博士生足夠的助研費(或生活費),讓博士生過上有尊嚴的體面生活,能夠專心從事科研工作。第二,給博士生足夠的科研時間,想辦法限制導師雇傭學生做與科研無關的工作,事務性的工作請專職秘書去做(涉及學校體制的改革)。第三,學生不要太依賴導師,要培養(yǎng)獨立科研的能力。前兩條是對學校和導師的希望,后一條是對在校博士生的建議。本報記者 孫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