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蒼靜老來寫萬山——王威意筆山水創(chuàng)作卮言


  王威先生是當代著名版畫家、山水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也是我在河南大學美術系求學時的授業(yè)恩師?;匚垛孕虍斈辏T般示范點撥、金針引度之景,歷歷如昨,而春秋奄忽,卅余年已矣,思之悵然。今先生裒輯近年嘔心所作山水畫付焉剞劂,并不以我谫愚,賜示清樣,命作弁首。自揣道行,殊增愧恧,略呈僭議,謬妄必多,徒掩笑于方家耳。
  先生初盛名于木刻版畫,繼隆譽乎國畫山水。說他是河南當代版畫具有奠基意義的里程碑式人物之一,當無疑義。在最具創(chuàng)造力的年華,他以充沛的精力、旺盛的心力和成熟的技法,投入到木刻版畫創(chuàng)作中去,縑楮螢雪,佳制迭出,可謂先生藝術生涯最為絢爛的篇章。猶記上世紀70年代我負笈河大時,先生以一幅《任憑風云多變幻》入選當時具有極大入選難度的全國美展,為中原美術爭得了榮譽,引起全省矚目,更令后學吾儕高山仰止。倘用眼下流行語匯,則我們于先生既是學生又是“鐵桿粉絲”,甚者,先生的舉止笑顰———包括抽煙乃至抽煙的姿勢———亦成為我們著意追摹之“范式”!最不堪者如我,竟將先生這一“陋習”矢志不移地繼承了數(shù)十年。
  依我管見,先生峨峨洋洋之版畫成就及今日國畫山水藝術之超邁凡庸,過人的素描根底寫實能力與有力焉。或可說,作為一種美術教學體系,“王威素描”由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濫觴,浪卷波翻,膏澤整個河南美術教育界,實為值得認真總結梳理的寶貴財富。試看當今馳譽國內(nèi)畫壇的一批河大畢業(yè)生如王宏劍、王穎生、謝冰毅、袁汝波、韓學中、李明等,靡不直接獲益于先生素描教學夯下的堅實根底。不佞混跡畫壇垂卌載而尚能秉筆立身,先生耳提面命之功其尤巨矣。想當年,我上第一節(jié)素描課時,先生在黑板上寫下大大的“整體”二字,曰繪事之竅要,在于整體觀察、整體描繪。北宋宰相趙普曾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孰料這“整體”二字,竟也影響了我近四十年來不特繪畫還包括新聞、仕履在內(nèi)的職業(yè)生涯!總結起來,辦報也好管理也好,如果說我還算取得了些微值得圈點的業(yè)績,則委實賴于先生此二字真言?!罢w”,豈止是高妙畫理,更是精義內(nèi)含的哲理!試想多少畫家皓首求索卻終難越井蛙之圉,多少政客因無視“整體”而痛失全局?!罢w”,實在是一種方法一種胸襟一種境界一種囊括萬有津逮眾生的大美之境!
  至于王威先生,更是身體力行,將“整體”融入所有作品創(chuàng)作中去。在我們看來,先生藝術之魅力所在,除了體現(xiàn)在各類畫作本體語言細節(jié)之精妙動人,便是那浩浩湯湯的“整體”風軌了。晤對先生作品,多有圓融渾成、呼應貫通、俯仰抱一之感,那些耐人品嚼的細節(jié),都在一種大格操摶統(tǒng)之下,萬頭攢動,虛實欹正,奪目動心,“整體”之能量斯可見矣。
  在先生版畫、素描、山水畫之“整體”創(chuàng)作中,前者無疑是最具分量的“局部”。數(shù)十年水滴石穿的素描、速寫功夫累積,精準老到的造型寫實能力,使先生的版畫能夠耐得時光淘洗。創(chuàng)作于50年代的《老趙的驢也牽來了》、《春耕》;60年代的《棉花姑娘》、《春暖出耕早》;80年代的《春到中原》、《山里紅》等一批作品,有著極為濃郁的生活氣息與時代特征。我個人最看好他的《聽濤》、《胸中自有雄兵百萬》、《毛主席在延安》等,技法精細熟稔,構圖奇正相生,氣魄宏大,意蘊深遠,允推合作。
  先生退休之后,囿于體力等諸般因素,將主要精力轉移到意筆山水創(chuàng)作上去。從版畫到國畫,從人物到山水,從寫實到寫意,無論材質、工具還是手法、審美,都面臨著鴻溝跨越式的迥然不同。可以說,如果沒有對“寫意”二字的超群認識以及與之相配套的水墨技法積累,在國畫上欲出佳制是不能想象的。事實是,先生國畫之好始自髫齡,多年來,版畫之余一直不廢水墨修持,看似改弦更張,實則開渠引流一仍舊習。盡管先生在本書自序中謙謹?shù)卣f“畫一張畫并不難,要想畫一張有點藝術品位的,或有點藝術感染力的作品,那真是太難太難的了”,但我們逐頁細讀其山水畫作,還是會被一種蒼渾雄逸之風瞬間卷挾身心。
