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傳統(tǒng)名花,富麗堂皇,國色天香;它自古就被賦予了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它被周恩來總理喻為“國花”,代表著中華民族泱泱大國之風范……它的美不懼怕爭議和挑戰(zhàn)。
歐陽修曾有詩云:洛陽地脈花最重,牡丹尤為天下奇。譽滿天下的牡丹文化節(jié),定在每年的陰歷四月。屆時,天南地北的看花人踩著年年應(yīng)準的花期,絡(luò)繹不絕地涌進洛陽城,只為一睹“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的勝景。
然而,牡丹不是每次都會如約盛放,特別是遇到北方“倒春寒”時,即使面對著千山萬水趕來看花的游客,也昂然挺起千頭萬頭碩大飽滿的牡丹花苞,篤定地朱唇緊閉,皓齒輕咬。游客們不解,不知道牡丹為什么拒絕綻放,拒絕本該屬于它的關(guān)注和贊頌?游人豈知,在北方“倒春寒”這種氣候中,牡丹如果貿(mào)然開放,必會被無情的寒流“零落成泥碾作塵”,香消玉損。所以,聰明的牡丹一直處于含苞待放的狀態(tài),尋找最佳的開放時機。任憑游人掃興和詛咒,依然安之若素地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絕無開花的意思。
它們可能會等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的時間,直到四月中旬或者更晚的某一個清晨,如同解凍的大江,一夜間千朵萬朵縱情怒放,排山倒海驚天動地。洛陽城的人們會突然嗅到四溢的花香,看到花開洛陽牡丹城。它們積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氣,都在這短短幾天中轟轟烈烈地迸發(fā)出來。那可是洛陽城延續(xù)了一千多年的“花開花落二十日,滿城人人皆若狂”之盛況!它們不開則已,一開則傾其所有揮灑凈盡,終要開得一個傾國傾城,國色天香。
你應(yīng)該學習牡丹。有些時候,你只能做一件事,那就是等待,就像含苞的牡丹花蕾。這種等待不是消極懈怠,而是積攢力量;不是徘徊猶豫,而是韜光養(yǎng)晦。像牡丹那樣為自己營造一份神秘與完美。任憑他人扮演驚愕不解,甚至懷疑失望,依然安之若素地堅持著等待著積攢著。一旦時機成熟,便把積蓄的力量全部釋放出來,此時的人生,就會如牡丹般絢爛奪目,芳香四溢。