  在我理解,王威先生的意筆山水創(chuàng)作,抓住了“傳統(tǒng)”、“寫生”兩個法寶。就傳統(tǒng)而言,承繼有宋北派畫風,勾皴掙折,剛勁沉凝,不以細節(jié)瑣繁逞才炫技,而是形構樸拙,使筆老辣,一種蒼郁雄厚氣象,令人一望而生浩然慷慨之想。另有一個鮮亮的特點需要強調(diào)指出,那便是先生作品極善留白用虛,云靄沖蕩,繾綣徘徊,似無心而有意,成孤迥而寂寥,與群峰密樹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愈加襯顯出畫面明亮奇縱之美?;蛟S是版畫創(chuàng)作的深湛積淀以及由之形成的風格慣性,玉成了先生今日之國畫特色。我們不難觀察到,他墨線吃紙猶如奏刀入木,虛實耀眼一似版面疏密,版畫的整體塊面與山水畫的局部筆墨完美結合而一,這種不同畫種間的浸染與影響是積極而良性的,就像如果沒有中西畫法的結合就不會有徐、蔣在國畫人物畫史上的地位一樣。事實上,藝術營養(yǎng)在畫種間的滲透許多時候并非畫家著意為之,而是一種不由人力的下意識流程。作為先生主要描繪對象的嵩岳、黃河、伏牛、太行等中原山水而言,這種滲透恰好有助于拙重蒼勁之形神特征的表達。
  國畫山水自寫生入,乃先生揚長避短、充分發(fā)揮自身強項的智慧之舉,這與他多年來形成的注重深入生活、觀察生活的創(chuàng)作理念息息相關。搜盡奇峰打草稿,于先生而言斷非虛飾之辭。他幾乎走遍了廣袤華夏的山山水水,每一幅作品幾乎都源自實地寫生,都有不容置疑的生活依據(jù),黽勉堅毅如此,不由人不登生感佩!觀先生作品,滿溢著鮮活郁勃的生命質感,略無意筆山水畫概念雷同之慣有弊端。由寫生而衍發(fā)出來的水墨技巧,極大地豐富了畫面語言。寫生,也使“焦點透視”成為先生畫面組構的基本方法,間或不動聲色地機巧摻入散點透視,作品由之具有更為強烈的空間感與分量感。這當是“王威山水”獨有個性風格形成的重要元素。
  在墨法與設色方面,先生于前者的濃淡潤燥、焦破漬潑,后者的顯隱避合、冷暖清釅,都有深入思量與諧和表現(xiàn)。黃賓虹、李可染、朱屺瞻、傅抱石等大匠作手,或都曾是他的關注、研究與取法對象。如果以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為界,則王先生之前的畫稿與作品,寫實性較強,注重明暗關系,雖不乏蒼茫,但總體上是清逸古雅的(類如《庚申年夏登泰山所見》、《一九七二年畫林縣紅旗渠老雕巖》、《黃山蓮花峰》、《一九五一年于陜州羊角山》、《一九六一年嵩山少林寺寫生》、《一九六一年于少林寺門前》、《一九八零年寫泰山五大夫松》等),今日品來猶覺津津;而之后廿余年來,先生以花甲之軀,飽游飫看,吾華山川風物、云煙勝概,過眼貯胸,養(yǎng)蘊既久,厚積薄發(fā),寄以筆墨,則或深幽蓊郁(扇畫《太行秋濃》),或雄秀蒼渾(《白云常相伴》),或聳拔孤昂(《松高圖》),或熱烈豁達(《伏牛秋色》),或疊嶂邃密(《雞公山志氣樓》、《黃山松石》),或萬山云蒸(《不到長城非好漢》),率皆廊廡深宏、造境鏜鞳,縱橫捭闔,心手相師,老而彌壯,有著非同尋常的藝術效果。
  五代洪谷子荊浩曾自謂:“吳畫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吾當兼二子之所長成一家之體”。以此觀照王威先生的意筆山水畫風,似亦有汲納版畫與近現(xiàn)代國畫名家(錢松巖等)之優(yōu)長,進而在勤奮深入真山大水采風寫生的過程中廣師造化、獨得心源,萬千摸索,反復毀塑,終有今日貌相。先生山水畫線條的沉實感還賴于其書法修為,味其款字,體勢倔朗,行筆逆藏,不作無為抖顫,神氣內(nèi)旺,了無衰容。董玄宰強調(diào)作畫“當以草隸奇字之法為之,樹如屈鐵,山如畫沙,絕去甜俗蹊徑,乃為士氣”。也許先生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所苦心追尋的,正是若然境界。
  王威先生不僅自身創(chuàng)作精進不懈,還曾任河南大學美術系主任、中國美協(xié)理事、中國版協(xié)理事、河南美協(xié)主席等職務,俯首事公,不憚勞瘁,為河南美術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原畫風”的推揚作出了卓異貢獻。他先后獲得河南省委宣傳部與省文聯(lián)頒發(fā)的“德藝雙馨”藝術家獎狀、中國文聯(lián)頒發(fā)的“從事新中國文藝六十年”榮譽獎章和證書等,正是實至名歸。他堂皇正大、渾樸深沉的繪畫藝術作品,將在“中原畫風”的卷冊中熠熠生輝。
  我一向主張畫家在有生之年,只管低頭拉車,無需抬頭看路,切莫左顧右盼,須知身后那一串串深深淺淺的腳印,才是最好的藝術宣言與歲月歌吟?;厮莅酥乳L者王威先生的藝術來路與美術創(chuàng)作,愈加堅定了我的如上認識。我堅信,憑著這種“永不停歇的耕耘”精神,伴隨著這本山水畫集的出版行世,先生一定還有更為輝煌的明天。
 ?。ㄗ髡呦岛幽鲜∥穆?lián)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